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3章 絕不和親!

首頁
    議題,倒是沒有多少人站出來反對。

     一來,如今漢室先皇大行、新君繼立,‘先皇遺願’這四個字的含金量,依舊還處于保質期内。

     再加上這一變動,并非針對漢家現有的體制,而僅僅隻是給朝中部分九卿,以及郡國主官換了個官名,根本影響不到什麼。

     二來,便是剛才的事,難免讓殿内衆人心中,生出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般的本能驚吓。

     ——誰知道劉榮來這一出,會不會是又一次打窩釣魚? 反正無傷大雅,劉榮更是把孝景皇帝給搬出來了,還是别站出來自讨無趣了…… 于是,劉榮針對九卿的官名更改,以及郡國主官的官名更改,便很快在朝議之上三讀通過。

     漢家新一屆的領導班子,也算是在這一刻徹底定了下來。

     ——丞相桃侯劉舍; 禦史大夫建陵侯岑邁; 太尉閑置; ——大農(内史)田叔; 大理(廷尉)趙禹; 中尉衛绾; 太仆直不疑; 少府石奮; 大行王恢(暫定); 宗正劉辟強; 郎中令汝墳侯周仁; 太常暫無。

     有這麼個小插曲緩和氛圍,再說回北牆戰事,殿内百官的反應相對就沉着冷靜了些。

     尤其是在劉榮端坐起身,問策于殿内衆人時,也終于沒有顯眼包站出身,說朝那塞岌岌可危、郦寄德不配位,不可謂車騎将軍之類。

     隻是話題,終究還是回到了劉舍方才,那一方相對客觀的表述之上。

     “自有漢以來,我漢家與匈奴交戰,便總是這樣的結果。

    ” 禦榻之上,劉榮面色嚴峻的道出一語,旋即便看向殿中央的丞相劉舍。

     “正如丞相所言:匈奴大舉來犯,對我漢家而言最好的戰果,便是匈奴人沒能馳掠我漢家邊郡、搶掠我漢家之民。

    ” “可最差的結果,卻動辄是邊牆糜爛、損兵折将,更甚至直接就是都城告危,天下震蕩!” 聽出劉榮語調中的憤憤不平,劉舍也是深吸一口氣,略顯無奈的緩緩點下頭。

     “陛下所言極是。

    ” “也正是因此,自太祖高皇帝以來,我漢家的每一代先皇,都隻得通過和親的方式,來斷絕匈奴人大舉入侵的念頭。

    ” “——因為和親,同樣可以讓匈奴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比費心費力的派兵叩邊,要省時省力得多。

    ” “匈奴人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我漢家也憑着一批财貨,而避免了調兵遣将,乃至與胡蠻對峙邊牆的損失。

    ” “兩方皆大歡喜,和親之制,便也就此沿傳至今……” 劉舍一番話,隻惹得劉榮心中,本能的湧現出一陣濃烈的屈辱,以及壓抑不下的惱怒。

     ——和親! 放在哪朝哪代,甚至是為後世人所不齒的大慫,都絕對是會讓華夏之民感到屈辱的醜事! 但在如今漢室——在後世人口中‘獨漢因強亡’的漢家,和親,卻是現階段的漢家在應付匈奴人時,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便如劉舍所言:如果打起來,匈奴人要調兵遣将,費時費力,能搶到手的,卻隻是邊牆苦哈哈的漢農些許米糧,外帶上他們自身。

     ——奴隸,是匈奴人強大的根本。

     掠奪人口,是匈奴人強大的根基。

     但漢人剛烈,就算是到了萬不得已,也有的是以死明志、甯死不屈的鐵血! 所以對匈奴人而言,派兵馳掠漢邊,是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的。

     可若是和親? 付出不過一紙國書,外加一張随時都可以撕毀——甚至大多數時候都不需要遵守的盟約,便能得到遠甚于掠奪所得的物資,何樂而不為? 對于漢家而言,就更是如此了。

     就拿此番,車騎将軍郦寄率兵馳援北地距離:眼下,郦寄麾下五萬多兵馬,每個月光是軍糧消耗,就達到十萬石之多! 饒是劉榮澤及天下,将糧食的價格打了下來,卻也還是讓郦寄所部每個月的軍糧消耗,達到了數百萬錢。

     若真打起來,三五個月都還算好的——打個一年兩年,那也不是沒有過的事! 如此說來,郦寄所部在這場戰争中,光是糧草就要消耗大幾十萬石,價值上千萬錢。

     可若是和親呢? 按照往常的慣例,漢匈和親,匈奴人會贈送漢天子個位數的馬匹、金器; 漢天子也會送出個位數的漢家特産,如錦、纨、劍之類。

     頂多也就是外加幾百石茶,以及幾萬石糧食——就這,都還能美其名曰說:漢匈兄弟之國,弟弟聽說哥哥吃不飽飯,就送糧食接濟了一下。

     屈辱嗎? 很屈辱; 但很劃算。

     天子屈辱,百官羞憤,朝堂威儀不在; 但對漢家而言,很劃算…… “丞相認為,此戰過後,我漢家還要如過去那般,與匈奴和親結盟?” 短暫的沉默之後,劉榮淡然一語,卻引得殿内百官公卿一陣長籲短歎,就好似人均碰到了一個對付不了的惡霸。

     良久,終還是劉舍強忍屈辱,神情哀瘡的上前一步,對劉榮再一拱手。

     “我漢家曆代先皇,皆奉行和親安胡,以圖休養生息之策略;” “其原因,陛下不會不明白。

    ” ··· “太宗皇帝曾說:和匈奴人和親,是因為漢家還沒有和匈奴人決戰的力量,而且還有宗親諸侯作亂于内。

    ” “而今,關東宗親諸侯,雖然被孝景皇帝基本妥善處置,但我漢家的力量,恐怕依舊不足以在和匈奴人的對抗中,确保必勝。

    ” “故而,臣依舊認為:今我漢家,還是應當以和親為主要方略,繼續積攢力量,以待将來……” 劉舍話音落下,殿内公卿百官無比是神情複雜的低下頭,卻沒有哪怕一個人站出來反駁。

     ——這是事實。

     劉舍所言,字字句句都是客觀現實。

     你可以說劉舍不夠鐵血,但絕不能說劉舍在颠倒是非。

     在這場朝議之前,有人與聊過在這個議題之上,或許會有愣頭青站出來反對。

     過去這些年,類似的事,也曾不止一次出現在朝議之上。

     但沒人料想到:這個站出來的人,居然會是曆來以老成、持重的形象示人,政治手腕更是愈發老練的天子榮。

     “朕以為不然!” “朕以為,今我漢家,已經到了絕不可再同匈奴和親,絕不可再忍氣吞聲的時候!” ··· “丞相老成謀國,朕不責怪。

    ” “但今日,便叫朝中諸公,乃至天下萬民知曉;” “——凡朕在位一日,我漢家,便絕不與米糧一粒、布帛一尺,于北蠻匈奴!” “若戰,便戰!” “敗,便再戰!” “隻無論如何,都絕不可再有人,複議和親之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