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2章 不建議貿然用,但不是不能用

首頁
    福呢。

    ” 齊工在高振東結婚的時候,還專門托蘇衛華帶了份子錢過來,也是實在人。

     幾人說說笑笑,型号總師邱總看着眼前這個年輕得有些過分的人,不由暗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其實高振東雖然長相偏清秀,但是并不算娃娃臉,邱總感覺到年輕得過分,更多是相對已知高振東的成果來說的。

     幾人坐下,寒暄一陣,齊工說明了自己的來意:“高處長,這次來,是如上次電話裡所說,向你請教來了。

    ” 高振東搖搖頭:“請教不敢當,有什麼能交流的,我們交流交流。

    ” 齊工也不客氣,和高振東說起了自己的想法。

     “你們是準備把DJS-60D做加固處理後,裝到仿制反艦導彈系統裡面去?” 聽着齊工的話,高振東也感到高興,這不就是自己搞單闆機的意義嘛,用途極廣,各行各業都能用得上。

     “是的,不過具體怎麼用,能怎麼用,我們還在考慮中,你是DJS-60D的研究人,又是自動化專業的,對計算機和制導應該都是非常熟悉的,我們想聽聽你的意見。

    ” 高振東聽着齊工的話,陷入了思考。

     他一邊思考,一邊問了一些問題,齊工也一一作答。

     良久,高振東道:“從成本和全系統的角度,我不建議貿然把DJS-60D放到導彈上,導彈上其他子系統的功能和性能,沒法為它提供足夠的工作條件和資源,簡單說,浪費了。

    ” 這句話雖然是半否定了齊工的想法,可是邱總和齊工對高振東的評價卻是更高了,從實際角度出發,不因為自己是DJS-60D的研究人,就盲目推廣,罔顧現實。

     “同時相對反艦導彈來說,其目标的機動能力極為有限,導彈的控制律、制導算法、飛控響應速度這些東西,都沒有太高的需求。

    從你剛才介紹的現狀來看,現有子系統已經足夠了,在總體戰技指标和各子系統沒有大變化的前提下,也沒有改進的必要。

    ” 高振東這話,非常客觀,邱總道:“看來高顧問和我們的想法比較一緻啊,彈載計算機暫時有點超前了。

    ” 高振東點點頭,又搖搖頭:“不過如果要用,倒也不是沒有用處,至少在減重、降低系統複雜度、提升系統維護性等方面,還是大有好處的。

    ” 這幾方面,一下子就把兩位老總的興趣給提起來了,看起來好像對性能沒有提升,可是卻是能實實在在增加戰鬥力的。

     “高顧問,還請詳細說說。

    ” 高振東道:“剛才我聽說,導彈的慣性制導是用的慣性平台對吧?” 高振東記得前世看到過一張照片,544導彈的制導系統個頭挺大的。

     齊工點點頭:“對,是這樣,平台的确比較笨重,高顧問,你是想用計算機替代掉慣性平台?” 這事兒想着怎麼感覺不靠譜啊,計算機本身可沒有測量角度和加速度等等參數的能力,本來這個慣性平台就是用來測這些的。

     高振東笑道:“計算機不替代慣性平台,而是用另外一種慣性系統替代慣性平台,這種慣性系統比慣性平台的體積、重量、複雜度、制造和維護難度都要低很多,但是真正的數字計算機對于這種慣性系統來說,是必須的。

    ” 齊工的興趣馬上就來了,慣性導航的那個慣性平台可是個大爺,很難伺候,而且還又重又貴,加工困難。

     高振東說的,就是50年代開始發展的新慣性導航技術——捷聯慣導。

     高振東向兩人介紹了捷聯慣導的原理和技術思路。

     說完了還補充了一句:“我隻想到這些原理,具體的實現,我就愛莫能助了。

    ” 簡單來說,捷聯慣導就是用一套直接安裝在彈體上的加速度和陀螺儀,替代了原來笨重複雜價格昂貴的慣性平台。

     而慣性平台原本的功能,則由計算機通過實時解算上述傳感器數據,形成的一套虛拟“數字慣性平台”來實現。

     從原理就知道,數字計算機對于捷聯慣導平台來說,是必須的,模拟計算機那種假計算機是完成不了這個功能的,這也是在70年代以前,很少有用捷聯慣導的普通導彈的原因,算不動。

     當然,捷聯慣導也不是沒有缺陷,特别是在當前這個技術環境下,可是恰好,反艦彈道是有末制導的,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掉了捷聯慣導的部分缺陷。

     邱總和齊工都是對慣導系統非常熟悉的人,一聽高振東這一套解釋,自己再想了一會兒,激動了。

     真能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