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4章 對不住啊老弟

首頁
    次日下午,水車項目的第二場實驗,再博望苑魯班苑内,一處仿流水人工渠邊展開。

     相比起前一日,在農田邊的實驗——這場秘密實驗,氛圍無疑是嚴肅了許多。

     劉榮難得連續兩日不在長安,也讓負責水車項目的一衆匠人、官吏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壓力。

     尤其是劉榮那略顯擔憂的面容,更是讓大家夥都有着心裡沒底了。

     ——萬一失敗了,該如何是好? 萬一這場實驗,證明了水車項目無法用于軍工,那單靠民用用途,少府該如何為過去這幾年的龐大投入負責? “開始吧。

    ” 便是在這般沉重莫名的氛圍,劉榮一聲令下,将水車轉輪卡住的木杆,便被水車旁的幾名匠人合力抽出。

     沒有了阻礙,那座足有三層樓高的龐大水車,便随着渠水的流動而緩慢轉動起來。

     隻不過,不同于昨日,所有人都在關注水車能不能正常轉動——今天這場實驗,幾乎沒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水車本身。

     這場實驗真正的關鍵,在水車兩側的渠岸之上。

     ——一側,是水車項目民用用途的補充實驗:水力驅動石磨轉動,以研磨麥粒得出麥粉。

     相比起灌溉,這水力驅動石磨,才是水車項目民用範疇的重點。

     劉榮昨日已經得知,對于以水車為媒介,借用水力驅動石磨研磨麥粉,博望苑的農戶們大都認為,這個自己——和底層農戶沒什麼關系。

     但劉榮知道:水力研磨的出現,将極大的降低麥粒研磨成粉的時間和人家成本,從而大大降低這道工序的花費,自己麥粒到麥粉的加工時間。

     過去這幾年,關中幾千個石磨,幾乎是每天的白晝都在研磨麥粉,哪怕開足了馬力,也根本無法将關中當年産出的宿麥全部研磨成粉。

     這既是加工工具制作難度的局限,也是人力驅動機械的局限。

     而宿麥産出無法全部研磨成麥粉,則是加工能力不足,導緻的二級生産力不足,從而影響了一級生産力的上升。

     ——明明地裡已經種出這麼些麥了,你卻無法将麥粒全部加工成面粉、讓老百姓把種出來的麥吃進肚子裡,可不就是影響了一級生産力的上漲嘛? 在過去,漢家沒有宿麥研磨成粉這項技術——或者說是有初步技術,卻沒人往這方面去想,百姓隻能直接蒸熟麥粒食用;又因為其過于糟糕的口感,導緻其産量無法上漲。

     不好吃,種着還費勁,可不就是沒人願意種? 而現在,經過劉榮以監國太子之身、之權,在關中不遺餘力的推廣,三年的時間,宿麥在關中的種植規模已經上來了,産量也相當不錯。

     至少對于如今的漢家而言,一畝農田的産出,從曾經的三石多粟,直接變成了三石粟加兩石多麥——陡然翻了将近一番,已經是天佑大漢! 宿麥種出來了,要想使其變成實打實的糧食産量增長,自然就需要将麥粒加工成麥粉。

     而水車,便是劉榮為宿麥的加工工藝,所給出的最終解決方案。

     不同于人工驅動石磨:水車借水力驅動石磨,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不眠不休。

     而且人力推磨,是需要消耗時間、力氣的,是需要吃更多的飯、攝入更多的能量,來補充體力的。

     水車卻完全不用——隻要水還在流,水車就能一直不停的轉動,從而驅動着和水車動力相連的石磨,也跟着無休止的轉動。

     非要說有什麼損耗,那也就是零部件磨損,和日常維護。

     相比起人力,不知道省時、省力,甚至省錢不知道多少。

     而這對底層百姓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過去,關中雖然能種出來上萬萬石宿麥,但就那麼幾千具石磨,一年到頭能磨出來的麥粉,也就是一兩千萬石; 物以稀為貴——好吃的東西,自然是權貴先吃,剩下的才能流到底層百姓手裡。

     可有了水車,關中産出的每一粒宿麥,便都可以加工研磨成麥粉。

     而且是以極低的成本加工完成。

     一種和宿近乎相同的種植規模、産量的糧食作物,就算無法取代粟米成為唯一主糧,也無疑能和粟米并列,成為漢家的兩大主糧之一。

     但前提是:漢家每年能産出上萬萬石麥粉,而非上萬萬石麥粒,卻連其中的三五成都無法加工完成。

     簡而言之,水車的出現,将讓漢家的底層農戶,從此可以家家戶戶都吃上面食。

     就算考慮到價格,考慮到粟米更便宜,很多人不舍舍頓頓都吃面食,也起碼能三天兩頭吃上一頓,改善一下夥食,卻絲毫不覺得肉疼。

     再有,便還是那句老話:物以稀為貴。

     三年前,劉榮力主糧價平抑一事,通過麥粉面食這一取代品,徹底打亂了關中當年的糧食市場。

     但劉榮能這麼做,是建立在少府過去存了很多年宿麥、少府交到劉榮手裡的宿麥,足以取代奸商們手裡囤積的粟米,來供應整個關中的口糧作為先決條件的。

     手握少府十幾二十年的宿麥存貨,尤其還是低價收購的宿麥,劉榮自然是可以大打價格戰,拿着五十錢一石的麥粉,去逼糧商們把粟米的價格降到三十錢每石以下。

     可那就是一錘子買賣; 就那幾個月的時間,少府的宿麥存貨,就已經被劉榮敗光了。

     要想再複刻一遍當年的操作,劉榮就得從少府内帑儲存的其他粗糧、雜糧中,再憑空變出幾千萬,乃至上萬萬石高性價比的主糧。

     劉榮隻是穿越者,并非神仙。

     現成的麥粒,劉榮能想辦法将其磨成麥粉,卻沒辦法将其他口感糟糕、營養價值極低的粗糧,變成粟米、麥面這樣的主糧。

     所以在那一年的動蕩之後,關中的糧食市場,其實很快便重新穩定了下來。

     ——由于麥面這一多出的第二主糧,少府憑借着關中極為健康的糧食供需關系,将粟米的價格穩定在了四十錢每石。

     至于宿麥,也由于面食的出現,而逐步增長到了和粟米一樣的價格:四十錢每石左右。

     至于麥粉,情況就有些複雜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