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5章 宗親凋敝

首頁
    ,也奇迹般的留在了元王一脈的後代。

     ——先孝景皇帝三年,楚元王劉交第三子平陸侯劉禮,獲封為楚王。

     不得不說,作為老劉家一代目唯一的文化人,楚元王劉交無論是自己還是子孫後代,都堪稱合格皇族、優秀宗親的典範。

     當然,楚王劉戊這顆老鼠屎除外。

     如此說來,劉榮的加冠之禮上,最适合以宗親長者的身份,替先孝景皇帝為劉榮加冠的,其實就是楚元王一脈的某位宗伯,甚至是叔祖。

     隻可惜…… “去歲季夏,楚王劉禮薨,先孝景皇帝甚哀之,谥楚王禮曰:文王。

    ” “秋七月,紅侯劉富物故,谥曰:懿侯。

    ” “——至此,楚元王尚存于世的子嗣,便悉數亡故;” “餘下的,便都是元王的孫輩,即朕叔伯輩……” 見殿内百官公卿皆面露難色,就是沒人站出來說上兩句,終還是劉榮深吸一口氣,面帶愁苦的将殿内詭寂打破。

     隻是即便有劉榮破冰,殿内百官公卿面上神榮,也不見絲毫舒緩。

     不知過了多久,還是丞相劉舍扛不住身後無數道目光催促,硬着頭皮站出了身。

     一臉愁色的再唉聲歎氣一陣,才結果劉榮的話頭:“楚元王一脈,尚存于世的三代子弟,即陛下叔、伯輩的宗親長者,今共有六人。

    ” “——楚文王劉禮,獨子劉道,今已嗣楚王之位;” “另紅懿侯劉富五子,除嫡長子劉登嗣為紅侯,餘下四人,皆于朝中有司——主要是宗正屬衙任職。

    ” “其中,懿侯劉富次子劉辟強,為現任宗正……” 随着劉舍話音落下,碩大的殿室之内,便再度響起公卿百官此起彼伏的長籲短歎聲。

     楚元王一脈,還有六個孫輩在世,理論上,這六人當中的随便一個,都能以長輩的身份主持劉榮的加冠禮。

     但實際上,這六個人,可謂是八仙過海,‘各有神通’。

     ——楚文王劉禮的獨子劉道,也就是當代楚王,才剛坐上王位小半年。

     即便不考慮劉道新王即位,需要一段時間交接王權之類; 單就是一條‘國喪期間,諸侯王不得入朝長安’的祖制,就足以讓劉榮放棄劉道這位王叔。

     劉道是楚王; 是‘王’。

     所以,劉榮的加冠之禮,劉道絕無可能參加——尤其不可能以宗親諸侯的身份參加,更或是為劉榮加冠。

     若不然,漢家‘國喪期間諸侯不得入朝’的祖制,就将自此變成一紙空文。

     起這麼個壞頭,天知道要為日後的漢家——要為漢家後世之君,埋下多大的禍根。

     紅懿侯劉富的五個兒子,乍一眼看上去倒是還行——都在長安,還都是個頂個的道德君子; 但具體考慮起這五人當中的每一位,卻又是讓劉榮一陣頭大。

     老大劉辟強,也就是當代紅侯,出生于太祖高皇帝九年。

     掰着指頭算下來,雖然才四十出頭,但這位侯爵,可是差點就沒熬過自己的老子,就要帶着侯世子的身份,去地底下見爺爺楚元王了。

     ——現如今,紅懿侯劉富一脈的五個兒子都在長安; 一個原因,是為了就近照顧尚存于世的老壽星:楚元王夫人,也就是這五人的祖母。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捎帶手照顧一下曆來體弱多病,不知什麼時候就要撒手人寰的大哥劉辟強。

     老大身體不好,老二總不至于也身體不好了吧? 不好意思,人家是宗正; 實打實的九卿,劉榮毋庸置疑的臣子,實在不方便以‘宗親長者’的身份,出席劉榮的加冠之禮。

     剩下三個,同樣在宗正屬衙任職、同樣是劉榮的臣子不說,年紀還都沒比劉榮大多少。

     讓他們來主持加冠禮? 嘿! 他們自己都還加冠沒幾年呢! ··· “唉……” “若非陛下加冠,倒是不曾細想過;” “——吳楚亂平之後,諸劉宗親,居然凋敝到了如此地步?” “先帝倒還好些,怎說也是子嗣十餘人,且皆為宗藩。

    ” “隻是太宗皇帝、太祖高皇帝——更甚是太上皇劉太公,都隻餘後嗣三二脈……” 又一陣漫長的沉默,惹得劉榮不由再一陣皺眉。

     等了許久,都沒有等到某個自信的禀奏聲,劉榮不得無奈的發出一聲長歎。

     無可奈何之下,也值得采取那個最不是辦法的辦法了。

     “燕康王劉嘉之父:敬王劉澤,乃太祖高皇帝從祖堂弟;” “故康王劉嘉,便乃太宗皇帝同輩。

    ” “——先孝景皇帝五年,康王劉嘉薨,子劉定國嗣。

    ” “如此說來,今之燕王劉定國,也算是朕遠房堂叔……” 劉榮此言一出,殿内百官齊齊默然。

     ——劉榮的曾祖劉邦,是劉定國的祖父:燕敬王劉澤的‘從祖堂兄’。

     何謂從祖? 曾祖為同一人,祖父卻乃兄弟,便稱之為:從祖堂兄弟。

     換而言之,早在太祖劉邦、燕敬王劉澤那會兒,這堂兄弟倆之間的親緣,就已經是要往上數三代才能說得清楚的了。

     現如今,從太祖劉邦、太宗劉恒,到孝景劉啟,再到當今劉榮——這又過了三代; 劉榮和燕王劉定國這對‘從祖堂叔侄’,從的都不是祖父或曾祖,而是從的六世祖了…… “這……” “這都五服之外了啊……” “雖也勉強能算的上是‘宗親長者’,但這親緣關系……” “過遠了些吧?” “更何況燕王劉定國,也同樣要礙于‘國喪期間,諸侯不得朝長安’的規矩……” 一時間,殿内公卿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沒人開口說話,卻也算是表達了一緻意見。

     ——不妥。

     雖然沒有其他合适人選,但燕王劉定國,依舊不妥…… “事急從權。

    ” “朕意已決,此事,便如此定下吧。

    ” ··· “至于國喪未除而朝長安,朕亦有考量。

    ” “——前幾日,燕王上書請奏,說是病重體弱,恐不能長久;” “故請朕查燕王諸子德行,以立其嗣。

    ” “實在不行,朕加冠之後,便留燕王于長安稍住些時日,以擇燕王諸子當中德行兼備者。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