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6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

首頁
    郎,在當今天子身邊侍奉一年! 待結束在皇宮中的實習期,你那個最有出息的兒子,可以選擇做一個百石級别的官員,或是投軍成為底層軍官:什長…… 以上,就是一位在馬邑戰場陣亡的有功将士,在戰争結束之後所能得到的待遇,以及軍功判定流程。

     看上去,似乎并不算很繁雜? 不過是找陣亡者的三個戰友、三個上官,外加軍中的軍監——即軍功核算官了解一下情況,然後由他們做擔保,來判定這個人生前的軍功; 等戰争結束之後,再由上官把陣亡将士的屍首,以及長安朝堂下發的賞賜、撫恤送回此人的家鄉,交到此人的妻兒老小手中…… 但你要知道:這,僅僅隻是一個有功陣亡将士,需要長安朝堂做的工作量。

     而這樣的有功陣亡将士,馬邑戰場有至少兩千人。

     此外,還有将近四千人,雖然生前沒有實打實的武勳,達不到個人三等功的判定标準,卻也是有功于宗廟、社稷的烈士。

     這些人,也同樣需要撫恤; 且這些人,雖然沒有達到個人三等功,卻能分潤到這場戰争中,馬邑方面軍獲得的集體功勳。

     對了; 此戰,馬邑方面軍經過長安朝堂商議,最終決定授予集體一等功。

     算下來,這已經是博望侯程不識以主将的身份,第二次率部拿下集體一等功了。

     本來該是特等功的。

     畢竟按照劉榮戰前的承諾:此戰,程不識所部駐守馬邑,隻要能讓單于庭主力無法‘及時’回援河套,那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無論河套是否到手,程不識部馬邑方面軍,都能課集體特等功! 這也不是劉榮給程不識開後門。

     因為按照《新則》關于集體功勳的判定标準,集體特等功最核心的判斷依據,不外乎一句:在【明顯】的劣勢兵力下,【完全】挫敗敵軍戰略意圖,并以【合理的損失】作為代價,為本方戰略目标作出【極大貢獻】。

     很顯然,程不識所部在此戰的表現,勉強能夠得上這個标準。

     以五萬兵馬,面對單于庭主力十幾二十萬兵馬——【明顯】的劣勢兵力滿足; 讓單于庭即沒有從馬邑打開漢家邊牆的缺口,從而為禍漢邊,也沒能保住河套——【完全】挫敗敵軍戰略意圖滿足; 以陣亡六千人,即總兵力一成多的代價,為此戰,漢家謀奪河套做出《極大貢獻》,顯然也沒什麼毛病。

     但最終,劉榮還是沒多堅持,同意外朝将程不識部的集體武勳,判定為了集體一等功,而非更高一級的特等功。

     至于原因,有人說是程不識主動讓出馬邑的舉動,實在是太過于大膽,太過于冒險,劉榮礙于外朝的壓力,才勉強答應對程不識所部的集體武勳降一級。

     也有人說劉榮,其實本來就不想給程不識所部,課集體特等功; 最終降為集體一等功,不過就是順水推舟,借着外朝的手達成自己的目的。

     但實際上,隻有劉榮知道:此戰,程不識所部,絕對不能被課為集體特等功。

     ——北地方面軍,可是開疆拓土拿下了整個河套! 結果到頭來,你程不識在馬邑守了一座城,就課集體特等功了? 那咱們北地方面軍呢? 超級無敵螺旋酷拽吊炸天·集體特等功? 開什麼玩笑! 開疆拓土的大功,能和守一座城相提并論? 雖然在劉榮看來,此戰,守住馬邑、牽扯住單于庭主力的程不識所部,貢獻絲毫不比開疆拓土、拿下整個河套的北地方面軍小; 但劉榮不得不承認:在開疆拓土這種青史留名的大功面前,劉榮必須盡可能保護程不識。

     畢竟程不識,是劉榮潛邸時少有的,能拿的出手的心腹班底; 且程不識很年輕。

     去年年初,才剛在朝那塞立了集體一等功,本人封了侯; 此戰再立一個集體一等功,尚且已經是有些木秀于林了。

     若真把程不識所部課為集體特等功,那以後,漢家的上下将帥,也都不用去努力打勝仗了——都去向程不識學守城就行了。

     很顯然,這是劉榮不希望看到的。

     ——守城當然有用。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比如此戰,劉榮需要有程不識這麼一個穩如老狗的機器人,去确保一處戰略要點不被敵方掌控。

     但劉榮絕對無法接受漢軍上上下下,全都是程不識這樣莫得感情的機器人。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戰争,其實也是一種藝術。

     而藝術,是需要創造力、想象力的。

     在‘戰争的藝術’這個命題上,程不識,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藝術家。

     準确的說,程不識這個藝術家,涉獵的是‘防守的藝術’。

     而在這個範疇當中,漢家有一個程不識足矣。

     真要說創造力,劉榮還是更期待那兩位盡快成長起來。

     馬邑方面軍集體一等功,奪下河套的北地方面軍,自然就是毋庸置疑的集體特等功了。

     整個北地方面軍,無論是戰卒、夥夫,還是負責後勤保障馬夫、民夫,都将分潤到集體特等功的獎賞! 哪怕是一個地位最低,出力最少——僅僅隻是背一袋糧送去了河南地的民夫,都能得到足足兩萬錢的賞錢! 而這,就意味着長安朝堂,要對北地方面軍至少十萬名以上的個人,進行賞賜及功勳核準。

     雖然沒有個人武勳核準那麼複雜——僅僅隻需要核準這些人是否參戰、具體做了些什麼,但這也是達到十萬人級别的大規模核準、判定。

     隻能說:未來三個月乃至半年,長安朝堂八成以上的精力,都要用在這些事情上。

     馬邑、北地兩個方面軍,陣亡将士的撫恤,有功将士的賞賜,以及二者的判定、核準; 再加上開春之後,河套——即朔方、五原二郡可能面臨的軍事威脅,促使長安朝堂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 怎麼說呢…… 誰說公務員清閑的? 忙死了好吧!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