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

首頁
    ?” 說起正事,周仁也是趕忙調整好情緒,盡可能平複下心情,從懷中掏出一卷竹簡。

     見天子啟躺在榻上一擺手,一副‘朕不想看,卿說給我聽’的架勢,周仁也沒忘将竹簡放上禦案。

     “袁盎、劉通二人帶着使團,抵達叛軍大營之後,德侯劉通第一時間便從了賊。

    ” “袁盎則是被劉濞許以‘吳車騎将軍’的職務,卻并沒有接受,從而被劉濞囚禁在了後營,派了一名都尉率兵五百看押。

    ” “不料這個校尉,是袁盎任吳國相期間的從史,得過袁盎的恩惠。

    ” “——據袁盎所說,是這從史私通袁盎的婢妾,事發後畏罪潛逃。

    ” “袁盎親自去追,追到了這個從史,非但沒有處罰他,反而還将那個婢妾送給了這個從史,并仍舊做袁盎的從史。

    ” ··· “此番出使,袁盎被劉濞派人囚禁後,這個從史便念在袁盎當年的恩德,變賣了随身财物買來酒水,灌醉了看押袁盎的士兵,割開營帳放走了袁盎。

    ” “袁盎獨自逃出敵營,步行一夜,終于碰到了梁國的輕騎斥候,遂借馬逃離。

    ” 在聊正事的時候,周仁便不再是那慈眉善目的醫者,而像是一個冰冷的機器。

     尤其是在向天子啟做情報彙總的時候,周仁更是會化身為坊間傳聞那般:音冷刺骨,面挂寒霜,眸不見悲喜,語不聞哀樂。

     禦榻上的天子啟卻是莫名輕松,聽周仁彙報完袁盎此番出使,卻從叛軍大營僥幸活着逃回來的大緻過程,面上更是湧現出陣陣笑意。

     隻是開口說出的話,卻比周仁那‘挂着寒霜’的面龐,都還要讓人心底發寒…… “好一個袁絲;” “在長安,朝野内外無人不念着他的好,到了郡縣地方,也有不知多少人自發送來米糧酒肉,隻為一睹‘名士’真容。

    ” “怎到了叛軍大營,都能碰上願意冒着性命之憂,放其逃命的故舊?” 對天子啟這一問,周仁一言不發。

     袁盎和晁錯這兩個死對頭,不單是彼此關系惡劣,就連性格,都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

     ——晁錯出身于法家,又是先帝安車驷馬征辟的《尚書》博士,極為倨傲! 對于想要和自己交好的人,晁錯非但不屑于與‘庸人為伍’,更是會指責這些人蠅營狗苟,實在是最地道不過的五蠢! 而袁盎卻截然相反,極其喜歡交朋友。

     在長安,袁盎的府邸從不關閉正門,凡是登門拜訪的,不問緣由、來曆,都會被下人們迎入府中。

     想住下,側院的客房随便挑,想住多久住多久; 不想住了,人家好吃好喝歡送不說,臨走還給你塞盤纏。

     想要登門拜訪袁盎,無論是官員豪族,還是落魄文士,都會被迎入府内暫且住下,袁盎怎麼都會抽出空見上一面。

     至于送姬妾美人之類,那就更是常規操作了。

     以至于當下,幾乎是整個關中三輔,都無人不知‘豪俠袁盎’這個名号; 便是到了關東,一聽到袁盎這個名字,無論是遊俠地痞,還是官員豪強,也大都會立刻起身,以表達自己的敬意。

     都不用說别的,就說去年,袁盎因《削藩策》一事而被罷官,被天子啟一撸到底成了白身; 換做朝中其他人——任何一個人,沒有徹侯的爵位和封國,官職又被一撸到底,就算不淪落到街頭,也肯定會生活拮據。

     但袁盎呢? 嘿! 人家哪怕是一介白身,也照樣能不經通傳,自由出入長樂宮! 東宮太後,天子生母,人家想見就見——想什麼時候見就什麼時候見! 在東宮尚且有這麼大面子,若出了長安,那就更别提了。

     每到一個地方,都不知有多少豪強富戶、遊俠地痞,乃至于當地官員自發帶着吃食财貨,隻求袁盎能收下自己的心意。

     毫不誇張的說:哪怕有一天,袁盎被抄沒全部家産,剝奪官職、爵祿,更被禁止出入長樂; 就這麼身着單衣,身無長物的走出長安城,袁盎也照樣能在漢家遊玩一大圈,然後錦衣華服、油光滿面的回到長安。

     如此盤根錯節,或者說是魚龍混雜的人脈,自然是為袁盎帶來了許多便利,以及必要時的援助。

     ——就好比此番,負皇命出使叛軍大營,被劉濞囚禁,袁盎龐大的人脈網,也依舊能幫助袁盎逃出生天。

     隻是這樣龐大的能量,對于掌權者而言…… “既是回了朝,複了命,那就收回天子節,免去臨時任命的太常之職吧。

    ” “反正有那塊自由出入東宮長樂的宮牌,他袁盎哪怕是一介白身,也照樣能遊走于朝野内外?” 天子啟這句話,是帶着一些諷刺意味的。

     但周仁卻一闆一眼的點下頭,表示自己領命。

     說過袁盎的事,天子啟自然而然,便又問起了平叛之事的後續。

     周仁自也是娓娓道來。

     “趙王遂固守邯鄲不出,車騎将軍郦寄一時沒了辦法,便先将邯鄲圍了起來,派将軍栾布去了齊地。

    ” “濟南、淄川、膠東、膠西四王,以及那‘吳将周丘’圍攻齊都臨淄,三月而不能下,又有栾布率兵來援,更吳楚大軍潰散,便也各自退兵回了各自的封國。

    ” “——栾布進了臨淄,查出齊王劉将闾過去這幾個月,一直在和膠東、膠西諸王往來書信,打算等劉濞、劉戊的叛軍主力攻下睢陽之後,齊系再合兵東進,搶先一步攻入關中,以圖‘黃雀在後’。

    ” “自知醜事敗露,齊王遂于王宮内自盡。

    ” “濟南、淄川、膠東、膠西,還有被自己的郎中令彈壓的濟北王、被周丘擊敗的城陽王,都在各自的封國能等候處置。

    ” 聽聞此言,天子啟平躺在禦榻上,看着殿室頂部的橫梁思慮良久; 旋即便坐起身,迅速進入到工作狀态當中。

     “派韓頹當去齊地,宣讀诏書,治膠東、膠西、濟南、淄川四王死罪。

    ” “——盡可能讓他們自留體面。

    ” “至于齊王,便也循着楚王故事,許其葬入王陵;封禁齊王宮,齊王諸子、公主,又王後、姬嫔,皆戴罪候诏。

    ” “宣濟北、城陽二王,即刻入朝觐見!” ··· “邯鄲那邊,讓栾布領兵從齊地折回,與郦寄彙合。

    ” “诏允郦寄: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不必顧慮邯鄲城内的百姓,直接引大河之水淹破邯鄲!” “淮南系三王,除衡山王暫留國内,應對災荒之外,其餘二王也召入朝。

    ” 針對齊系、淮南系,以及趙地做出針對性指示,關于平叛的話題,便也算就此結束了。

     ——吳楚那邊,自有周亞夫派兵去掃蕩。

     倒是梁國…… “榮那小子,還在睢陽?” 見天子啟問起皇長子劉榮,周仁隻下意識一擡眼皮,嘴上卻是片刻都不敢耽誤。

     “吳楚敗亡之後,長公子以‘王叔入朝,不便久留睢陽’為名,向西撤到了荥陽。

    ” “修整數日,或許就會由大将軍窦嬰派兵護送,重返長安……” 聞言,天子啟隻輕眯起眼角,若有所思的望向殿門之外。

     許久,方神情漠然的拿出兩疊絹布,遞到了周仁的面前。

     “這兩封密诏,分别給窦嬰、周亞夫送去。

    ” “——要快。

    ” “一定要在榮那小子回朝之前,将這二人的‘回書’給取回長安。

    ” 周仁再拜,默然領命。

     又和周仁聊聊了朝野内外——主要是弟弟劉武,以及姐姐劉嫖,天子啟便也随之遣退了周仁。

     而在周仁離開之後,天子啟默然望向殿門外的防線,眉宇間,也悄然湧現出一股戲谑。

     或者說是惡趣味。

     “公子,這便要如願以償了……” “隻是這潑天權勢,公子,能否把握得住呢……”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