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9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

首頁
     如果那般悍勇者都是奴隸炮灰,那漢家還是趕緊投降算了…… 隻是想歸想,終究是被程不識調教了一段時間的将官,衆人思慮再三,還是決定曲線救國。

     甚至就算是曲線救國,最終站出來的,也依舊是朝那塞如今,地位僅次于程不識的第二人。

     ——車騎将軍郦寄麾下,前都尉曹何。

     “将軍。

    ” “将士們連戰數日,無不筋疲力竭;” “塞外胡騎攻塞乏術,午時方過便引兵退去,今日總是不會再攻。

    ” “将軍何不乘此良機,讓将士們好生修整半日……” 短短幾句話,曹何的音線卻是越說越低; 跟着聲線一起低下的,是曹何平日裡在長安,那恨不能用鼻孔朝天的頭顱。

     艱難擠出最後的‘修整半日’數字,曹何已好似一位做了錯事,等待着師長批評的孩童般,心虛的低下了頭。

     而在上首主位,程不識卻面無表情的眯起眼角,目光片刻都不曾從曹何低下的頭上移開分好。

     不知過了多久,程不識才淡淡的一翻眼皮,在帳内其餘将官身上粗略一掃。

     待衆人都被自己冷冽的目光看得低下頭去,程不識的冷聲道:“塞東牆下,擺有我朝那數千英烈的屍首。

    ” “——想休息的,都去塞東!” “随便尋塊空地躺下去,想休息多久,就休息多久!” “某非但不過問,等到了戰後,還會為爾等請功!!!”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衆人自是清楚程不識不可能松口,隻得如喪考妣的唉聲歎氣,作勢便要拱手告退。

     卻見程不識深吸一口氣,将話頭悄然一轉。

     “行令後軍,烹牛百頭。

    ” “今日夕時,每人炙牛二斤。

    ” ··· “自今日起,牆上守卒輪換,從先前的每日一換,改為每日兩換。

    ” “讓将士們吃飽喝足,攢足了力氣,再上牆殺敵。

    ” 程不識莫名軟下來的态度,也是讓衆将暗下不由得稍松一口氣,面上也終于不再是那副死爹死媽的哭喪臉。

     ——在冷兵器時代,将軍不單具備下令的權利,也同樣肩負着善待軍卒的義務。

     無法為麾下将士提供良好的待遇,是很影響将官——尤其是中層将官的威望的。

     沒能為麾下将士赢得休息時間,衆人本還覺得很頭疼; 見程不識願意從吃食,以及輪換頻率上對将士們做出補償,衆人也算是得償所願。

     對麾下将士有了交代,自也就不免喜上眉梢,你一言,我一語的奉承起程不識。

     “将軍愛兵如子,如此軍心士氣,此戰,必勝矣!” 卻不料程不識聞言,隻默然的伸手抓起一卷竹簡,一邊自顧自看着,一邊漠然開口道:“凡漢之兵,皆乃陛下羽衣。

    ” “就算是愛兵如子,也輪不到某一介外姓、外臣。

    ” “烹牛犒軍,與将士休息,也不過是為了讓将士們,能有更足的力氣殺敵立功而已。

    ” “諸君,共勉……” · · · · · “這程不識,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他就不想建功立業,封侯拜相嗎?” “——這不是每一個漢人窮其一生,都想要達成的追求嗎?” “怎這程不識……” “莫非這程不識,并非漢人???” 同一時間,朝那塞外五十裡,右賢王本部大營。

     伊稚斜很頭疼。

     伊稚斜想過朝那塞會很難啃,卻從沒想到會這麼難啃! 漢人善築城、築塞,更善據堅而守——這是草原人盡皆知的事。

     但按照伊稚斜過往的經曆,漢人的将領,不都是好大喜功,尤其是極希望得到敵人首級的莽夫嗎? 什麼時候,漢家出了程不識這麼個怪物,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巍然不動——就算你把人頭送到面前,我也是眼皮都不眨一下! 過去十數日,為了将程不識駐紮在朝那塞的守軍,甚至是部分守軍引出來,伊稚斜都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能想到的辦法,伊稚斜都挨個用了一遍。

     伊稚斜甚至還派了人,向程不識提議:朝那塞每派出百人正面迎戰,伊稚斜便奉上匈奴首級百級! 如此劃算的買賣,别說是程不識——恐怕就連漢人的那個小皇帝,都未必不會心動! 畢竟就算派出去的人馬盡數折損,對于漢人而言,在同匈奴的戰争中,取得一比一的戰損比,都絕對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

     但程不識這個茅坑裡的石頭,就好像是從漢人的皇宮裡走出來,又意外做了将軍的太監! 就算伊稚斜把一個美人脫光洗淨,送到程不識面前,順便幫忙把程不識的褲子也給脫下,程不識也依舊…… “是我變愚蠢了嗎?” “還是漢人變聰明了呢?” 不明白程不識為何如此‘不知變通’,伊稚斜甚至都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智商。

     不應該啊? 漢人的軍功,不都是按‘浮斬’計算的嗎? 過去這段時日,朝那塞傷亡數千漢卒,匈奴一方陣亡的勇士,卻是無一遺漏的被其他勇士帶回了屍身。

     沒有屍身,無法割取首級,便意味着程不識此戰的‘浮斬’,基本就是麾下死了多少人,便浮斬負多少。

     負數千浮斬! 真要以這個戰損結束戰鬥,程不識必死無疑! 可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如此淡定呢?” “如今,可都十一月了啊……” 伊稚斜想不明白,在場的一衆匈奴貴族、頭人,也同樣想不明白。

     在過去,匈奴人對付漢人将軍的方式,便一直是如此。

     ——經過焦灼的攻守戰,來達成‘各有傷亡’的戰略目标; 再憑借匈奴人由來已久的搶屍之俗,确保漢人無法得到哪怕一顆匈奴首級。

     如此一來,漢人将軍損兵折将,卻根本拿不出‘敵人也有損失’的證據。

     浮斬壓在頭上,情急之下,漢人将軍自然隻能動腦筋,想辦法斬獲匈奴首級。

     隻要漢人将軍肯動腦筋,就沒有匈奴人攻不破的漢人關隘! 可倒黴的是:此戰,匈奴人碰到的,是漢家最不願意‘動腦筋’的漢人将軍…… “哪怕是那雁門李廣在此,也好過這石頭般迂腐的程不識啊……” “至少李廣在雁門,都不用人激,就能領兵北出千百裡;” “不把麾下将士折幹淨,愣是都不願意回去?”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