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5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

首頁
    行文用制,再制黃屋左纛! 孝景皇帝元年,匈奴遣使和親,同年季夏,南越來使,請漢外嫁宗室女,以安南越! 孝景皇帝二年,吳楚之亂爆發在即,南越國上下群情激憤,軍隊整裝待發,兵峰直指長沙! 孝景皇帝三年,吳楚之亂爆發,南越王趙佗分兵八千,為吳王劉濞助力; 南越國相呂嘉率軍一萬五千,兵臨長沙南境! 同年,吳楚亂平,還沒來得及動手的國相呂嘉自長沙退兵,同一時間,南越王趙佗上表長安,以示忠心。

     孝景皇帝四年,時太子劉榮監國,南越遣使來朝,言南越王趙佗病重彌留,請歸留質長安的南越王太孫:趙胡歸國,以主持大局。

     孝景皇帝五年,南越與閩越相互征戰,閩越求援于長安,南越上書:嶺南之事,非疏奏一封所能言明,望上國切莫幹涉,許百越之民自決其事。

     孝景皇帝六年,孝景皇帝駕崩,太子劉榮未冠而立,南越再度傳回密報:南越王趙佗制天子劍,戴十二硫冠,欲效秦王政之宏圖,北上以全神州故土…… 一樁樁,一件件,幾乎無不在說南越王趙佗——這個出生于秦王政七年,先為秦卒統一天下,後任秦将率軍南下,攻略嶺南百越,并在秦末戰火中,選擇割據自立的枭雄,沒有哪怕一天是安分的。

     沒有哪怕一天,趙佗想的是本本分分做漢家的南越王,而非華夏的南越武帝…… 單是帝号,趙佗都已經去了三次! 至于私底下,在南越國都的王宮之内,是否還在書為诏,言為谕,那就隻有南越君臣上下自己清楚了。

     這麼一個老而彌堅的枭雄,偏偏又不能通過武力來鏟除; 這對于不具備血脈加成——甚至都還沒成年的長沙王劉發,堪稱是地獄級别的政治副本。

     好在過去三年,劉發勉強頂住了。

     那趙佗雖然也還隔三差五找存在感,但終歸沒敢真的發兵北上,圖謀長沙。

     雖然嘴炮響徹天地,但并沒有對漢家南方、對後世兩廣地區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此番,劉榮必定要好好誇一下這個六弟:好小子! 有點東西! 老四魯王劉餘、老六長沙王劉發,都是帶着政治人物就藩,又都還算合格的完成了肩負的任務; 夾在這二人中間的江都王劉非,又被劉榮預定為了漢家第一代蒙王,或者說是河南王、河套王; 那劉非移封河套之後,空出來的江都國,劉榮自然也要考慮考慮,是直接化為郡縣,還是換一個人去做王。

     劉榮比較偏向于前者; 但考慮到實際尚未成熟,長安朝堂也沒多餘的經曆,在一塊才剛被廢為郡縣的‘新土’搞建設,劉榮最後,大概率還是會遺憾的選擇後者。

     那這個人選,便又成了劉榮需要頭疼得了。

     江都地廣,雖然物産不算豐富,但也總好過劉榮絕大多數弟弟們,獲封的一郡,乃至半郡之地。

     究竟要把這塊好地方給哪個弟弟,才能不讓其他弟弟們不爽、不鬧,需要劉榮好生琢磨琢磨。

     再往下,便是老七、老九兄弟倆,分别為常山王、中山王,共同享有一郡之土。

     哥兒倆,尤其還是其母:孝景皇帝賈夫人唯二的子嗣,卻擠在同一個郡,以山為界各為王,多少有些委屈了。

     說出去,劉榮臉上也不好看。

     所以這哥兒倆,大概率要有一人移封出去,剩下那人則将原本的常山、中山合二為一,來作為自己的新國土。

     如此一來,就又多出一個‘待封新王’,需要劉榮給找一塊兒好地方,來作為封王之土。

     偏偏這塊國土還不能太小、太差…… 老八膠西王劉端倒好說——畢竟是先帝程夫人的幼子; 上面的兩個哥哥,一個做了魯王,另一個更是先為江都王,如今又移封河套在即; 兩個哥哥都沒受委屈,作為小的,稍微委屈委屈倒也沒什麼了。

     若不然,誰都不能受委屈,凡是個好地方,就都被曆代先皇的兒子們一大片一大片占去作為國土,長安朝堂還活不活了? 可小十膠東王劉彘,劉榮确實不能不管了。

     ——作為先帝大王美人:王娡唯一的兒子,即便是先帝諸子中,最年幼的幾人之一,劉彘的封國膠東,也多少有些委屈人了。

     當然,劉榮大可以‘無法顧全所有人’的名義,放着這個十弟不管。

     朝堂内外或許會有流言蜚語,卻也根本傷不到劉榮分毫。

     但怕就怕有人,将劉彘‘地小國狹而不得移封’的待遇,與先帝年間,绮蘭殿與劉榮争儲奪嫡的事聯系在一起。

     固然不會有人說,劉彘與長兄争儲奪嫡理所應當,劉榮不該怪罪。

     但總有人會說:畢竟是幼弟,争儲奪嫡又并非劉彘所念,而乃其母為子所謀求; 陛下如此肚量,實無容人之量——連血脈相連的弟弟都容不得,又如何能容得下吾等外臣? 如果在意這一點,在意外朝的看法,以及自己在外朝的形象,劉榮最好的選擇,是也為這個十弟找個新地方。

     不必太好——比膠東大些、富庶些,氣候也不必膠東差即可; 主要是表露出‘朕知道這個弟弟過得不好,所以試着把他移封到了更好的地方’這一态度,便足矣。

     再往下,便是先帝在位年間降生的小十一、小十二,以及前不久剛出生的先帝遺腹子——同樣是小王美人王兒姁所生的小十三:劉乘。

     在原本的曆史上,王兒姁共為孝景皇帝誕下四子,且皆在孝景皇帝九年獲封為王。

     但在這個時間線上,孝景皇帝劉啟,并沒能撐到為這四個小兒子封王的那一年; 小王美人王兒姁,也沒能像原本的曆史時間線那樣,為孝景皇帝誕下四子,而是先誕下二子,而後遺腹一子。

     這三個幼弟,劉榮也得考慮。

     再不濟,也得封一個稍微像樣點的王,再把至今都還住在桂宮的小王美人,送去做某王太後。

     這,就又多出一個‘不能太差’的國,外加兩個無論差不差,至少得是‘國’的新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