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2章 邊牆有變?!

首頁
    一處名為‘細柳’的山坳; 霸上軍駐兵之處,位于長安東側,霸水西岸——因為位于霸水西側的高原,地勢比對岸高出許多,便被命名為‘霸上’的一片區域。

     在後世,這個地方有另一個名字,叫白鹿原。

     至于棘門軍,則駐兵于長安以北——因為駐兵之所,距離秦鹹陽城遺址的城門:棘門很近,而被民間百姓沿稱為棘門的地方。

     這三支部隊,都是以駐兵地的地名來作為番号。

     句注軍也一樣——隻因為當年,太宗皇帝令原楚相蘇意屯兵句注山,與雁門關互為犄角,便得名:句注軍。

     同樣以駐兵地名作為番号的,自然還有長城防線的救火隊員,駐紮在飛狐迳的當今漢室第一強軍:飛狐軍。

     劉榮整編細柳、霸上、棘門三軍,即太宗孝文皇帝當年,為拱衛長安而臨時組建的三支部隊,卻保留——或者說是無視了北境一代的句注軍,看上去倒也确實沒什麼毛病。

     畢竟細柳、霸上、棘門三營,本就是因‘拱衛長安’的必要而存在; 而今漢家,經過一整個文景之治的積累,再加上那一次慘痛的教訓,早就不可能再被匈奴人,将先鋒兵馬再次送到長安一帶了。

     都城不需要除南、北二軍以外的武裝力量拱衛,細柳、霸上、棘門三個肩負拱衛長安之職的武裝,其實早在當年,匈奴人退兵之後就該遣散。

     因為種種原因保留至今,當今劉榮舍不得将這麼多善戰之兵遣散,決定整編再用,也實屬正常。

     至于句注軍,作為和飛狐軍同樣駐紮于北牆附近的邊防機動力量,劉榮說‘不宜擅動’,确實說得過去。

     但程不識很清楚,劉榮此番,沒有順帶一起改變句注軍的真正原因,卻并非是‘想動卻不方便動’。

     “陛下對李廣的厭惡,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了嗎?” “僅僅隻是因為李廣做了雁門郡守,又調用句注軍打了幾場,陛下便恨屋及烏,連句注軍也給恨上了……” 不同于南北兩軍,以及細柳、霸上、棘門等隻要關中子弟的中央部隊——由于其駐兵于代國境内,句注軍的兵員都是以代地,以及沿邊的燕、趙等地青壯為主。

     當然,由于句注山就位于雁門郡,故而句注軍的将士,有相當一部分是雁門本地的兒郎。

     就說程不識的遠方親戚當中,便有好幾個毛頭小子,被程不識以‘磨練’的名義走通關系,丢去了句注軍戍邊。

     這麼一支位于雁門郡,又多由雁門兒郎為兵員的部隊,卻因為一個李廣而被劉榮厭惡,程不識自然是心有不忍,有心要找劉榮說說情。

     隻是眼下,程不識卻顧不上這些了。

     因為就算被劉榮如此明顯的厭惡,句注軍如今的處境,也不可能查過程不識掌控下的北地郡…… “回去之後,替我轉告韓将軍:今年冬天,北地恐怕不會太平。

    ” “說不定開春之時,北牆便會有一場大戰,需要韓将軍奉诏出征。

    ” “若是還信得過我程不識,便請老将軍早做準備;” “免得到時,戰事驟燃,老将軍倉促啟程,漏忘了什麼要緊之事。

    ” 漫長的沉默之後,程不識如是道出一語,便揮手示意面前的壯奴退去。

     而在那壯奴被親兵帶下去後,當即便有幾名将官圍上前。

     不同于程不識面上,那若有似無的憂慮——這幾位将程不識圍住的将官,面上卻無不是肉眼可見的焦急之色。

     “将軍!” “可是陛下準了将軍之請,答應增兵我北地?!” 粗狂大漢壓低聲線發出一問,程不識卻是神情陰郁的搖了搖頭。

     一邊轉身看向城牆外,一邊語帶憂愁道:“調兵增援一事,我還沒有奏請陛下。

    ” 此言一出,衆将當即更急,甚至連上下尊卑都顧不上,當即便有一人将手搭上程不識肩頭,朝自己不輕不重的拉了一把。

     “将軍!!” “再不調兵,真等大軍兵臨城下,我北地就這一部都尉、總共也就四千兵馬,又如何能!!!” “唉!” “真到了兵敗城破,胡騎過北地而臨蕭關——甚至重演火燒回中宮,逼得太宗皇帝屯兵長安的故事,又該如何是好?” 粗狂大漢越說越急,愣是沒意識到自己的手,拉着程不識的手臂是晃了又晃; 就好像是債主在責問欠自己錢的人:為啥不還錢! 一旁衆将雖意識到了不妥,但急火攻心之下,也顧不上去勸阻那粗狂大漢,隻滿臉焦躁的望向程不識。

     卻見程不識面色陰冷的側過頭,直勾勾注視向那壯漢眼眸深處; 旋即目不斜視的擡起另一隻手,将壯漢攥住自己手臂的手自手腕處一點點強拉開來; 而後,便在衆人呆愕的目光注視下,僅僅隻是将壯漢的手腕攥住,就捏的壯漢一陣龇牙咧嘴。

     不多時,壯漢的手腕處,甚至還開始響起若有似無的細微響聲…… “将、将軍息怒!” “末将,一、一時情急……” 壯漢且驚且懼的讨了饒,程不識這才松開了手,又冷冷瞪了那壯漢一眼。

     待壯漢咬着後槽牙,将手腕處傳來的劇痛強自忍下,程不識才再度轉身望向城牆外。

     隻是這一次,程不識的目光中,更多了幾分嚴肅。

     “再探。

    ” “三日之内,一定要查清楚:鹽池一帶,究竟還有匈奴右賢王幾個萬騎。

    ” ··· “若果真如我所料,我北地郡四千兒郎,對上右賢王十幾個萬騎,足足六七萬兵馬,自然是撐不了幾日。

    ” “但在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在确定右賢王的主力,必定會攻打我北地之前,我也不能請求陛下增兵北地。

    ” “——吳楚亂平之後,我漢家的邊軍,本就有小半被孝景皇帝調去了關東,以防諸侯再度作亂。

    ” “若此番,匈奴人果真打算大舉犯邊,那陛下能調動至邊牆、支援我諸邊郡的兵馬,隻怕也是捉襟見肘……” 說到最後,程不識的面色便再度調整到了平日裡,那看不出絲毫有效信息的面癱臉。

     凝望向城牆外,看了足有半晌,方微不可見的眯了眯眼角。

     “真的要來北地嗎……” “真的,要再來一次北地嗎……” ··· “北地都尉孫卯以下,足足五千北地兒郎的血仇,如今,可都在我肩上擔着呢……” “真的敢來嗎?” “攣鞮……” “伊稚斜(chá)……”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