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0章 不該殺嗎!!!

首頁
    宣室正殿内,安靜到落針可聞。

     百官朝臣、功侯貴戚分坐于東西兩席,不時轉頭看向左右,卻根本不敢開口出聲,隻和私交甚笃者交換着眼神。

     殿内正中央的位置,丞相周亞夫腰系紫绶金印,身着丞相朝服,雙手雖拱起,腰杆卻隻是彎下了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角度。

     ——作為太子三師之一的太子太保,就算撇開徹侯的爵位、丞相的職務,周亞夫如此‘倨傲’,也是不違背禮法的。

     因為周亞夫,是太子師; 作為老師,周亞夫在自己的學生:太子劉榮面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端起架子,甚至是以長輩自居的。

     但場合不對。

     此刻,周亞夫是在求人。

     是以丞相的身份,在公卿百官、功侯貴戚齊聚的朔望朝儀之上,在雖無監國太子之名,卻已隐隐有了監國太子之實的劉榮面前,替人求情。

     求人辦事,卻不擺出求人辦事的姿态,反而還拿喬自己太子師的身份? 這無異議對太子儲君,擺出一副‘那個誰,去把這件事辦了’的倨傲姿态——并非是在求劉榮,而是在指令劉榮。

     此時此刻,能出現在宣室正殿、參加這場朔望朝議的,無不是人精。

     這點淺顯的道理,還不至于有人看不出來。

     于是,頓時便有不知多少道且驚且疑、且訝且惑的古怪目光,撒向周亞夫那仍挺直腰杆的筆直身影。

     而在上首禦榻一側,太子劉榮更是面上挂着僵笑,眼皮都不眨一下的直勾勾望向周亞夫,眼角卻已不知何時,不受劉榮控制的本能眯起。

     “丞相,或許是不知道其中内由吧?” 良久,劉榮悠悠開口發出一問,旋即便帶着僵硬刻意的笑容,稍轉頭望向另一側的朝臣班列。

     “近些時日,老師忙着向丞相,傳授為漢相宰的經驗。

    ” “難道就沒有同丞相,談起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嗎?” 劉榮此言一出,殿内衆人齊刷刷朝着太子太師,故丞相申屠嘉望去; 隻是眼睛雖然看向了申屠嘉,暗下卻是飛速運轉着大腦,品味起劉榮這看似尋常的三言兩語。

     ——劉榮管周亞夫叫丞相,卻管申屠嘉叫老師! 正常狀況,劉榮自然是怎麼叫都行——可以叫官職,喊二人丞相、老丞相,又或是喊爵位:條侯、故安侯; 當然也可以親密的以‘老師’,來作為對二人的稱呼。

     隻是有一點:當這二人,或者說是再加上窦嬰——這三人,即太子三師均在場的時候,劉榮對這三個老師的稱呼,必須一緻。

     要麼統一稱爵号,要麼統一稱職務/前職務,要麼統一叫老師。

     若不然,像今天這樣,喊其中一人老師,卻稱呼另一人的職務,就很容易讓人多想; ——太子,怕是對某某不滿,才如此生分的直稱職務? 不單是太子如此——每一個掌權者,乃至皇帝、太後也都是一樣; 在同一場合,掌權者對旁人的稱呼,需要盡可能的保持一緻。

     因為上位者對下位者稱呼,是二人親近程度最直觀的體現。

     尤其是在同一場合下,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類型的稱呼,更是能無比直白的表明遠近親疏。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是上位者刻意通過相對生分的稱呼,來向原本親近的人表達不滿。

     今日便是如此。

     劉榮今日,真是被自己的太子太保:當朝丞相周亞夫惹惱了,才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隐晦的向周亞夫表達不滿。

     隻不過,不等周亞夫體味到劉榮的這層意圖,老丞相申屠嘉便顫巍巍站出身,将周亞夫的全部注意力,都徹底轉移到了自己的身上。

     “禀家上。

    ” “這段時日,臣日日掃榻以待,卻并不曾等來丞相莅臨寒舍。

    ” “——遣人去問,也多以‘丞相日日與宴,無暇登門’之類的緣由被回絕。

    ” “奉家上之令,向丞相傳授執掌相府的經驗,本不敢辜負家上的信任。

    ” “但臣老邁,丞相不願登門,臣也不好反跑去相府,在相府千百屬臣面前,駁了丞相的體面……” 言罷,申屠嘉還不忘滿是羞愧的再一拱手,以向劉榮表示:沒能完成家上的囑托,臣,羞愧難當…… 随着申屠嘉這番話道出,殿内衆人望向周亞夫的目光,也随之帶上了一抹憂慮。

     ——周亞夫被天子啟拜為丞相,可是已經有兩個多月了! 而丞相上任之後,就算不找前任交接一下工作,也至少應該拜會一下,或誠摯、或象征性的請教一番。

     尤其此番,還是太子劉榮專門有過交代,讓申屠嘉‘不吝賜教’,向周亞夫傳授做丞相的心得、經驗。

     結果周亞夫沒去; 周亞夫忙着到處參加宴會,兩個多月的時間,連申屠嘉的侯府,都沒有去過哪怕一次! 申屠嘉甚至還專門派人去請了,結果還是沒用——周亞夫也實誠,一點借口都沒找,直接實話實說:局太多,沒空去找你。

     連申屠嘉都顧不上找、連故安侯府的門,都抽不出空走上一趟; 這,顯然也意味着…… “丞相,該不會是履任至今,都不曾踏上過相府的門檻吧?” 劉榮明知故問,周亞夫面色頓時就有些難看起來; 蠕動着嘴唇,幾欲開口,卻終還是想不出什麼像樣的托詞,隻得悶悶低下頭去,便算是默認了劉榮這一問。

     見周亞夫如此反應,殿内衆人——尤其是東席的朝臣班列,便傳出一陣陣倒吸涼氣的身影。

     兩個多月! 被拜為丞相至今,足足兩個多月,周亞夫居然連自己的工作場所都沒見過! 足足兩個多月的時間,相府上下愣是還沒見到自己的頂頭上司,漢家的宗廟、社稷,愣是沒有在周亞夫這個丞相的手中,辦成哪怕一件事! 這…… “往返于高門之間,流連于酒宴之中,連自己治下的相府,都還沒來得及走上一趟;” “也就難怪丞相,不知道這件事的内因外由了……” 說話間,劉榮的語調也是明顯冷淡了不少,對于周亞夫的不滿,也從今日這樁事,蔓延到了對周亞夫‘玩忽職守’之上。

     ——什麼玩意兒啊! 身為群臣避道,禮絕百僚,位比天子,禮同諸侯的相宰,這都上任兩個多月了,愣是還沒上過班? 真拿宗廟、社稷當兒戲呐?! 尤其在此基礎上,居然還站出來,替那些挖國家牆角的蠢貨求情? 一時間,劉榮本就不算愉快的心情,便頓時再蒙上了一層新的陰影。

     “不奇怪了;” “那就不奇怪了……” ··· “——既然還沒有‘正式’履任,老師,還是先抓緊時間,把自己的人情往來走完吧。

    ” “好歹也做了我漢家的丞相,也别有酒宴相邀就都去——該推得酒宴,還是推一推。

    ” “等‘正式’履任了,對朝野内外的事有了知解,再來對朝中之事發表意見吧。

    ” 一番話,既是隐晦敲打了周亞夫:不要再吊兒郎當的,顧着點兒本職工作,同時也是婉拒了周亞夫,替那些蠢貨求的情。

     至于那再度變換的稱呼,則無疑是在提醒周亞夫:别忘了,你是太子師——是我太子榮的老師! 少特麼把胳膊肘往外拐! 劉榮這麼多層潛台詞,殿内應該是沒人聽不懂的。

     但周亞夫卻不知為何——就好似真的沒有聽懂劉榮的意思般,再度對劉榮一拱手。

     “臣離京日久,平亂歸來,親朋故舊設宴相邀,以慶賀臣凱旋,緻臣酒宴纏身。

    ” “——此間之事,臣也已經禀奏過陛下。

    ” “家上,不必為臣感到擔憂。

    ” 殿室内,莫說是在丞相府底下做事的朝臣百官了——便是另一側的功侯貴戚,都因為劉榮今日這明晃晃的不愉,而擔心起了周亞夫; 反觀周亞夫自己,就像是個沒事人一樣,滿是淡定的丢下這麼一句:家上别擔心,我沒事兒,便又深吸一口氣。

     “至于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