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2章 漢家,不能隻有一個程不識~

首頁
    老太後臉上難得是個豔陽天,劉榮自也樂得如此。

     又同老太後扯了會兒家常,并提醒母親:栗太後,抽空往桂宮走上一趟,找故孝景薄皇後聊聊天、說說話,劉榮便領着程不識,一同拜别了兩位太後。

     出了長信殿,一路無言走到宮門外; 走到宮外停着的禦攆前,同太仆直不疑打了聲招呼,劉榮便一馬當先,負手朝着未央宮的方向走去。

     劉榮擺明了是要和自己散散步、聊聊天,程不識自也是趕忙跟上。

     隻是行走在禦道之上,時不時回過頭,看向身後不遠不近跟着的黃屋左纛,以及道路兩側自發避讓、躬身行禮的路人,程不識本還算端得住的面龐,頓時再現些許局促。

     “陛下······” “——長安侯傳回消息;” 程不識話才剛出口,劉榮便搶過話頭,自顧自笑着拍了拍程不識的肩頭。

     面帶愉悅的掃視着道路兩側,嘴上也不忘繼續道:“朝那一戰,匈奴右賢王伊稚斜,在朝那塞外丢下了折損了至少上千本部正卒!” “除右賢王本部,其餘幕南諸部,如樓煩、白羊、折蘭等,亦各有折損。

    ” “——根據長安侯的粗略估算,朝那一戰,匈奴一方的折損,當是不下五千。

    ” “這還隻是計算了右賢王本部,及幕南諸部的正卒——其餘附屬奴隸部族,以及各部族的奴隸,并沒有計算在内······” 說到此處,劉榮面上已盡是愉悅之色,含笑側過頭,又用手背輕輕垂了垂程不識前胸。

     “這麼算下來,即便是隻計算浮斬,卿此戰,也依舊是頗有斬獲。

    ” “——至少浮斬為正;” “我漢家立國至今,凡五十餘載,這還是頭一回出現同匈奴人的戰争,我漢家傷亡更少的狀況。

    ” “卿,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 如是寬慰着仍舊有些心虛,明顯感覺自己不配如此聖眷、如此擡舉的程不識,劉榮暗下,也是不由欣然一笑。

     ——拿草原上的線人:長安侯盧他之傳回來,且大概率也是聽說的敵方傷亡狀況,來計算程不識此戰的浮斬,顯然不那麼嚴謹。

     但劉榮無所謂。

     劉榮本就不需要程不識,在此戰砍下多少個匈奴人的腦袋,以彰顯自己‘戰功赫赫’。

     早在預料到此戰即将爆發時,劉榮對主将的戰略任務便十分明确:守住朝那塞,将戰火攔在國門外! 劉榮甚至曾揚言:隻要程不識做到這一點,便不會吝啬一個徹侯的爵位!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劉榮如今,不過是在履行自己的諾言。

     至于用傳聞中的匈奴傷亡人數,來得出‘程不識浮斬為正’的結論,不過是劉榮想要借此,寬慰一下這個老實、木納過了頭的不敗将軍。

     ——程不識,也算是劉榮太子時期的老臣了~ 對于這個榆木疙瘩的脾性,劉榮不說掌握透徹,也至少是有那麼點心得。

     果然不出劉榮所料——一聽到劉榮提起‘長安侯’三個字,程不識原本還寫滿局促、不安的雙眸,當即便是精光大方! 待聽到匈奴人也傷亡不小,單是正卒——即非奴隸、牧主的傷亡,便超過了漢家的總傷亡人數,程不識更是悠然發出一聲長歎。

     顯然是長松了一口氣; 隻是片刻之後,程不識的眉宇間,便悄然湧上些許遺憾。

     “唉~” “隻可惜,那五千多顆首級,成了匈奴人兌換财富、繼承遺産的憑證;” “——若非匈奴搶屍之俗,那五千多顆首級,便該成為我漢家将士的武勳憑證。

    ” “活着走出朝那塞的,本可以用那些首級換來加官晉爵——至少,也可以換來數萬賞錢,為家中添置些物什。

    ” “沒能活到戰後的,也能靠那些首級,為子孫後嗣留下一片可以遮風擋雨、阻陽避暑的餘蔭。

    ” “可惜啊······” “可惜·········” 見程不識已經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怪圈中調整了過來,劉榮便又是咧嘴一笑。

     旋即自信滿滿的虛握一拳,自然的捧于腹前; 嘴上的話,卻是令人說不出的笃定。

     “沒什麼好可惜的。

    ” “——此戰,朕給卿、給北地都尉部的任務,本就是守住朝那塞,撐到援軍趕到。

    ” “真要是較起真來,從援軍抵達的那一瞬間開始,死守朝那,就已經不再是北地都尉非完成不可的使命了。

    ” “撐到了援軍抵達的那一天,即便随後被匈奴人破了關,朕也怪不到北地都尉上下。

    ” ··· “卿率部固守朝那,非但撐到了援軍抵達的那一天,甚至還撐到了匈奴人撤軍的那一天。

    ” “這份功勞,值得朕以千戶食邑酬卿之功。

    ” “自然,也值得朕以錢糧、布帛犒賞北地都尉上下,以及馳援朝那塞的車騎将軍部——那兩部步都尉。

    ” “有功之臣的封賞,甚至還隻是其次。

    ” “朕真正重視的,實則是此戰中戰殁、傷殘将士的撫恤。

    ” “此事,朝堂也大緻拟定了章程,隻等朕加冠大婚,而後诏行······” 負手行走在章台街上,劉榮一臉輕松的侃侃而談。

     而在劉榮身旁,程不識卻不知何時,竟是有些癡了。

     在這個漢家軍方将領青黃不接——老一輩開國元勳、二代們退出曆史舞台,新生代又沒有像樣的人站出來撐場面的時間節點,程不識幾乎算是如今漢家,能從矮子裡面拔出來的最好的将軍。

     或許是‘之一’,但絕對沒人能壓程不識一頭。

     這既是程不識能力相對出衆的原因,也同樣是程不識‘資曆深厚’的緣故。

     ——程不識成名,是在二十年前,即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

     如今漢家,已經找不出幾個有二十年軍方履曆,且值得以數萬大軍托付的将軍了。

     故而,程不識在非戰時,也同樣會思考一些超出軍人範疇的事。

     雖然也還是和戰争、軍陣有關,卻也無不是應當付諸朝堂共議的大事。

     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其實,就是傷亡将士的撫恤——主要是傷殘将士的生活問題。

     程不識曾幻想過。

     沒錯——幻想。

    程不識曾幻想過有朝一日,漢家的某代天子機緣巧合之下,突然發現了因傷殘而退役的将士窮困潦倒; 又恰巧彼時,漢家有能力負擔起這些苦命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