再畫上個一年兩年的圖,那也是一個字兒——值!
而且有了這些基礎,能搞的事情,可就多了,比如自動化人的最愛——單片機。
不過不論是CPU化的DJS-59也好,還是單片機也好,都還需要時間,至少得等兩樣東西。
——集成電路工藝的真正成熟、芯片的完整設計。
尤其是單片機,這東西看起來和通用CPU差不多,但是在當前的運算速度之下,最好使用另外一個結構——哈佛結構。
相對馮.諾依曼結構來說,這個結構的效率更高一些。
這些都是後話,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把光刻機投入到集成電路工藝中去,盡快讓整條集成電路的工藝成熟,至少先生産出一定數量的基礎數字邏輯芯片,讓大家用起來。
别看這東西基本全手工,但是産量在這個年代來說并不低了,當然,和後世全自動光刻生産線沒得比。
按照一片邏輯電路芯片使用5mm*5mm矽片面積來粗略計算的話,一片130mm晶圓能生産出500枚芯片來。
别看5*5這個面積很小,實際上在10μm工藝下,它幾乎能生産類似74全系列的數字邏輯芯片了,大部分數字邏輯芯片最耗費矽片面積的部分,其實是它的線路引出的壓接點。
如果說CPU、單片機都還有那麼一點遙遠的話,那對于大部分常用數字邏輯電路來說,到了這個階段,制約它的就主要是芯片的設計速度有多快了,畢竟數字邏輯電路這個家族實在是有些龐大。
對于這個事情,高振東倒是早有安排。
穿着防護服,又在超淨室内,這讓高振東不太方便宣布樣機已經成功。
看着玻璃窗外焦急的全體光刻機課題組同志,不忍他們久等的高振東靈機一動,拿起紙筆,寫下了三個大字。
“成功了!”
高振東拿起這張紙,對着超淨室内和外面的所有同志打着轉展示了一圈。
如果說超淨室内的同志對于結果已有所預料而顯得鎮定一些的話,那窗外那批因為信息差而處于未知之中的同志,看見這三個字就歡呼雀躍起來。
“成了成了!”
“終于成功了!”
“這個東西很重要吧,你看高總工都那麼着緊。
”
“那可不,我估計這個啊,至少又是一個科技獎。
”
“沒想到我車了一輩子的鐵疙瘩,臨老來,還能搞科學了。
”
“我也沒想到啊,叮叮咣咣了一輩子,到現在我都不相信這個東西裡面也有我的份兒。
”
“你這就是心太小了,你沒聽上面說嘛,咱們有的是力量。
”
“是是是,你心大,那特麼你手抖個啥?幾十年的老夥計了,誰還不知道誰啊。
”
外面的同志們說着笑着,不知道是誰起的頭,慢慢的齊聲唱起了一首歌來。
“咱們工人有力量,嘿,咱們工人有力量……”
“……”
“改造得世界變呀麼變了樣,哎嘿!”
“……”
“為了求解放!哎~嘿!哎~嘿!”
“……”
歌聲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拿鐵錘的,也有拿書本的,有的站在機器邊,有的身處電腦前……
簡潔明快,铿锵有力的歌聲在光刻機試制車間中響起,聲震四壁。
随着最後一聲“嘿!”落下,所有的同志站在一起,看着高振東,熱烈鼓起掌來。
高振東滿臉喜色,等大家稍微安靜下來,他示意試驗人員關機收尾,走進隔間脫下防護服。
從超淨室中走出來後,高振東安排了一位同志去張羅吃飯的事情,規矩不能破,哪怕隻能吃糠咽菜,也得聚一頓,更别說現在比吃糠咽菜可強多了。
然後他轉身對馬娟道:“馬娟,你繼續多做幾組試驗,看看穩定性怎麼樣。
然後你和易師傅準備準備,這台設備接下來需要轉場,你們整個組除了做好轉場準備之外,還要做好準備,核心骨幹要到相關的兄弟廠去支援一段時間。
”
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是将設備遷移到1274廠去,在那裡,作為關鍵節點,直接融入到整套的集成電路工藝中。
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是制造、安裝、調試、使用的課題組骨幹成員,都得入駐1274廠,應對各種環境問題和突發狀況,一直要到光刻機在1274廠的同志們手上用熟練了,才能撤回來。
兩人點頭應是,高振東看向各位同志:“那啥,雖然大家都知道了,但我還是正式宣布一下吧,哈哈,GK-61接近式10μm光刻機,成功了!同志們辛苦了!現在先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悅吧,中午老規矩,老規矩,大家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