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得出來,這玩意相比戰鬥機,航程遠、滞空時間長、載重量還大。
飛行軍的同志皺了皺眉頭:“圖-4飛不快,機動性也不夠啊。
”
轟炸機相比戰鬥機,速度、機動性,那都不是一個檔次的。
高振東笑道:“可是P-2V更飛不快,機動性也不咋樣。
反正敵人是沒有護航力量的,圖-4欺負P-2V還是問題不大的。
”
嗯?大家順着高振東這個話一想,好像是這麼回事。
P-2V的最大速度參數雖然不明确,但是從活動規律來看,巡航速度也就300多公裡/小時,相比圖-4最大557公裡/小時的最大速度,明顯是不夠看的。
機動性嘛,作為電子偵察機,不說一定比轟炸機差,但是最少說大家半斤八兩是肯定的,而且圖-4相對戰鬥機較慢的飛行速度,在這裡反而是個優勢了。
見大家若有所思,高振東繼續總結轟炸機的好處:“正兒八經空戰,圖-4肯定不行,可是打這種特殊的東西,它有它特殊的好處。
載重量大,這個很重要,至于用處,我後面再說。
有相對戰鬥機極為龐大通透的領航員倉,視野開闊,這在夜戰中是有好處的。
而且作為轟炸機,它渾身都是武器和觀察員,即使目标不在迎頭區域也能攻擊,載彈量極大,不怕浪費子彈。
”
大不了不裝炸彈,多裝點子彈嘛,這個時候的主力戰鬥機米格15、米格-17及其仿制型,可都裝不了多少炮彈,在夜戰反複搜尋攻擊中很快耗盡是常事。
夜戰命中率低,對于載彈量的要求就增大了。
大家覺得好像是這麼回事啊,我就欺負你是偷偷溜進來,沒有護航,而且跑不快機動性差,就用轟炸機來針對性打擊,沒毛病。
這真是“轟炸一念起,頓覺天地寬”!
飛行軍的同志覺得這事兒有門:“那高同志,最麻煩的看不見和抓不住這兩個問題怎麼解決?”
高振東道:“這就要說到我剛才說的載重量大的問題了。
地面雷達發現和引導作戰飛機抵達P-2V所在的作戰空域還是能做到的吧?主要是作戰時飛機本身看不見,抓不住,對吧?”
地面雷達在不需要考慮地面雜波、本身功率又比較大的情況下,還是能做到這些的,被幹擾的都是機上雷達,主要是這時候用的戰鬥機都是機頭進氣,雷達本來就沒多大點兒,然後再加上雷達技術不咋樣,很容易被幹擾。
這時候,我們可沒有高振東前世看到的連單兵雷達都是有源相控陣那麼豪橫。
果然,飛行軍的同志點點頭:“是的,地面雷達可以,但是作戰飛機到了作戰空域,雷達就被幹擾瞎了。
”
高振東點點頭:“那我們以毒攻毒,燒穿它的幹擾!”
以這個年頭的雷達技術來說的話,其他抗幹擾技術都意義不大,突然開機這種更靠近戰術而不是技術的辦法也有很大缺陷,最好的抗幹擾手段,那還真就是大力出奇迹。
“燒穿?”與會人員是有雷達相關人員的,連他對于這個概念都不是非常明白。
高振東像和葉工說的那次一樣,把電子幹擾的幾種類型,以及手段一一給他們做了個解釋。
大家恍然大悟,防工委的總工以及雷達相關人員,更是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下筆如飛,幹貨,都是幹貨啊!
防工委領導看着高振東,樂得合不攏嘴,把這小子叫過來,果然是做對了,就算今天想不出對付P-2V的辦法,隻是他對于電子幹擾這一番介紹,就能讓搞雷達的同志消化很久。
飛行軍的同志也在記,雖然他們不負責技術,但是他們負責戰術啊,有了這些電子幹擾的原理介紹,就算技術上沒有進步,也許也能從中找出一些戰術戰法來,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被動。
被敵人如入無人之境,那可太難受了。
所有人都在努力。
高振東繼續總結:“所以以當前的條件,我們最現實、最有可能實現的抗幹擾手段,就是加大雷達功率,讓目标的回波信号蓋過他們的幹擾信号,直接在較遠的距離上,燒穿他們的電子幹擾!”
其實這也是地面雷達能基本完成敵機的發現和引導的原因,這玩意特麼功率大啊!
飛行軍的同志道:“高同志,所以你選擇了圖-4這個我們現有載重量最大的作戰飛機?”
圖-16是于59年才搞進來兩架樣機,60年自然用不上,所以圖-4,就是最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