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6章 為子孫後世計

首頁
    。

    ” “——抛開這一點不說,單就說如今,已經是夏六月,距離秋收隻剩兩個多月的時間,農人們卻早已在春耕之時,就已經完成了犁地翻土的工序。

    ” “換而言之:這曲轅犁,就算是家上自掏腰包,給博望苑的佃農們每家每戶發一具,也無法影響博望苑今年的秋收。

    ” 言罷,老岑邁稍止住話頭,沉默了片刻; 待劉榮含笑點下頭,做出一個“請繼續”的手勢,才笑着再道:“水車,也大緻是一個道理。

    ” “雖然不知道家上所言——水車可從低處,将渠水送往高處,究竟是否能做到、又是如何做到的,但這并不重要。

    ” “就算這水車,能做到家上所期望的程度,博望苑需要的,也并非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器具。

    ” “——博望苑的田畝,并不缺水。

    ” “整個上林苑,任何一處歸少府内帑所有——歸陛下所有的皇田,都并不缺灌溉用水。

    ” “而家上的博望苑,又是少府從上林苑十數萬頃皇田中,精心挑選出的土地最肥沃、灌溉水最充足的地方。

    ” “換而言之:這水車,也同樣無法幫助家上,将博望苑今年的糧産提高。

    ” “更何況這水車,明顯是一件非常精密,且零件繁多的器具,少府要想批量生産,也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 見老岑邁先後否決了曲轅犁、水車這兩件大殺器,在博望苑今年的秋收所能起到的作用,劉榮卻是似笑非笑的連連點頭; 非但不惱,反而還因為老岑邁能一眼看透個中厲害,而莫名欽佩起這位少府卿。

     劉榮如此反應,老岑邁心中猜想基本得到驗證,說起話來,也是愈發沒了顧慮。

     “代田法,依臣拙見,是以田壟、田埂交替耕耘的方式,開最大限度發揮農田的地力,同時又不過度消耗農田的肥力。

    ” “——如果說過去,百姓的農田,每耕耘兩到三年,便要歇耕一年,以恢複地力的話,那有了這個代田法,百姓便可不必再歇耕田畝,更不需要擔心連年耕耘,會讓上田失肥為中田、中田失肥為下田,更甚是下田失肥,徹底淪為荒地。

    ” “但這,同樣是以數年,乃至十數年為周期,緩慢為農人帶來好處,為我漢家緩慢提高糧産、農稅的法子;” “家上的博望苑,最早也得從明年春耕開始,才能施行這代田法。

    ” “也就是說這代田法,依舊無法幫助家上——依舊無法幫助博望苑,在今年年末的大計中,交出令人贊歎的糧産。

    ” … “至于精耕細作,更是需要多年宣揚,甚至是派專門的力田、農稼官,手把手教博望苑的農人,經過多年積累,才能逐漸達成的。

    ” “結合以上種種,臣鬥膽猜測:此番,家上打算通過外力,來提高博望苑的糧産,唯一可以迅速見效的方法,便是那糞土肥田法。

    ” “剩下的,無論是曲轅犁、水車等器具,還是代田法、精耕細作等耕作方式,都是需要多年推行、鋪墊,而後才能緩慢見效的。

    ” “再說一句不該說的話:這些東西和法子,與其說是家上為博望苑做出來的,倒不如說,是為了漢家日後——為了全天下的農人,所做出來的百年大計。

    ” “若是如此,臣恐怕就得和家上詳談一番,以确定這幾件東西,對我漢家日後的國本:農事,所能起到的影響有多大了…” 老岑邁叭叭叭叭一頓說,劉榮都是含笑聽着; 待老岑邁似笑非笑間,說出最後這句“聊聊?”,劉榮更是滿含着微笑,為老少府這敏銳的嗅覺鼓起掌來。

     直到老少府都有着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去,稍有些尴尬的摸起鼻子,劉榮才停止了鼓掌,對岑邁含笑點下頭。

     “少府說的沒錯。

    ”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 “孤,深以為然。

    ” … “此番,孤之首重,雖然是為博望苑兩個月後的秋收,做最後的努力,以應對年末的大計,但這并不意味着博望苑以外的農田,就不在孤的考慮之中。

    ” “也正如老少府所言:農事,乃我漢家之國本,再怎麼鄭而重之、再怎麼殚精竭慮,也絲毫不為過。

    ” “——孤剛才拿出來的器具、法子,确實是短時間内無法幫助到博望苑,卻可以讓博望苑,乃至于我漢家的糧産,都得到長足、有效的提高。

    ” “相比起這些,孤區區一方博望苑,卻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了…”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劉榮自己都覺得腰杆莫名直了直。

     至于老岑邁,更是極其自然的對劉榮拱起手,含笑贊到:“家上,高義…” 一番客套過後,君臣二人再度落座; 話說到這個份上,劉榮便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擺明了自己的意圖。

     “今年,關中糧價不穩,說一千道一萬,終歸是糧産不豐,百姓慌亂,才給了幕後之人可乘之機。

    ” “距離秋收還有兩個月,靠這兩個月大幅提高關中的糧産——甚至隻是大幅提高博望苑的糧産,都不是很現實的事。

    ” “但國家大事,往往就是這樣的。

    ” “——短時間内很難見成效,卻也不得不去做,不得不為未來做鋪墊、做積累。

    ” “就好比先帝、父皇,甯願忍受和親的屈辱,也要熬過這數十年,為我漢家積攢下豐盈的府庫,以至于如今,已經擁有了和匈奴人決戰,以一較高下的底氣。

    ” … “到了孤這一代,确實是要憑借先帝、父皇積攢下來的力量,去一舉解決外患匈奴的。

    ” “但這絕不意味着和匈奴人決戰過後,我漢家就可以滅亡了、天下人就可以不用過日子了。

    ” “——為了後世之君,都有随時棒喝外蠻的底氣,也是為了天下人,以後都能夠豐衣足食;” “為子孫後世計,類似這種緩慢布局、緩慢見效的大政,都是不得不去做的。

    ” “尤其今年,關中糧産不豐、糧價不穩,就更要通過這樣的舉措,來安撫慌亂的百姓了。

    ” “這,也算是孤此番平抑糧價,所要做的先行舉措…”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