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9章 大明要有屬于自己的萬料大船!

首頁
    河此等交通樞紐、漕糧倉儲、商賈往來地利之便。

    光是清江浦這邊,就有常盈倉兩處,囤積糧草數十萬石,因此與淮安諸倉一并亦有天下糧倉之名。

     而在清江浦,除了運河上溝通南北的碼頭和積存糧草貨物的大倉外,更為重要的就是這清江浦乃是整個運河上下規模最大的造船廠所在。

     此刻清江浦造船廠内。

     一衆造船吏和工頭,簇擁着打出王命旗牌的欽差嚴紹庭一行人。

     造船吏小心翼翼的陪着這等在他們看來就是如山高的大官。

     “清江浦造船廠,如今可造百料至千料的平底内水船。

    ” “這兩年朝廷撥付錢糧充盈,年初船廠就一氣開建了足足十條千料船,都在船塢裡,等到下半年這十條千料船就能下水。

    ” “至于八百料、六百料、四百料的船更有四十多條在建。

    ” 說着話,造船吏小心翼翼的打量了嚴紹庭一眼。

     繼而。

     造船吏滿臉堆笑道:“大夥都說,這是因為督憲您在朝廷運籌帷幄,給朝廷弄去了好多的銀子,所以朝廷這才有錢糧給到咱們清江浦造船廠。

    大夥如今雖然幹的活多了,可工錢也多起來了,這日子便過的越好,大夥都記着督憲您的大恩大德。

    ” 這便是專業數據之外的奉承拍馬屁的話了。

     不過造船吏如此開口,周圍的小吏和工頭,也是立馬附和了起來。

     反正核心的論點基本是圍繞着,沒有嚴督憲就沒有今日清江浦造船廠。

     嚴督憲就是清江浦造船廠的爹! 對于這些小吏的奉承,嚴紹庭不過是一笑而過。

     他目光仔細的看向前方船塢裡停靠着的那一條條正在建造的船隻,心中愈發歡喜。

     “我知内水河道,需是平底船才能走動,又因運河河道之緣故,千料大抵便是上限。

    ” 内水河道水深較淺,造船向來都是用平底船。

     如此行船更穩,載貨也能在能力範圍内最大化。

     而按照現在的計量單位換算。

     千料的船,以清江浦這等官辦造船廠的工藝,換算成運糧載貨估摸着大約就是千石左右(史料缺失,沒有明确數據,但基本是這個範圍)。

     造船吏對于嚴紹庭張口就來的詳細數目。

     雖然心中有些驚訝。

     但面上卻是始終保持着那謙卑的笑容。

     “督憲英明,咱們大明這運河裡頭,走千料的船大抵就是到頭了。

    ” 嚴紹庭點點頭,卻是轉口問道:“可若是真要你們去做,能否做出更大的船?譬如兩千料,甚至是三千料的?” 造船吏愣了一下,不知嚴紹庭何故有此一問。

     但上官,尤其是嚴紹庭這等欽差大臣詢問。

     造船吏立馬開口:“造自然是能造出來的,隻要朝廷和官府給足錢糧,運來造船所用的料子,清江浦這邊匠人們都是傳代的老手,兩三千料的船也能造的出來。

    ” 嚴紹庭嗯了聲。

     卻沒有急着繼續詢問,而是在這清江浦的造船廠裡走動了起來。

     細看之下,嚴紹庭才算是對大明的造船業有了個具體的了解。

     如那些三五百料的船,基本就是用一整根龍骨鋪設,外面蓋以木闆嵌合而成。

     但要是到了七八百料乃是于千料的船,自然不可能全都有這等粗大的木料整根鋪設。

    于是用的工藝就成了捆合幾根大木料鋪設制造,雖然工藝繁瑣了些,但對于擁有着數千年榫卯工藝的木匠們來說,工藝的繁瑣并不是不可解決的問題。

     而清江浦造船廠裡。

     也果然是如那管事的造船吏所言。

     工匠們對于嚴紹庭這位京中大官的到來,尤其是在知道了嚴紹庭的身份之後。

     那是從頭到尾全程贊不絕口。

     對于此。

     嚴紹庭也隻是一笑了之。

     想來也能知道,過去朝廷年年虧欠,像清江浦造船廠這邊匠人們的日子大抵是過的不好的。

     即便能給外面的商賈造些民船,也不過是糊口過日罷了。

     如今朝廷有錢了,給下面撥付錢糧自然也能大方一些。

     雖然中間難免依舊會有人上下其手,中飽私囊,但總數多了,落到下面人手裡的份額自然也會變多。

     走了一路。

     看了一路。

     嚴紹庭終于是站在了船塢和運河水道相連的位置。

     在外面。

     因為造船廠的原因,這一段河道比之其他地方要更加寬闊,甚至在造船廠旁邊還有一個小一點的碼頭,用來停靠給造船廠運送木料、建材的船隻。

     站在水邊。

     嚴紹庭回頭看向造船吏,眉目和善,神情和睦。

     “不知,你們能否造出萬料的大船?” 一直跟在嚴紹庭屁股後面的造船吏聞言,頓時被吓了一跳,渾身猛的一顫。

     萬料! 他這會兒不相信是嚴紹庭說錯了話,但卻堅信定然是自己聽錯了。

     而嚴紹庭也隻是平靜的注視着造船吏。

     好半天後。

     造船吏這才滿臉尴尬的擠出一絲笑容:“督憲,清江浦有能造兩三千料船隻的手藝。

    但……但萬料大船……就算是南京那邊的龍江造船廠……恐怕也……也難……” 說完後,造船吏搜腸刮肚的苦思冥想。

     又是半天的功夫。

     造船吏才低聲道:“當年成祖皇帝時,龍江造船廠造的最大的也就是五千料的船,隻是如今……” 如今如何? 随着當年那一把火。

     大明朝再也沒打造那傳說中五千料的福船、寶船了。

     嚴紹庭也是知道這件事。

     并且這兩年他甚至早就讓人暗中去東南那邊探訪了。

     但他還是有些不願放棄。

     畢竟。

     如今開海之後,自己要讓大明走上海外殖民的路,這船自然是要造的越大越好。

     大明。

     必須要有屬于自己的萬料大船! 他再一次沉聲重複道:“若論手藝,當真能否造出萬料大船?” ………… 月票月票 ………… 《明史·食貨志》載:“令江西、湖廣、浙江民運百五十萬石于淮安倉,蘇、松、甯、池、盧、安、廣德民運糧二百七十四萬石于徐州倉,應天、常、鎮、淮、揚、鳳、六、滁、和、徐民運糧二百二十萬石于臨清倉,令官軍接運入京、通二倉。

    ” 《常盈倉周垣記》曰:該倉“俯臨大淮,廒凡八十有一,聯基廣凡二百七十八步有奇,周凡一千五百四十四步有奇。

    廒自永樂壬辰陳恭襄創建……周垣則屹如城墉,色且積鐵然,蓋水次諸倉所未有者。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