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

首頁
    這是第一次。

     漢家的丞相主動乞骸骨,主動拒絕終老任上——這是有漢以來的第一遭。

     從太祖高皇帝年間的酂侯蕭何,到孝惠皇帝年間的平陽侯曹參、安國侯王陵; 再到呂太後年間的左、右相國:辟陽侯審食其、曲逆侯陳平; 乃至先帝年間的绛侯周勃、颍陰侯灌嬰、北平侯張蒼…… ——掰着指頭算下來,故安侯申屠嘉,是漢家第九任丞相。

     而在申屠嘉之前的八任丞相,蕭何、曹參、陳平、灌嬰四人,是在任上終老; 審食其、周勃、張蒼三人,則是被天子罷免。

     至于僅有的個例:安國侯王陵,則是因為反對呂太後遍封諸呂子侄為王侯,而被呂太後明升暗貶,拜為皇帝太傅。

     從這八人的經曆就不難看出:隻要有可能,漢家的丞相——甚至是絕大多數官員,都是更願意終老于任上,而非在年邁時主動告老請辭的。

     就拿有漢以來,僅有的三位被罷免的丞相舉例; ——審食其被罷免,完全就是因為其乃呂太後所拜、其相權完全源自呂太後! 呂太後駕崩、諸呂伏誅,審食其能留下一條小命,都還是太宗孝文皇帝仁慈; 哪怕是想眷戀相位而不去,在‘諸呂伏誅’的背景下,也是完全沒有操作的可能。

     ——周勃被罷免,更是千古奇談; 先帝以一句‘功侯們本該待着封國,如今卻貪慕長安的繁華而眷戀不去,丞相是百官之首,就給他們做個表率吧’,便把周勃趕回封國去了! 愣是搞得周勃一點脾氣都沒有,隻能吃下這個啞巴虧。

     至于北平侯張蒼,那就更不用多提——因為黃龍改元一事,而和先帝起了龃龉,從而被先帝強硬罷相; 到如今,老爺子一百來歲的年紀,愣是再也沒來過長安,甚至都不允許家中子侄,來長安轉轉、看看。

     究其原因,也還是繞不過先帝當年罷相,搞得老爺子‘晚節不保’,沒能終老于丞相任上。

     對于後世的人而言,這或許稍有些奇怪。

     但實際上,早在這距離後世兩千多年的漢室,華夏民族的精英階級,就已經明白什麼叫人走茶涼了。

     當然,個人的思想境界達到一定高度,也确實有可能克服人心、人性,從而做出急流勇退的選擇。

     但漢家,乃至整個封建時代的官員都更願意終老任上,而非臨老退休,卻也并不完全是由于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

     ——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的點,讓封建時代的官員們,不得不占着位置‘眷戀不去’。

     輿論。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怕被捅脊梁骨。

     道理很簡單:漢家的第一任丞相,同時也是漢家——乃至華夏自漢以後的、每一任丞相的榜樣和模闆:酂文終侯蕭何,是在任上終老的。

     對此,太祖高皇帝劉邦的說辭是:宗廟、社稷,片刻都離不開蕭相國! 這樣一來,問題就很簡單了。

     ——太祖高皇帝當年,那可是一天都離不開蕭相國! ——人蕭相國都要斷氣兒了,孝惠皇帝都還在向病榻上,正值彌留之際的蕭相國問策! 怎麼到了你這兒,宗廟、社稷,就離得開你這個做丞相的了? 别是你這個丞相不稱職,有你沒你,對宗廟、社稷都沒區别吧? 更或者,直接就是連本職都沒做好,被陛下給罷免了,又怕說出去丢人,才美其名曰:激流勇退,告老還鄉?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時代,類似這樣的負面評價,是無法被證僞的。

     甚至哪怕皇帝頒下诏書,明明白白告訴全天下的人:丞相真不是被罷免,隻是年紀大了,朕心疼,才特許老丞相頤養天年,也還是完全沒用。

     這隻會被理解為‘皇帝在給老臣留體面’,卻根本無法讓人相信。

     因為沒人會相信,也沒人願意相信:這世上,居然會有人願意主動放棄萬石俸祿、相宰之位,甯願回家鄉的窮鄉僻壤,做個富家翁。

     所以,庸人舍不得權柄,自然不願離職; 思想境界高、願意舍棄權力的人,也仍舊難免會被社會輿論所裹挾,隻能通過‘終老任上’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庸相、昏官。

     ——你看! ——我到死都還是丞相! ——宗廟、社稷,那是一天都離不開我啊! ——要不是我實在壽數已盡,這丞相之位,哪兒還輪得到别人? 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時代背景,申屠嘉主動乞骸骨的舉動,才會這般讓人訝異。

     申屠嘉舍得下權柄? 就算舍得下,難道回了家鄉,就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嗎? 在申屠嘉第一次,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在公開正式場合,向天子啟請奏告老時,溫室殿内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帶着這樣的想法。

     但天子啟接下來的應答,卻是大大出乎了朝臣百官預料的同時,也讓天下人——乃至後世之人,重新認識到了這位‘中人之姿’的老丞相,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衆卿,或多或少都聽說了。

    ” “——在私下,丞相已經再三請辭告老,朕卻都沒有允準。

    ” “到今日,丞相又在這朝議之上,當着百官功侯的面,再度上奏乞骸骨。

    ” “想來,是丞相心意已決,朕即便想留,也無法讓丞相回轉心意了?” 天子啟此言一出,衆人不由得又是一奇,紛紛将愈發驚詫的目光,撒向殿中央的申屠嘉。

     早先,坊間确實有過申屠嘉私下上奏,請乞骸骨的輿論。

     但大多數人對此,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即便是信的那一半,也更多是認為申屠嘉此番,是又被天子啟做的什麼事給惹惱了,才又犯了倔脾氣,想要拿辭官來威脅天子啟。

     但當下,看天子啟這非但沒有絲毫怒意,反而還滿帶着感懷、唏噓,更甚是不舍的架勢…… “難不成申屠嘉,當真舍得下這滔天權柄,甯願告老歸鄉?” “要知道當年,北平侯被罷相,可是惹得天下人無不嗤笑,北平侯羞憤之下,至今都沒來過長安呐?” “——何止北平侯?” “——就連北平侯的族親,都再沒人來過長安!” “——沒發現這些年,朝堂内外,都沒剩幾個姓張的官員了嗎?” 殿内,百官公卿暗下交頭接耳起來,無不為申屠嘉‘居然真的要辭官’而感到震驚。

     更讓人震驚的,是天子啟那非但不惱,反而還滿帶着不舍的反應。

     ——看這架勢,申屠嘉,是真的要辭官了? 陛下不舍歸不舍,但看這反應,也似是不打算硬留…… 一時間,朝臣班列——尤其是西席的功侯班列之内,頓時便多出好幾道蠢蠢欲動的身影! 至于東席,禦史大夫陶青更是陡然鼻息粗重,脊背卻也不由挺得更直了些——好似丞相之位,已經是陶青的囊中之物。

     對于申屠嘉甘願告老,大多數人都感到驚詫。

     但對于那些有資格角逐丞相之位的功侯而言,驚詫歸驚詫,唏噓歸唏噓; 可最要緊的,還是趕緊盯住這好不容易空出來,下一次又不知道要等多久的丞相之位! 天見可憐~ 如今漢家,别說是丞相之位了,就連那些稍微有點實權的九卿職務,其輪轉周期,都基本是以十年為單位的…… 除非特殊情況,要想做丞相,除了要有徹侯——至少也得是關内侯的爵位之外,還得先在‘亞相’禦史大夫的位置上,坐到上一任丞相老故,或是被罷免; 而要想成為‘亞相’禦史大夫,又得在九卿之首的内史之位上,先證明一下自己。

     這個邏輯很簡單:内史的職權範圍,覆蓋關中的軍、政、農、商,乃至于治安等種種方面; 毫不誇張的說:内史,幾乎就是權力限于關中範圍内的小一号丞相。

     而‘亞相’禦史大夫,又是天然的丞相候選人; 當丞相或因老故、或因被罷免而出現空缺時,除非有人半路殺出,否則,禦史大夫幾乎就是丞相的第一順位繼任者。

     所以,要想坐上禦史大夫的位置,成為丞相之位的第一順位繼任者,就得先在内史任上證明一下自己——證明自己能做好‘關中的丞相’。

     做得好‘關中的丞相’,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