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7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

首頁
    在上林苑的太子領地:博望苑,太子榮同少府卿岑邁,以‘增加博望苑今年的糧食産量’為切入點,就關中,乃至漢家日後的農耕之時,進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而在同一時間的長安城,未央宮清涼殿,天子啟則任由宮人們收拾着行囊; 也不忘借着這空閑——借着去甘泉宮避暑、修養之前的最後機會,同新晉獲得任命的内史田叔,溝通着平抑關中糧價的相關事宜。

     “太子那邊,已經在着手布局了。

    ” “——昨日還把少府招去了博望苑,說是要同少府,再聊聊農耕之事。

    ” “朕觀之,太子所圖甚大。

    ” “但再怎麼說,此番,平抑關中糧價之事,還是要以内史為主,太子從旁輔佐即可。

    ” “若是此番,能讓太子在内史這樣的長者身邊學到點東西,就更好不過了……” 慵懶的坐在禦榻之上,悠閑的掃視着殿内,正忙着收拾行裝的宮人們,天子啟語調輕松地道出一語,便稍有些疲憊的擡起手,佯裝揉搓起額角,實則卻是将另外一隻手,不着痕迹的撫上了胃部。

     ——天子啟的身體狀況,實在是有些糟糕。

     糟糕到即便梁王劉武即将入朝,天子啟也無力說出一句:等在長安見過梁王,再去甘泉宮療養。

     而是頗有些苦澀的給東宮窦太後捎了個口信,讓梁王劉武入朝長安後,直接到甘泉宮去陛見。

     對于天子啟如此安排,窦太後也給予了充分諒解。

     雖然仍有些疑慮,但也隻是将其理解為:皇帝在給弟弟留體面,不願意在長安,當着滿朝公侯貴戚、公卿百官的面訓斥梁王劉武; 這才把梁王劉武招去甘泉宮——拉到個沒外人的地方,該罵罵,該打打,總歸是家醜不可外揚,縱是要懲治,也還是要背着人的。

     搞定了東宮太後,并将朝中事務安排妥當,天子啟也終于開始打點行囊,即将踏上前往甘泉宮療養的路。

     隻是在出發之前,天子啟還是要和田叔交代一番,免得秋後自己回到長安,連氣兒都顧不上喘,便要給混賬兒子:太子榮擦屁股…… “還請陛下明示。

    ” 作為早在太祖高皇帝年間,便因‘誓死效忠于君上(趙王張敖)’而聞名天下,并借此跻身于廟堂的老臣,田叔在天子啟面前,總是這般直來直去。

     天子啟方才的話,田叔自然也聽得明白——太子‘所圖甚大’,很可能采取過于激進的措施,内史作為長者,務必要将局面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内。

     但明白歸明白,田叔也還是要問清楚:此番平抑糧價,天子啟的底線在哪裡。

     ——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糧價平抑下去? 還是要在保證局勢穩定的情況下,盡可能控制住糧價,甚至在必要時,允許糧價漲到朝堂可以接受的程度。

     如果是前者,田叔自然是樂得輕松——直接坐視‘所圖甚大’的太子榮大刀闊斧,自己再最後出來收拾殘局即可; 但根據田叔對天子啟,甚至是對曆代漢天子的了解:老劉家的皇帝,大都是既要又要的主。

     此番平抑糧價,天子啟想要的結果,也極有可能是既要糧價穩定,同時又要保證局勢的穩定。

     這很難辦。

     但田叔不是後世的某鴉哥,根本無法同天子啟掀桌子,并來上一句:難辦?那就别辦了! ——還是要辦的。

     再難辦,也總歸是要辦的。

     隻是再怎麼逆來順受,田叔也還是要盡可能争取一下。

     争取讓天子啟,給予自己一定的操作空間。

     要麼,允許田叔在必要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犧牲‘局勢穩定’,來換取糧價的徹底平抑; 要麼,允許田叔在一定程度上犧牲糧價,來确保時局——尤其是朝局的絕對穩定。

     總歸是要有個輕重緩急的。

     平抑糧價、穩定時局——總歸是要選一個‘絕對’,和一個‘相對’。

     很顯然,天子啟也聽出了田叔的這層潛台詞。

     并沒有因此而對田叔感到不滿,而是深吸一口氣,又悠然發出一聲長歎。

     “先帝的霸陵,修了足足二十二年。

    ” “朕的陽陵,自動工至今,卻才不過三年而已。

    ” “——想來,朕是沒有先帝那樣的福氣,能躺進修建十年以上的皇陵了……” “都說人老了之後,便會失去銳氣,行事多以穩妥為主。

    ” “近些時日,朕也是愈發有此感喽~” 看似答非所問的一番話,卻是已經為田叔的問題,委婉給出了答案。

     ——朕,沒幾年活頭了; 指不定什麼時候,便又是天子大行,新君即立。

     正值政權交接之際,一切,還是以時局穩定為主吧…… “陛下正值壯年,福祿齊天,必可長壽!” “隻太子年少熱血,陛下又遠居甘泉;” “此番平抑糧價,若太子有意用‘猛藥’,臣隻怕……” 聽聞此言,天子啟并沒有急于開口,而是緩緩昂起頭,望着殿室頂部的梁柱,陷入了短暫的思慮之中。

     而後,便冷不丁咧嘴一笑,面色輕松地緩緩點下頭。

     “太子,不會拿不穩輕重的。

    ” “——此番平抑糧價,是太子‘雛鳳初鳴’,第一次主朝堂大政,以立自身威儀。

    ” “相比起内史,太子會更加謹慎,以免首戰失利,遺禍于日後。

    ” ··· “再者,太子身邊,有故安侯那樣的老臣在。

    ” “嘿;” “——申屠嘉那頭老倔牛,那可是連朕的面子,都不怎麼給的……” “若太子真要一意孤行,區區一個儲君太子,也根本吓不到他故安侯……” 有了天子啟這個表态,田叔也算是安下心來,不再糾結于此番,和劉榮能否‘和平共處’的問題了。

     天子啟說的很明白:太子若是脫了缰,朕另外留了後手。

     那田叔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盡力而為便是了。

     辦得成,就和太子一起把事兒辦妥; 辦不成,就把太子給申屠嘉送去,然後自己把事兒辦妥。

     左右田叔也不是多需要太子,來給自己提供助力。

     若不是天子啟非要做這個關系戶,把自己的太子、漢家的儲君塞到自己身邊鍍金,田叔反而甯願獨自辦這件事,也不願意受人掣肘。

     ——平抑糧價這種事,怕的就是有人在身邊指手畫腳,以至于各執一詞,無法齊心協力。

     有了天子啟這番表态,田叔心下便也有了底:大不了甩開太子單幹…… “太子,會幫到内史的。

    ” “說不定到時候,内史反而要慶幸此番,有太子在身旁相助。

    ” 天子啟意味深長的一語,卻隻引得田叔敷衍一禮,根本沒把天子啟這句話當回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