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6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

首頁
    “南皮侯?” “窦彭祖???” 未央宮,長樂殿。

     得知東宮窦老太後,非但沒有因為自己隐晦敲打黃老學而大發雷霆,反而還讓堂堂外戚南皮侯本人,參加本次最多也隻能換得一個四百石官職的科舉,劉榮驚詫之餘,也不由一陣怅然。

     ——老太後,算是給足了劉榮面子。

     也算是在最大限度上,盡可能站在‘漢太後’這個位置,而非‘窦漪房’這個個人的立場,發揮出了應該發揮出的作用、擺出了應該擺出的姿态。

     至于南皮侯窦彭祖參加此次科舉,劉榮卻是沒怎麼往深處去想。

     ——魏其侯窦嬰,是窦氏外戚一族二代子侄當中,最出色的那一個; 而南皮侯窦彭祖,則是窦氏二代子弟中,最出色的嫡系。

     說直白點,就是窦彭祖雖隻是中人之姿,卻也是嫡脈二世子弟的牌面。

     至于窦嬰,雖然才華卓絕,卻是旁支庶脈出身。

     從這其實就不難知道:窦彭祖再怎麼天子平庸,也畢竟是窦氏嫡脈最傑出的那一個。

     才華卓絕的窦嬰,算是旁支意外湧現出的天才個例; 中人之姿的窦彭祖,卻是嫡脈投入無數心血,自幼悉心培養出來的最優作品。

     換而言之,區區科舉,對于窦彭祖而言,根本就不在話下。

     話說的難聽一點——若是連這麼一場為了選拔最高四百石、最低百石級别官員的科舉都無法通過,那窦彭祖哪怕是有外戚這層身份加成,也根本無法出任任何朝中要職。

     然而事實卻是:早在先帝年間,南皮侯窦彭祖,就已經擔任過九卿之一的奉常卿了。

     若非吳楚之亂平定之後,原定的太子家令窦嬰升格為了太子傅,太子家令的位置被窦彭祖頂替、兼任,之後又因為立場問題而被劉榮棄用,順帶被罷免了職務,窦彭祖時至今日,也至少應該是個平平無奇的漢九卿。

     讓漢九卿,去考一場選拔四百石級别官員的科舉? 這就好比是讓國家級運動員,去參加一場嬰幼兒爬行比賽——光是參加這麼個比賽,人家就已經覺得很丢人了。

     事實也确實如此。

     若非窦彭祖有過‘案底’,需要通過這麼一次自我作踐式的表忠心,來重新回到劉榮的視野當中,換做任何一個曾做過漢九卿,乃至擔任過千石以上級别的官員,都不可能自降身份、自甘堕落,跑來參加這麼一場科舉。

     甚至即便有這麼個前提,劉榮也依舊敢斷定:窦彭祖對此事,恐怕也依舊是深感屈辱。

     若非其中,還多一層‘天子敲打黃老學,黃老學需要象征性低頭’的政治深意,外加東宮窦老太後親自揪耳朵,窦彭祖别說是乖乖參加科舉了——便是‘不堪其辱’在家上吊,也絕非不可能的事。

     對此,劉榮隻想說:有得必有失。

     想當年,南皮侯窦彭祖因為立場問題,而被劉榮剔除出自己心中的人才儲備庫; 想重新回到這個人才庫,那窦彭祖就得做點什麼,來證明自己。

     最好的證明方式,無疑便是從跌倒的地方:立場方面着手。

     前九卿、故奉常參加科舉,丢人嗎? 很丢人! 黃老學新生代血液中,除汲黯外僅有的‘俊傑’,才加這麼一場選拔‘刀筆吏’的文試,體面嗎? 不體面! 但也恰恰是因為這很丢人、很不體面,才更能襯托出窦彭祖此舉,有多麼難能可貴。

     ——科舉,是劉榮出于多層面考慮,所要推行的大政。

     要現在這件事情上,體現出自己‘無條件忠君’的立場,那最好的方式,就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支持科舉。

     而這其中,相對有些魔幻的一個角度就是:在支持科舉、表明立場的過程中,受的委屈越大、丢臉丢的越多,就越能表明支持科舉的力度夠大、表明立場的決心足夠堅定。

     在劉榮看來,這也正是窦老太後借‘黃老學要給皇帝、給科舉一個交代’的名義,揪着耳朵讓窦彭祖參加科舉的主要原因。

     ——丢人是真,不體面也是真; 但借此重得天子信重,至少是相對親近、不再疏遠排斥,卻也是真。

     和日薄西山的黃老學一樣~ 随着昔日的窦太後,已經升格為窦太皇太後,以及南皮侯窦長君、章武侯窦廣國二人先後離世,窦氏外戚一族,實際上也已經走上了盛極而衰的下坡路。

     等窦老太後殡天,窦氏外戚一族的榮華富貴,就将盡數系于魏其侯窦嬰一人。

     說不定屆時,窦氏内部,會把窦嬰這一支替換成嫡脈,亦未可知。

     至于窦嬰也故去之後,那窦氏外戚一族,恐怕就會像如今,隻有轵侯薄戎奴充當門面的薄是外戚一樣,徹底淡退出漢家的權利決策核心——乃至于就此淡退出曆史舞台。

     窦老太後心裡當然清楚:這個進程,無法違逆; 除非想要學呂氏,孤注一擲的拼上一把、進行一筆‘成了就坐江山,敗了就絕血脈’的豪賭。

     否則,窦老太後就必須接受窦氏一族盛極而衰、逐漸衰敗,并最終‘退化’為一家普通貴族的現實。

     而在這個過程中,窦老太後唯一能做的,是盡可能減慢這個進程。

     就好比後世,治療某些尚未攻克的、已經晚期的癌症時,所奉行的核心準則——治好是不可能了。

     但隻要積極治療,那稍微延長患者壽命,其實是可以做得到。

     至于具體能延長多少,就看患者心态、治療狀況,以及一定程度的運氣因素了。

     對于未來的窦氏一族,以及如今的窦老太後而言,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孤注一擲,呂氏試過了,行不通。

     未雨綢缪,薄氏也試過。

     時至今日,都還孤零零住在桂宮,從不曾被先帝臨幸過,不出意外便要将處子之身陪葬先帝陽陵的廢薄皇後,證明了這條路也同樣走不通。

     有這兩個失敗案例擺在前面,窦老太後就隻能接受現實:窦氏衰敗已成定局,神仙難救。

     與其去糾結、去頭疼,還不如盡人事,聽天命,拖延這個衰敗的過程。

     尤其是趁着自己——趁着‘窦太皇太後’還在,再多為窦氏埋下一些善因,将來好多長出一些善果。

     隻是過往的人生經曆,讓窦老太後學會了很多。

     窦老太後在呂太後身邊伺候過; 見過卧榻彌留的太祖高皇帝、年少輕狂的孝惠皇帝; 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