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 贊府

首頁
    這中年男子頭戴網巾,手持書卷,儀态閑雅,飄逸的胡須又黑又亮,眉目疏朗,風度翩翩。

     一幅标準晚明士大夫的打扮,賣相十分要得。

     朱寅和甯采薇不知這位帥叔的來曆,隻能一起行禮。

     朱寅叉手作揖:“小子見過長者,這廂有禮了。

    ” 朱寅能看出,此人不像是來縣衙辦事的,觀其神情氣質,應是縣衙官員。

     他在這縣衙重地,居然不穿官府公服,而是穿着燕居閑服,可見級别不低。

     最起碼,也是典史、教谕級别的“大佬”。

     甯采薇也雙手虛握,一上一下的放在腹部,微微屈膝,像模像樣的道個萬福。

     “奴家見過長者。

    長者萬福。

    ” 那中年男子意态閑适的輕撩下擺,在傍邊的石凳上坐下,一雙炯然的眼眸在兩個孩子身上掃了一眼,露出和藹可親的笑容。

     “随你們家大人來的?你家大人是誰?認得老夫麼?” 他能看出,朱寅和甯采薇雖然衣飾普通,卻又像是大家子女,不似一般人家。

     可是這女郎沒有裹腳,明顯就是一雙天足,卻又和鄉野陋婦、賤籍粗女一般了。

     可惜。

     但這兩個孩子宛若金童玉女,很是讨人喜歡。

    他一見之下,就心生好感。

     反正午後無聊,秋光靜好,和稚子閑話幾句,也有一番童趣吧。

     朱寅老實回話道:“我們是自己來的,大人不在南京。

    小子不知長者尊号,不敢請教長者台甫。

    ” 這是很禮貌也很得體的回答。

     他不想知道對方的姓名來曆。

    因為此人多半是官員,一旦知道官職,就要下跪。

     他不想跪。

    幹脆不問。

     明朝“非大儀等事無須跪拜”,的确是太祖皇帝的規定。

     明初遵守的很好。

    哪怕平頭百姓見到一品大員,也隻是道邊避讓,行揖禮而已。

     那時,隻要不是重大禮儀、過堂審案等場合,臣不跪君,下不跪上,民不跪官。

     可這是老黃曆了。

     弘治之後,制度大壞。

     對官員有利的,就是洪武祖制,斷不可改。

    對他們不利的,就要大改特改,置若罔聞。

     祖制是鐵打還是泥涅的,就看他們喜不喜歡。

     從嘉靖時起,跪拜之風開始蔓延。

    不但大臣動不動跪皇帝,下官也動不動跪上官。

     甚至武将跪文官。

     至于平民百姓,更是見官必跪。

    不但沒了明初見宰相不跪的權利,對底層官員也要下跪。

     不跪的祖制反而成了非禮。

    跪,反倒成了制度。

     到了清朝,跪拜禮更是被“發揚光大”,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除了皇帝,誰都缺鈣。

     眼下,若是知道對方是官員,朱寅必須要跪。

     除非他有功名在身,或者是勳貴宗室。

     誰知那中年男子微微一笑,平易近人的撫須道:“小兒倒是老成。

    老夫江甯右丞,姓莊。

    ” 偏偏報出官職字号。

     也不知道是不是看穿了朱寅的心思,有意為之。

     “原來是贊府莊老爺!”朱寅心中十分郁悶,卻隻能硬着頭皮跪下,下拜稽首道:“孩兒朱寅,見過贊府老爺!” 時人尊稱縣丞為贊府。

     算了,現在自己才九歲。

    對方快四十了吧?就當是跪長輩拜年。

     甯采薇萬般無奈,卻也隻能跟着朱寅下跪道:“孩兒見過贊府老爺。

    ” 孩兒,是晚明時期百姓對官員、小官對高官的一種自稱,和“小的”、“小人”意思類似。

     自稱孩兒,稱對方老爺,肯定錯不了。

     既然到了古代,就要适應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我行我素、格格不入。

     莊縣丞眼見兩人跪下,手中書卷一擡,“起來吧,站着說話便是。

    ” “謹遵台命。

    ”朱寅随即起身,清稚的小臉上又露出人畜無害的燦爛笑容。

     看上去既聰明懂事,又不失孩子的童真之氣。

     甯采薇此時也像個優雅知禮的小淑女,青澀而乖巧。

     莊縣丞又道: “小妮子,你方才為何說知縣大人?這是哪個地方的說道?” 甯采薇腦子轉的很快,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的回答: “回老爺的話,孩兒原以為,知縣老爺是百姓的父母,父母就是大人,可不就是知縣大人麼?” 莊縣丞呵呵一笑,“如此說來,還真有三分道理,也不是笑談了。

    ” 國朝百姓稱知縣為父母,稱知府為祖父,稱布政使為曾祖父,早就成為習慣。

     以此,會巴結的知縣在知府面前自稱孩兒,善谄媚的知府在布政使面前自稱孩兒。

     那麼這小姑娘稱呼知縣大人,似乎也是理所應當啊。

     莊縣丞随便說了兩句,想起自己膝下無子,頓時興緻寥寥的揮揮手道:“好了小友,你們去吧。

    ” 然後就再也不理兩人,而是在秋陽下看起書來。

     偷得浮生半日閑啊。

     朱寅原以為這位會問一些問題,然後自己表現極佳,展現神童之姿,讓對方暗歎“生子當如朱稚虎”。

     自己就能順杆子爬了。

     隻要獲得這個七品實權領導的賞識,就能在江甯縣狐假虎威,很多事就方便的多。

     然而讓這個特務大感意外的是,莊縣丞興之所至的說了幾句話,就興之所去的隻顧看書。

     不是叫我小友的嗎? 這就結束了? 是我不可愛嗎? 你好奇怪啊。

     朱寅感到自己白跪了,郁悶之下隻能行了禮,告辭離開。

     倒退着走出去五步,又轉身走了五步,滿含期待的回頭一看,卻見那縣丞老爺還在老神在在的低頭看書。

     姿勢都沒動。

     完全沒有叫住自己的意思。

     甯采薇也有點郁悶。

    這算什麼事?初來乍到,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實權領導,就這麼擦肩而過。

     兩人忽然都知道為何了。

     因為他們沒有顯赫的家世。

    就算是“金童玉女”,人家堂堂一個京縣三把手,憑什麼在意他們? 真是自作多情。

     大人物們,都是很忙的。

     朱寅走到儀門邊,一個站在廊下帖告示的書手問道: “小兄弟,贊府老爺和你們說的甚麼?” 他純粹是好奇。

     朱寅搖搖頭道:“沒說什麼,就是考較了我一番,誇了我幾句,受寵若驚。

    ” 那書手聽到縣丞老爺誇贊朱寅,不禁對這個男童有點肅然起敬了。

     “真的?啧啧,小兄弟不到十歲吧?就和贊府老爺有說有笑,還得了誇贊,好生令人羨慕啊。

    ” 朱寅摸摸頭上的角髻,笑容天真的說道: “我也沒想到,縣丞老爺這麼平易近人,就像家中長輩一樣和藹可親。

    他還問了我的姓名和住址。

    ” 書手聽到這裡,神色居然有一點恭敬了,笑容都陪着小心。

     “小兄弟聰明伶俐,人見人愛,莫不是右贊府要擡舉你?” 朱寅搖搖頭,“啊?可我都不知道贊府老爺的尊姓大名呢,老兄可以說說麼?” 那書手正有一番傾訴之心。

    朱寅一問,他也就毫不隐瞞,将自己知道的領導信息,和盤托出。

     反正也不是什麼秘密。

     朱寅和對方聊了一會,相關情報就打聽了個大概。

     江甯縣有左右兩個縣丞,左縣丞叫韓參元,右縣丞叫莊廷谏。

     兩人都是舉人出身,也算科舉正途官。

    國朝以左為尊,所以左丞韓參元僅次于知縣,屬于二把手。

     這莊廷谏是右縣丞,位次在左縣丞之下,屬于三把手。

     也就是常務副! 真就是大佬了,實打實的正縣級實權領導! 江甯縣是京縣。

    知縣是正六品,縣丞是正七品,和普通知縣平級。

     而且,莊廷谏出身常州望族,據說還是唐順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