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9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

首頁
    程不識是否有罪? 按照漢家原有的軍功審核标準,程不識就算是罪不至死,也至少是政治生涯盡毀。

     ——要知道太宗皇帝年間,雲中守魏叔僅僅隻是謊報了兩顆首級,便被太宗皇帝毫不遲疑的下獄! 若非易老馮唐刻意偶遇,并斥責太宗皇帝‘國有良将而不知用’,彼時的雲中守魏叔就算能成為周勃之後,第二個活着走出廷尉诏谕的人,也必然會被罷官免爵,回家種田。

     僅僅隻是多報了兩顆敵軍首級,一郡之守——尤其還是邊郡中,戰略意義最大,同時也最為重要的雲中郡守,尚且在鬼門關外走了一遭; 程不識一戰倒欠浮斬四千餘,這要是放在太祖高皇帝、呂太後年間,程不識連蕭關都看不到,便會被直接處死在北地,甚至是朝那塞。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程不識有先前那般反應,也着實算不上奇怪。

     雖然不明白程不識的好兄弟韓頹當,為什麼沒有就此事同程不識打一聲招呼,但劉榮也依舊能理解程不識此事的心情。

     一來,程不識是‘知道’自己前途無望,必然會就此被雪藏不說,更極有可能再也無法得到領兵機會。

     考慮到當下的時代背景,甚至可以說:此戰過後,若程不識沒有自留體面,那以後,這名聲便算是臭了! 畢竟漢人極重風骨,視名譽甚于生命; 如此奇恥大辱,若還不自留體面,那也就可以斷定這個人,絕對算不上個要臉的。

     二來,便是那四千多埋骨邊關的将士,對于程不識而言,也是一份相當沉重的道德負擔。

     雖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财; 作為一個成熟的、合格的将領,程不識也很明白這個道理; 但那,是四千多條鮮活的生命。

     是四千多個家庭的支柱——至少也是不可或缺的壯勞力。

     想想在後世,一個普通人哪怕是踩死了四千多隻螞蟻,也會覺得心中一陣沉悶; 屠戶一生殺牛宰豬幾千頭,便會覺得自己‘殺伐過重’,來世必定不會有好報應。

     甚至于一把宰殺過上千頭牲畜的刀,都能被一些愚昧的百姓強加上神話色彩,将一柄平平無奇的殺牛刀,神話成鬼神觸之即死、碰之即亡——饒是仙神大能都要退避三舍,不敢針鋒相對的神器。

     這些,可都是後世近現代的事; 而今,卻是距離後世兩千多年,鬼怪之說極為普遍,甚至得到官方認可的落後時代。

     後世近現代,一把殺牛刀能因為‘殺伐過重’而成為神器; 在如今漢室,一個害死數千部下将士的将軍,又會成為什麼? ——百十年前,秦趙長平一戰,武安君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卒,為天下人驚駭欲絕的稱之為:人屠! 間接害死這四十萬趙地丈夫的趙括,也将紙上談兵的罵名遺臭萬年。

     五十多年前,太祖高皇帝糾集諸侯聯軍足五十六萬兵馬,被項羽三萬精騎殺的個丢盔卸甲,從楚都彭城一路追殺到梁地的荥陽; 沿途更是将兒女,也就是後來的孝惠皇帝劉盈、魯元公主劉樂二人直往車下踹,為的卻隻是讓馬車走的更快些,以免被追兵追上。

     那一戰,說是太祖劉邦敗光了諸侯五十六萬大軍,但實際上,這五十多萬人當中的絕大部分,都隻是潰散。

     真真切切在戰場上丢掉性命的,大抵在三到五萬之間。

     可即便是這三五萬人,也讓霸王項羽多了個‘似人屠’的罵名。

     以至于後來,霸王烏江自刎,漢王開國建祚,關東仍舊有不少人在說:若非當年彭城一戰,項王殺伐過甚,傷了天和,最後未必就會是漢王坐了天下。

     再到三年前,吳楚七國之亂。

     南方,吳楚聯軍大舉西進,進逼睢陽; 東方,齊系在膠東半島打出了狗腦子,愣是半點沒幫上吳王劉濞的叛軍主力。

     這兩個戰場,長安朝堂應對的都還算順利。

     唯獨趙地,趙王劉遂聯合塞外匈奴不成,又猶豫不決間遲了一步,被曲周侯郦寄堵在了國度邯鄲。

     最終,郦寄使盡渾身解數,都沒能攻破趙王遂的邯鄲城,不得已奉先孝景皇帝之令,引大河之水以淹邯鄲。

     那一回,邯鄲城說是被‘盡淹’,但實際上并沒有死多少人。

     真正的損失,是那些被沖毀的作物、被河沙覆蓋而不再适宜耕作的土地,以及被沖倒的房屋、建築。

     可即便如此,郦寄當年此舉,也是引發了整個趙地的強烈不滿! 在過去三年的時間,郦寄更是遭受了不下十次的刺殺——無一例外,刺客皆為趙人! 為了安撫趙地百姓的情緒,先孝景皇帝更是不得不在趙王遂畏罪自盡後,将趙國這麼一個戰略意義重大的戍邊王空置。

     時至今日,曲周侯郦寄的名字,卻依舊是最能激怒趙人的字眼、趙地,也依舊是曲周侯郦寄甯願繞道關外草原,也絕不會踏足的禁地······ 知道了這些往事,再看來程不識,也就不難想明白麾下陣亡四千人,究竟是個什麼概念了。

     ——敵對方的殺人者,尚且被天下人所唾棄,更何況是‘害死’麾下将士的本方将領? 所以對于程不識的反應,以及跟着程不識入朝,擺明了是要為程不識說話的北地諸将,劉榮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至于劉榮毫無征兆的轉折,卻是讓在場衆人——無論是程不識及北地諸将,還是劉榮身後的朝中百官公卿,更或是程不識的老兄弟韓頹當,都被劉榮這一聲驚雷,給炸了個外焦裡嫩······ “陛下。

    ” 不出劉榮所料——最先站出來說話的,依舊是外朝的代表:丞相劉舍。

     作為丞相,尤其還是以’幸臣‘聞名,甚至是借此成為丞相的百官之首,劉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天子黨羽。

     但這并不意味着劉榮的每一個舉動、措施,都能得到劉舍的無條件支持。

     作為丞相,劉舍首先是一個政治人物、是外朝的代表; 而後,才是天子最堅定的擁護者。

     原則上,劉舍大概率不會反對劉榮的舉措,且絕不可能因為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