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0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

首頁
    且大幅超過萬戶,并不犯法!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曲周侯郦寄,也算是沾了還沒閃耀華夏青史的帝國雙臂:長平侯衛青、冠軍侯霍去病舅甥二人的光。

     說回眼下,河套-馬邑戰役結束之後,即将因功獲封為侯的有功将士。

     主帥郦寄溢封高達7000戶,食邑達到驚人的12100戶; 餘下的将官,自然也能得到至少5000戶以内的食邑溢封,或是食邑4000戶以内的侯爵敕封。

     如弓高侯韓頹當、榆侯郦寄二人,食邑便分别從2630戶、1700戶,溢封到了5130戶、4700戶。

     馬邑戰場‘功過相抵’的博望侯程不識,也沾了漢家開疆拓土,占據河套的光,在劉榮力排衆議之下溢封500戶,食邑達到了1700戶。

     ——畢竟是和劉榮的太子私苑,以及河套第一城:博望城共享爵号的當今第一侯; 再加上此戰,程不識也算得上盡心盡力,在馬邑戰場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

    将河套之功分潤給程不識一些,區區500戶食邑敕封,倒也沒引起朝堂内外的議論。

     倒是此戰,新封功侯的數量以及食邑規格,在朝堂内外,乃至于坊間引發了極為廣泛的物論。

     ——程不識所在的馬邑戰場,唯獨程不識一人的500戶食邑溢封,以及蒼鷹郅都獲封關内侯,程不适麾下兩位副将封為封君; 反觀河套戰場,單就是新封徹侯,便足有九人! 雖然總食邑不算多——九個徹侯封國加在一起,不超過15000戶,但也還是引發了極大的轟動。

     什麼時候,漢家的徹侯爵位,竟這般不值錢了? 要知道先孝景皇帝時,一場吳楚之亂的平滅,才催生出了滿共五家新封侯! 甚至就連這五家新封侯,都還包含了半功封、半恩封的外戚:魏其侯窦嬰; 早就該因政治原因而封侯的義渠王子:公孫昆邪; 以及太尉周亞夫‘複爵’的第二侯國:绛侯。

     其餘二人:榆侯栾布、塞侯直不疑,也都是早有累功,離封侯就差臨門一腳的老臣、老将。

     反觀此戰? ——溢封食邑者,從統帥曲周侯郦寄,到河套、馬邑兩個戰場的三位主将:弓高侯韓頹當、榆侯栾布,以及博望侯程不識; 再到率部參戰,得以分潤軍功的當朝後戚:平陽侯曹壽,以及象征性參戰的窦氏外戚代表:南皮侯窦彭祖。

     等等。

     得溢封者高達九人,總溢封食邑超過兩萬戶! 若單隻如此,倒也罷了。

     畢竟再怎麼說,謀奪河套,也大小是個開疆拓土之功; 漢家新得河套,除了已經敲定的朔方郡外,還有正在商措,即将敲定的五原郡。

     ——兩郡之土,尤其還是河套這麼一塊戰略意義極為特殊的沃土,溢封出去兩萬戶食邑,也算是情有可原。

     考慮到這是外戰得勝——尤其還是在匈奴人身上拿到的勝利,更大幅改善了漢家的對外戰略處境,在此基礎上,依照吳楚之亂評定的規格,再封四到五家新侯,也勉強能夠接受。

     但劉榮要新封的徹侯,卻和得到溢封食邑者的數量一緻:同樣高達九人! 這就多少有些過猶不及了。

     在此戰之初,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完成搶搭浮橋,為漢家馬邑戰場赢得先機的兩部遂營,其主将,即兩位都尉封侯,這沒什麼好說的。

     就算不考慮到劉榮戰前的個人承諾,單就是這二人的功勞,也足堪封侯。

     但剩下的七人…… 咳咳,怎麼說呢…… 外戚栗倉? 好吧,劉榮要扶持自己的母族外戚; 典客公孫混邪之子,平曲侯世子公孫賀? 也行吧,劉榮要給義渠王子家族一些扶持,來豎立‘厚待歸附貴族’的貞潔牌坊。

     剩下那些無名小卒,都是些什麼鬼? 掌兵五百的隊率司馬封侯,也還則罷了; 怎麼還有一個率兵十人的什長,因為率部招降了一個河套部族,而得封為侯的?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封賞事宜争議大,這就使得劉榮這段時間,多少有些‘公務纏身’。

     主要是忙着和朝堂内外——主要是那些眼紅的功侯貴戚,就此戰的封賞事宜扯皮。

     隻是劉榮的注意力,卻早已經從戰後的封賞,轉移到了漢家内部的一系列問題之上。

     ——河套-馬邑戰役,已經結束。

     就算漢家在這兩個戰場投入的兵力,都還沒有,且短時間内無法班師回朝,此戰的結果,也已經塵埃落定。

     坊間議論紛紛,朝堂内外物議沸騰; 但當劉榮從勝利的喜悅中冷靜下來之後,第一時間看到的,卻是擺在面前的一系列問題。

     ——孝景皇帝過早駕崩,導緻漢家本該挾吳楚亂平之大勢,迅速推動的《削藩策》,在一定程度上放緩甚至停滞; 劉榮新君繼立,導緻的朝堂核心決策層出現震動,乃至于地方郡縣——尤其是關東郡國的震蕩。

     以及,劉榮今日與窦老太後說起的:因為文、景兩位先帝在位年間的寬松政策,所導緻的陵邑制度效能銳減。

     等等等等。

     劉榮當然不會和原時間線上的漢武大帝那般,天真的以為:隻要仗打赢了,剩下的就都不是事兒。

     誠然,對外戰争的勝利,确實能解決許多内部問題。

     但劉榮始終牢記:戰争,僅僅隻是政治的延伸。

     如果說政治,是一個集内政、外交、戰争、經濟等諸多分支的一個大命題,那戰争,僅僅隻是‘政治’這個大命題下的一小部分。

     戰争的勝利,确實能為政權、文明,帶來極大的政治、經濟利益。

     但若是隻看重戰争的勝利,卻将其餘事物盡數忽視,乃至于天真的認為:那些被戰争勝利掩蓋的内部矛盾,真的就此消失不見? “窮兵黩武,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以為打赢了仗,就萬事大吉了——老百姓就不用吃喝、不用穿衣,隻要高喊‘萬勝’,就能吃飽穿暖了……” “——隻是個開始啊~” “一場戰争的勝利,僅僅隻是為朕,赢得了專心處理内部的時間、精力而已。

    ” “便是河套,想要好生經營,以為我漢家養馬之地,也同樣要朕費一番功夫……”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