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5章 宗親凋敝

首頁
    就這樣,劉榮即位後的第一次漢匈交涉,以漢家前所未有的強硬畫上句号。

     當然,說是交涉,其實也隻是匈奴使團象征性的向劉榮——向天子榮遞交國書,并大緻表達一下此番出使前,自匈奴單于庭得到的外交授意。

     按照過往慣例,接下來便是雙方私下談判、磋商,最終得出一個兩方都不大滿意,卻也都能捏着鼻子認下的結果,然後各自咬牙切齒間,為此次外交會晤畫上句号。

     但這一次,卻明顯有所不同。

     ——漢家前所未有的強硬,在第一場相較于現實意義,更具象征意義的會晤時,便經當朝天子榮毫無保留的顯露! 而匈奴一方前所未有的貪婪,也經劉榮的口,自匈奴國書之上顯露而出。

     匈奴漫天要價,漢家直接放棄坐地還錢,擺明了不願意做這筆買賣; 尤其是劉榮一紙《禁議和親诏》,以及一副不服就幹的強硬姿态,更是讓漢家上下君臣振奮的同時,也為這次漢匈外交會晤,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劉榮顯然不在乎; 以一副明顯不耐的姿态遣退匈奴使團,劉榮甚至還有心思同殿内百官,商讨起即将到來的天子冠禮,以及大婚慶典。

     “朕未冠喪父,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宗親長輩,替朕先父孝景皇帝,操持朕加冠之禮。

    ” “依諸公之見,何人可堪此重任?” 劉榮此言一出,原本還沉浸在振奮情緒中的百官公卿,才總算是冷靜下來少許。

     意猶未盡的側過身,從身旁同僚失笑一陣,才深吸一口氣,認真思考起了劉榮提出的這個問題。

     ——天子加冠禮之上,代替劉榮死去的父親,也就是先孝景皇帝,以宗親長輩,最好是劉榮父親輩的身份,替劉榮加冠的宗親長者。

     這個問題,自然不是今日才出現,而是早在孝景皇帝駕崩,當今天子榮“未冠而立”的那一天開始,便成了朝堂内外為之頭疼的事。

     劉榮父輩的宗親長者,最有資格替先孝景皇帝為劉榮加冠的,自然是先帝的兄弟手足。

     隻可惜,早在先帝駕崩前,先帝的一衆兄弟——同父異母的梁懷王劉揖、代孝王劉參,以及一母同胞的梁孝王劉武,都已經相繼薨故。

     梁孝王劉武還好些,起碼死在了父親太宗皇帝之後; 梁懷王劉揖、代孝王劉參二人,卻是連自己的老爹都沒活過,早在太宗孝文皇帝年間便故去。

     現如今的代王劉登、梁王劉買,都是劉榮的同輩堂兄弟; 先孝景皇帝的兄弟姐妹,也隻有一個館陶公主劉嫖尚在人世。

     很顯然,劉榮的加冠禮,不可能讓一位女性長輩主持。

     更何況這個女性,還是館陶公主劉嫖? 如此一來,太宗皇帝這一脈,便沒有合适的人選了。

     嫡脈沒有合适的人選,自然隻能從旁支庶脈,選個輩分高些的宗親王侯。

     可即便是庶脈旁支,也依舊沒有多少合适的人選。

     ——太祖高皇帝劉邦,一生共八子; 其中,次子孝惠皇帝劉盈、三子趙隐王劉如意、五子趙恭王劉恢、六子趙幽王劉友、八子燕靈王劉建皆自絕嗣; 尚有後代延傳至今的三脈,除去太祖四子:太宗孝文皇帝,也就是劉榮這一脈,剩下兩脈便是太祖長子:齊悼惠王劉肥一脈,及太祖七子:淮南厲王一脈。

     這兩脈~ 怎麼說呢…… 三年前的吳楚七國之亂,除去帶頭的吳、楚,以及風水多少有問題的趙國,剩下四個反王,可都是齊悼惠王劉肥的血脈,即齊系諸王。

     即便是沒明着造反的齊王劉将闾,後來也被查出“并非不打算造反,而是打算黃雀在後”的罪證。

     淮南系三王沒反歸沒反,卻也是一人謀反未遂,一人有賊心沒賊膽; 唯一的正常人,或者說是忠臣劉勃,也在因功移封濟北兩年後,即去年薨故。

     讓曾意圖造反,甚至确确實實造過反,僅僅隻是沒被治罪的齊系、淮南系宗親藩王,代表先孝景皇帝為當今劉榮加冠? 且不說這麼做,劉榮自己會不會覺得像吃了個蒼蠅一樣難受——哪怕到了地底下,劉榮怕是都沒法就此事,給怒發沖冠的老爺子一個交代。

     這麼算下來,太祖劉邦的所有直系後代,就都被排除在外了。

     再往上數,就得看太祖劉邦的兄弟手足、太上皇劉湍的其他兒子。

     ——劉邦的大哥劉仲,早在開國前便已死去,留下的獨子劉信,也被太祖皇帝封為侮辱意味滿滿的“羹頡侯” 何謂羹頡? 用湯勺狠狠剮鍋底,發出頡、頡的刺耳摩擦聲,是為:羹頡。

     最重要的是:羹頡侯劉信一脈,也已經在太宗皇帝末年絕嗣。

     至于劉邦的二哥,代頃王劉喜一脈? 呵; 吳楚七國之亂平定後,先孝景皇帝可是恨不能捎帶手,把整個代頃王一脈的祖墳都給掘了! 誰讓你生出個吳王劉濞這麼個叛賊兒子? … 就這麼一條條、一脈脈列下來,朝堂内外便驚訝的發現:如今漢家,在正式政治場合,能以“宗親長輩”的身份出現的,居然隻剩下太祖劉邦唯一的弟弟——楚元王劉交一脈。

     誠然,楚元王一脈,也出了劉戊這麼個逆賊。

     但與劉濞那代代相傳,父死子繼的逆賊家族截然相反:楚元王一脈,僅僅隻有楚王劉戊這麼一顆老鼠屎; 甚至就連劉戊這麼大一顆老鼠屎,都沒能把楚元王一脈的好名聲給敗壞掉多少。

     ——吳楚七國之亂爆發第一時間,楚王劉戊的兩位叔伯;紅侯劉富、平陸侯劉禮二人,便第一時間連滾帶爬入宮,請求先孝景皇帝治罪! 在被孝景皇帝赦免後,二人更是毅然決然站出身,替兄長:楚夷王劉郢客,以及老爹楚元王劉交,做了一個疑似違背祖宗的決定。

     ——在楚王劉戊,還是“楚王”劉戊的時候,便以同宗長者的身份,将劉戊開除出了楚元王一脈的宗譜! 先孝景皇帝也不含糊:緊随二人之後,将劉戊徹底除名于劉氏族譜… 憑借這一份敏銳的政治嗅覺,以及堅定的政治立場,楚元王一脈在楚王本人謀逆兵敗的前提下,奇迹般的保留了除劉戊一家外的所有家族成員。

     吳楚亂平之後,甚至就連楚國宗祠都被保留; 楚王王位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