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7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

首頁
    以及諸侯大臣共誅諸呂。

     等代王劉恒入繼大統時,長曾經散落長陵附近的關東移民,已經被長陵邑的四面牆圍在了中間。

     也就是說,長陵邑充其量,也隻花費了漢少府兩年的時間。

     太宗皇帝入繼大統之後,幾乎是第一時間,即太宗皇帝元年便開始修建霸陵:霸陵。

     至于霸陵邑,則是一直到陳平亡故,周勃下野,太宗皇帝徹底掌握大權的太宗皇帝六年,即公元前174年才得以動工。

        三年後,霸陵邑成。

     先孝景皇帝劉啟的陽陵邑,也是差不多的時間。

     ——從孝景元年開始,陽陵、陽陵邑同時開工,到孝景三年,陽陵邑剛好趕上吳楚之亂平定; 長安朝堂挾鎮壓叛亂之威,順勢從關東遷了一批早就該被遷入關中的地方豪強,以入陽陵邑。

     隻是政令雖然頒布了,但由于叛亂平定之後,關東重歸安穩費了些時間,《削藩策》的後續推動也占據了長安朝堂大部分精力,使得這一批次陵邑移民耽擱了兩年。

     這麼一耽擱,便耽擱到了孝景皇帝駕崩,當今劉榮即立…… 事實上,早在即位之初,劉榮就該第一時間頒布诏谕:啟動當年,被朝堂耽擱的陽陵邑移民計劃,并同時開啟劉榮的皇陵、陵邑的建造工程。

     隻是自即位以來,劉榮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與匈奴人之間的戰争當中。

     現如今,總算是打了一場實打實的勝仗,占據了一定程度的戰略主動權,劉榮有了精力,自然是要開始着手處理此事。

     盡快向陽陵邑移民,這個沒什麼好說的。

     陽陵邑又早已建成,一應事務也早就定好,劉榮無心改變,也沒什麼操作空間。

     但對自己的茂陵邑,劉榮卻是覺得大有可為。

     還是那句話; 漢家的皇帝,非但不忌諱談論死亡,甚至有心思利用自己的死,來為宗廟、社稷謀利。

     土生土長的漢皇如此,劉榮這個後世來客,覺悟更不可能比自己在這個時代的父祖更低了。

     于是,一個多少有些沒下限,卻又能對漢家帶來實打實的益處,更能為後世之君做榜樣的陵邑規劃,出現在了劉榮的腦海之中。

     隻是這個計劃,即便放在炸裂的漢天子當中,也多少有些炸裂了。

     所以,劉榮需要提前和漢家的另一位‘皇帝’:窦老太後通個氣,知會一聲。

     免得日後劉榮具體操作起來,把老太太給吓到,再鬧出點不應有的誤會…… “孫兒的意思,是茂陵邑,可以做一些不同于長陵邑、霸陵邑、陽陵邑的改變。

    ” “比如過去的陵邑,都和皇陵一樣——都是自漢皇即位始建,一直到漢皇駕崩為止,不斷擴大規模。

    ” “皇陵如此,無可厚非;” “但陵邑如此,确實多少有些不大合适了。

    ” “——一座城池,一開始建成一個模樣,而後又随着時間不斷地擴建,怎都比不上一開始,就直接建造的大一些。

    ” “所以,孫兒的意思,是直接一步到位!” “茂陵邑,一開始就應該按照容納二十萬人的規格建造,而不是以五萬人為準,然後再一次又一次的擴建。

    ” 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個想法後,劉榮适時頓了頓,給老太後留下了足夠的思考、消化時間。

     也不出劉榮所料——聽到自己這一番話,尤其是‘容納二十萬人’這個數字,老太後那早已昏暗、混濁的雙目,都本能的湧現出一抹驚疑。

     容納二十萬人的城池! 什麼概念? 這樣一座城池,隻要建成,那就是整個已知世界——整個天地間、整個地球上,僅次于漢都長安,并與東都洛陽基本持平的第二大城市! 且不同于一半皇宮、一半民居的長安城,以及大半為底層民衆居所的洛陽——這座茂陵邑,将容納足足二十萬來自天南地北,卻無一例外富甲一方,并讓地方郡縣為之頭疼,‘二千石不能治’的豪強富戶! 這在漢家,乃至整個華夏過往的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太祖高皇帝‘先下崽,後築窩’搞出來的長陵邑,可容納十餘萬人; 發展到如今,城内更是隻有數萬人常住,餘者不是分散到了長陵邑附近的城外,便是搬去了長安一帶。

     太宗皇帝的霸陵邑,自太宗九年建成,一直到太宗二十七年,先後經曆了兩次擴建; 人容量從最開始的三萬人,最終提高到了七萬人。

     但和長陵邑‘十萬人’的理論人容量一樣:霸陵邑這七萬人,是理論上的極限容量。

     霸陵邑實際上的常住人口,也隻是在四萬到五萬之間。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人總說:漢文帝在位年間,是西漢最寬松、最安逸的時期。

     足足二十七年,卻隻遷了四五萬關東地方豪強,相比起太祖劉邦一出手就是十萬人——而且還是‘第一批十萬,下一批再看’,無疑是仁慈的有些過分。

     至于先孝景皇帝的陽陵邑,那就更誇張了。

     極限人容量五萬,且不曾擴建,實際人容量在三萬左右。

     知道了這些數據,就不難發現窦老太後,為什麼會對劉榮提出的‘可容納二十萬人的茂陵邑’,感到如此驚訝了。

     ——即便隻是理論極限容量,能容納二十萬人,也依舊意味着這座茂陵邑,至少等于兩個長陵邑、三個經曆兩次擴建的霸陵邑,或是四個陽陵邑! 若是實際人容量,那就更誇張了! 實際能容納二十萬人,理論上的極限人容量,最少最少也得三十萬! 至少等于六個陽陵! 一時間,窦太後陷入了短暫的驚愕,以及漫長的思慮之中。

     從實用性的角度上來說,劉榮這個盤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比起先建一座可容納五萬人的,然後再一次次擴建、每次擴建都可多容納兩三萬人,一口氣建成一座可容納二十萬人的陵邑,顯然是更劃算,也更直截了當的方式。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 劉榮,能活那麼久嗎? 現年二十一周歲的劉榮,真的能活到自己的陵邑,被遷入足足二十萬關東地方豪強嗎? 萬一劉榮也和那孝惠劉盈般,二十多歲的年紀便英年早逝,那這座可容納二十萬人的陵邑,又該作何用? 總不能下一代漢天子,還用這一代天子的陵邑——甚至直到自己駕崩,都無法填滿先帝的陵邑吧……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