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8章 拆分内史

首頁
    “然後,那田甲便果真去而複返,坦胸漏乳着,去韓安國府上負荊請罪了?” 未央宮,溫室殿。

     時間來到冬十一月,長安,已經很冷很冷了。

     但劉榮在溫室殿,卻是被镂空牆壁内燃燒着的炭火,以及殿内隔幾步便有一尊的暖爐,給烤的莫名一陣燥熱。

     身着單衣,端坐于上首禦榻之上,聽聞周仁說起韓安國‘死灰複燃’一事的後續,劉榮隻搖頭失笑。

     便見周仁也帶着忍俊不禁的笑容,緩緩點下頭:“然。

    ” “田甲登門謝罪,韓安國還不忘挖苦一句:我這塊死灰真的複燃了,閣下什麼時候打算撒泡尿,把複燃的我再次澆滅呢?” “如此挖苦一番,解了怨氣,韓安國也沒再多為難田甲;” “說出一句‘你這樣的人,又如何配讓我怨恨呢?’,便饒恕了田甲,放田甲離去……” 聞言,劉榮呵笑之餘,也是面帶認可的緩緩點下頭。

     ——記仇,不是什麼大事; 尤其是在民風彪悍的漢家,什麼以德報怨之類的說法,是根本沒有市場的。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大丈夫快意恩仇,主打一個有仇必報! 别說韓安國‘死灰複燃’之後,仗勢欺人,以家人相要挾逼迫田甲現身——便是直接殺田甲全家,也頂多就是賠一筆錢,并招來一些非議。

     但韓安國最終卻并沒有過度宣洩,僅僅隻是言語譏諷于田甲,出了口惡氣,就把人給放走了。

     這倒是讓劉榮,又更高看了韓安國一些。

     根據劉榮的記憶,按照原本的曆史時間線,大概十幾年後,飛将軍李廣也會遭遇意見類似的事。

     可李廣最終的選擇,卻是公報私仇——特意動用自己的人脈,将那小人物調到了自己麾下,然後一言不合就把人給砍了。

     隻能說,劉榮對李廣的負面影響,并非是某一件事所導緻; 而是一樁樁、一件件,甚至是一個又一個為劉榮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點,讓劉榮很難對這個名垂青史的悲情人物,生出哪怕丁點正面印象。

     反觀韓安國,單就是這無傷大雅的‘死灰複燃’一事,便讓本就對韓安國期望頗高的劉榮,更笃定了自己看人眼光不差。

     如是想着,劉榮便低下頭,繼續看起那卷由韓安國奉上的奏疏。

     這篇奏疏,是劉榮這些年來,看過的最‘鷹派’的奏疏。

     全文堪堪千餘字,卻是出現了足足十多處‘漢匈仇怨已久,非一戰所不能解’‘匈奴欺漢者甚,不戰不足以血國恥’之類的描述。

     最妙的是,在呈上這封奏疏時,韓安國還明确表示:陛下看看這封奏疏行不行,需不需要更改; 若是不需要,那臣就按照這個版本,在朝議之上再次上奏了…… “田叔那邊,近來如何?” 見劉榮一邊查閱着韓安國的奏疏,一邊又問起内史田叔,周仁自也當即心下了然; 稍沉吟片刻組織一番語言,便開口答道:“自内史改為大農,陛下又透露出拆解内史權責的意圖,田叔便更忙碌了些。

    ” “過去這些年,田叔在内史任上,本就有些心力憔悴——倒不是應付不了内史事務,而是田叔,實在太過老邁了些;” “此番内史改制,田叔肩上的擔子,可就又更重了三分。

    ” “長此以往,臣擔心田叔,未必就不會暴死于任上……” 周仁說話的功夫,劉榮也是再次看完手中疏奏; 待周仁話音落下,劉榮幾乎是同一時間将奏疏放回面前預案,略有些感慨的發出一聲短歎。

     “是啊~” “田叔,畢竟是太祖高皇帝時的人物,故趙王、宣平侯張敖的門客。

    ” “——能活到如今,本就是上蒼賜福;” “若是将這麼一位老臣、老者,給活活累死在任上,那朕百年之後到了地底下,可就沒法給曆代先皇交代了……” ··· “既然韓安國品性沒有不妥之處,資曆、才智也足以勝任,那便勞卿親自走一趟吧。

    ” “明日朝議,讓田叔上奏請辭。

    ” “讓田叔卸任榮養,以韓安國繼為大農。

    ” 聞言,周仁自是拱手領命,同時暗下也稍稍松了一口氣。

     正如劉榮所言:田叔,是開國時期的人物,已經很老很老了; 老到牙都沒剩幾顆,隻能吃肉羹之類的軟爛之物充饑。

     真要讓這麼個老棺材瓤子累死任上,劉榮雖然不至于淪落到‘無眼面對曆代先皇’的地步,但面上也終究有些不大好看。

     ——咋,漢家沒人了? ——一個開國時期的人物,你愣是用到漢家第七代皇帝在位不說,還把人給活生生累死了? 丸啦! 漢家沒救啦! 後繼無人啦! 其實早在當年,内史晁錯在吳楚作亂後,被先孝景皇帝朝服腰斬于東市時,新任内史的人選,就已經讓朝堂内外為之頭疼了。

     最終選擇老臣田叔,也不過是孝景皇帝的權宜之計:在找到真正合适的内史之前,讓這位老同志幫着撐幾年。

     現如今,老同志也有些撐不下去了,與其再像當年那般,再找個老同志撐着,還不如一勞永逸; 一次性解決内史的人選問題,為漢家選出一個能用十來年,且有機會更進一步,朝着禦史大夫,乃至丞相發起沖擊的能臣。

     梁内史韓安國,便是劉榮選定的新任内史。

     準确的說,是新任大農。

     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對内史的拆解,但劉榮新下卻已經打定主意:将内史三分,各掌軍、政、财。

     在過去,内史基本就是權責範圍限定在關中範圍内的丞相,凡是關中的事,就沒有他内史屬衙管不了的; 這使得内史和丞相的職權出現大規模重疊的同時,又過度加重了内史的權柄。

     ——隻要是在關中,内史就能做到天上地下無所不包、無所不管! 軍、政且先不提——連财稅都管! 劉榮隻想說:漢家有少府這麼一個怪物,已經足夠了; 再多出一個名為‘内史’的怪物,尤其還是不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