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7章 得隴望蜀?

首頁
    過,要不要先把南方的百越——尤其是趙佗,還有東北方向的朝鮮半島、西南方向的西南夷都先給解決掉; 而後,甚至再進一步,在和匈奴人開打之前,先和西域各國,乃至于烏孫人取得聯絡。

     做完這一切,再糾集整個已知世界的全部力量,圍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國,以圖一戰定乾坤。

     但随着年紀的增長,以及政治閱曆、戰略目光的一同增長,劉榮很快就發現:曆史上,漢武大帝之所以這麼做,并非這麼做是對的,而僅僅隻是因為當時的漢武大帝,并沒有第二種選擇。

     ——在即位之初,漢武大帝一手建元新政,将自己和東宮窦太皇太後多年積攢的情誼,一舉敗壞了個幹幹淨淨,最終還是軟飯硬吃,由阿嬌皇後,以及丈母娘館陶主劉嫖出面,才看看保住了皇位。

     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漢武大帝都處于東宮窦老太後的防備,以及嚴密監視之下。

     于是,根本無力主政——甚至根本無力插手國家大事的漢武大帝,隻能在上林苑吃喝玩樂,遊獵練兵,捏了好多年泥巴。

     好不容易熬到老太後駕崩,朝堂内外卻依舊是暗流湧動,根本無法擰成一股繩,發動一場針對匈奴人的全面戰争。

     于是,為了一步步争奪話語權,同時也是為了逐漸構建自己的勢力、班底,漢武大帝不得不從小怪開始刷起。

     刷到最後,終于有能力,也有那個話語權,發動對匈奴人的全面戰争了,匈奴人卻也成為了整個已知世界,唯一沒有被漢家搞定的最終大boss…… 劉榮不止一次想過,也始終堅信:相比起曆史上,漢武大帝高開低走,而後再負重逆襲,劉榮的政治處境,不知好了多少倍。

     所以,劉榮根本不需要像曆史上的漢武大帝那般,考慮‘皇祖母讓不讓朕打匈奴人’‘武統百越是不是動靜太大了’‘謀求朝鮮是不是風險太高了’之類。

     劉榮隻需要想:怎麼做,對漢家而言利益最大,性價比最高。

     經過再三深思熟慮,劉榮最終得出結論:在自己這一朝,漢家的對外戰略,不該是先小後大,闖關刷怪式排序; 而是應該先大後小,拿匈奴人先開刀! 至于原因,舉個非常淺顯的例子,就能可見一斑。

     ——今年年初,漢家在北地,和匈奴人打了一場不算太大的戰役; 漢家也說不上有多大的勝利果實,又或是明顯的戰略優勢,僅僅隻是守住了朝那塞,擊退了匈奴人的進攻。

     結果戰争結束不到一個月,東北的朝鮮半島,西南的百夷、南方的百越,無不争相上書,請求入朝長安觐見! 至于關東宗親諸侯,那就更不用提了; 原本還嘀嘀咕咕,滿腹牢騷,寄希望于先孝景皇帝的死,能讓那摞厚厚的《削藩策》一起帶到地底下的關東宗親諸侯,更是一時間集體失聲。

     僅僅隻是‘守住了匈奴人正在攻打的城池’,就讓漢家在這些内外番薯,都上演了前倨後恭的名場面; 劉榮實在無法想象來年春天,河套易手、漢家主動出塞,奪去了匈奴人領土的消息傳到這些地方,會給這些内外藩屬國的王爺們,帶來多大的震撼。

     而這,也恰恰是劉榮決定先大後小,先解決匈奴人,再去料理那些小趴菜的核心緣由。

     ——匈奴人,就是這個時代,整個已知世界的實力标杆! 敢對匈奴人龇牙,你就肯定是個強國! 能抗住匈奴人的攻略,那你肯定是漢家! 若是能反攻草原,把匈奴人打的落花流水…… 這就好比在後世,你把白頭鷹的毛給扒光了,讓他成了你的走地雞; 你看藍星上,還有誰敢對你龇牙? 一樣的道理——若劉榮決心先把匈奴人放在一邊,轉而去料理周邊這些小趴菜,那匈奴人上蹿下跳、從中作梗不說,就連這些小趴菜自己,也會因為匈奴人的存在,而生出莫名的蜜汁自信。

     你漢家再牛逼,還能牛的過匈奴? 嘿! 就知道欺軟怕硬,有本事去草原,找匈奴人打啊! 有本事你别走! 我匈奴大哥,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從背後捅你腰子了! 到時候,看是我求你退兵,還是你求我放你回去…… 可若是反過來,像如今這般,拿匈奴人先開刀,一切就都會變得十分簡單。

     ——匈奴牛逼是不? ——我給他揍了! ——非但揍了,還揍得連他媽都認不出來,趕去歐洲做勞什子上帝之鞭了! 咋? 諸位還有什麼話,要跟我漢某人說? 可以說匈奴,就等于這個時代,擺在漢家面前的唯一boss; 其餘的小趴菜,無論是南方百越,還是朝鮮半島,亦或是西南百夷、西域列國,都不過是這個boss附屬的小怪。

     隻要boss倒了,這些小怪根本用不着漢家動手,自然而然就會軟軟的跪下來,成為漢家随意蹂躏的橡皮泥。

     劉榮敢打包票! 當漢軍攻破龍城,徹底踏碎匈奴人在幕南的統治,達成‘幕南無王廷’的成就時,南越趙佗即便再怎麼不甘心,也會第一時間上書長安,請求内附! 因為趙佗一定會感知到:幕南無王廷之後,漢家的首要戰略目标,就會成為嶺南的百越之首。

     所以,劉榮從即位那一日起,思路就十分清晰——就是要幹匈奴! 幹死匈奴,能解決如今漢室一多半的問題! 而整個幹死匈奴的過程,在劉榮原本的預想中,大緻分為四步。

     第一步:打一仗,讓匈奴人攻不進漢家的土地,讓朝堂内外樹立起信心。

     這一步,年初的北地朝那一戰,算是基本達成目标。

     第二步,便是謀奪河套。

     曆代先祖、三皇五帝庇佑——這一步目标,也即将在肉眼可見的未來成為現實。

     第三步,則是發動河西戰役,奪取河西地區,打通中原與西域的通道,為第四步——合西域、烏孫之力,合圍匈奴的偉大戰略目标做準備。

     隻是在劉榮原本的設想中,這第三、第四步,都需要‘那二位’來操刀; 甚至就連第二步:謀奪河套,也是劉榮為了換取戰略空間,為‘那二位’争取足夠的發育時間,而做出的決斷…… “要不要等呢……” “要不要,再等等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