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古代嫁妝是彩禮的兩倍

首頁
    口,就連文人墨客也專門跑來打卡。

     二叔收錢收到手軟,光是這個月的營收,就比上個月多賺了幾百兩。

     好事成雙,李弘貞這邊的事業同樣進展順利。

     當他提着年貨再次來到廖家村的時候,迎接他的,就不再是村民的棍棒了。

     經過與村長的溝通,村民們願意把今年秋收的餘糧,以一兩銀子兩石米的價格,賣給李弘貞。

     一石米為188.8斤,花了20兩銀子收了7000多斤糧食。

     而後把這些糧食,存放在胖子的家。

     他家以前殺豬的,在城裡剛好有現成的庫房。

     過了冬至,與秦家的婚事也到尾聲了。

     兩家人根據算命先生提供的良辰吉日,定于臘月二十三迎親。

     對秦家而言,最痛苦的事兒并非秦良玉這朵鮮花,插在李弘貞這坨牛糞上,而是讓秦家大出血的嫁妝。

     在大明,女方嫁妝的份額,必須是男方聘禮的兩倍,最差也得跟聘禮相同,否則會被人嘲笑:你秦家不是嫁女兒,而是賣女兒。

     秦葵作為有頭有臉的文人,當然不會委屈了女兒。

     當秦家的嫁妝禮單,送到李弘貞手裡的時候,不禁十分驚訝: “嫁妝之厚重超乎聘禮,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老楊解釋道:“少爺向來閑雲野鶴,不懂這些繁文缛節,這其中門道可多着呢。

    ” “說來聽聽?” 老楊侃侃介紹着:“我朝沿襲宋制,講究厚嫁。

    比如北宋宰相蘇轍,光是嫁一個女兒就花了9400貫錢,而且蘇轍膝下還有四個閨女等着出嫁,以緻于蘇相逢人就哭窮:子由有五女,負債如山積!” “不過我大明朝比較照顧女兒家,嫁妝隻能是聘禮的兩倍,不能再多了。

    要是放到北宋,憑秦家那點家底就足以傾家蕩産了。

    ” 李弘貞聽後暗自唏噓:這麼優秀的傳統,在後世竟然失傳了! 不過也側面說明,雙倍嫁妝恰恰是平衡男女關系的根本所在。

     這或許是古人為什麼很少離婚的原因吧? 正在思考人生的李弘貞,突然被胖子打斷。

     “大哥大哥...” 胖子箭步入堂,跑得渾身肥肉上下抖動。

     李弘貞招呼他坐下:“先喝口茶水,再慢慢道來。

    ” 胖子猛灌了一杯溫茶,接着欣喜道:“大哥,好消息啊!” “終于有人肯收咱們的糧食了!” “對方很爽快,一石糧,一口價八錢。

    ” 喜歡我的契約新娘秦良玉請大家收藏:()我的契約新娘秦良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