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0章 隻有徐閣老受傷的世界(求訂閱)

首頁
    嚴尚書、楊尚書皆說李春芳乃是嘉靖二十二年狀元及第。

    可郭樸卻是嘉靖十四年兩榜進士,高中之時即被館選庶吉士,至今在朝為官已有二十六年。

    ” 說完之後。

     袁炜不曾看面色變化不斷的嚴讷、楊博二人,而是看向了一直不曾開口的徐階。

     同時。

     袁炜也瞥了一眼沉默不言的嚴家爺孫兩人。

     昌平辯論那一晚,自己在高府外面等了一整晚,想要用明年壬戌科春闱會試,替嚴紹庭擋下可能發生的兇險,來換取嚴家支持郭樸升任吏部尚書。

     這件事。

     第二日嚴家便給了回信。

     嚴家不需要他出手幫忙,但依舊會在聖前廷議的時候,推舉郭樸升任吏部尚書。

     隻是不知道,嚴家今日會如何出手助力。

     這時候。

     徐階也終于開口道:“郭樸、李春芳二人,皆在吏部當差,熟稔吏部事,自然皆可擔任吏部尚書一職。

    歐陽都禦史,執掌都察院,官場多年,吏部執掌天下文官,而都察院則監察天下官員,轉任吏部也是妥當。

    ” 這話好似是一碗水端平的意思。

     但是下一刻。

     徐階便緊接着說道:“不過,若是當真要三者取其一,老臣以為,李春芳最是合适。

     “吏部執掌文官升降,而春芳恭慎,不以勢淩人,居朝廷持論平,不事操切。

     “更有狀元之才,雅望久孚于士論,芳聲丕振于詞林。

     臣以為,還是拔擢李春芳為吏部尚書最是合乎。

    ” 徐階此刻謹慎萬分。

     不但要将郭樸壓住,還要将歐陽必進擋在吏部尚書人選之外。

     更要謹防嚴嵩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轉而推舉歐陽必進。

     徐階的眼神在殿内遊走。

     忽的一跳。

     果然。

     嚴嵩動了。

     隻見坐在凳子上的嚴嵩,挪動了一下身子。

     随後拱手道:“陛下,朝野上下,往往以長幼尊卑論之,此乃國朝以孝治國之根基。

    ” 聽到這話。

     嘉靖眉頭不由一顫。

     而嚴嵩還在說:“此次廷議吏部尚書一事,加之時下朝廷多有整頓,開源财稅,填補虧空,人事升降頻繁,當以久居吏部之官為先選。

    ” 這話一出。

     徐階忽的滿臉詫異。

     按照嚴嵩的意思,那歐陽必進則是直接從這一次的吏部尚書争奪賽裡被排除出去了。

     他立馬轉頭看向在場的都察院左都禦史歐陽必進。

     隻見歐陽必進面色如常,不起波瀾。

     瞬間。

     徐階慌了。

     嚴嵩的聲音,卻是依舊在傳入到他的耳中。

     “而郭樸早于李春芳入朝為官,如今又是吏部左侍郎。

    因而,老臣以為,似乎郭樸更為合适一些?” 已經開始慌神的徐階,腦子裡猶如一團漿糊。

     自己已經想到了一切啊。

     卻偏偏沒有想到,嚴嵩會贊同郭樸升任吏部尚書。

     那歐陽必進會出現在名單上,又是為什麼? 很快的。

     在那份推舉吏部尚書的名單上的歐陽必進,站了出來。

     在徐階滿臉疑惑的注視下。

     歐陽必進開口道:“陛下,老臣雖在此次内閣推舉名單之上。

    但老臣卻自覺才能短缺,無法擔任吏部尚書一職。

    ” 他推辭了! 他竟然拒絕了轉任吏部尚書! 徐階瞪大雙眼。

     而歐陽必進卻是話鋒一轉:“但臣以為,國朝上下,該以尊卑而論,以長幼而論,于情于理,都該是吏部左侍郎郭樸,更為适合升任吏部尚書一職,替陛下執掌吏部,權衡天下官員。

    ” 聽着歐陽必進這位吏部尚書争奪賽參賽選手的話。

     徐階差點就要喊出聲來。

     當真是沒天理了! 同為吏部尚書被推舉之人,你歐陽必進是腦子壞了嗎? 竟然自己主動推辭,轉而推舉旁人! 徐階一時隻覺得腹背中箭。

     而他更是目光深深的看向嚴嵩。

     即便心中萬分憤怒,但他也看明白了。

     今天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局。

     推舉歐陽必進,就是為了讓歐陽必進在這最後時刻,主動推辭掉成為吏部尚書的機會,轉而推薦另一個人。

     這說明什麼? 說明就連參賽選手,也認同郭樸啊。

     前面所有人的争論,其實都有道理,也都可以忽略不計。

     但唯獨是歐陽必進的推辭轉而推舉郭樸,卻成了最後那一錐定音的舉動。

     果然也如同徐階推測的一樣。

     珠簾帷幔後。

     嘉靖淡淡一笑,笑出聲來。

     他深深的望了歐陽必進一眼。

     這個歐陽老貨,倒也不是那麼讓自己不喜的。

     至少,很有自知之明。

     同樣的。

     雖然全程沒有開口說話的嚴紹庭,則是目光幽幽的掃了徐階一眼。

     随後,嚴紹庭分别看向高拱和高燿,這同姓卻不非一家的兩人。

     “陛下,臣雖官卑,卻也覺得嚴閣老、袁閣老、歐陽都禦史所言無錯,郭侍郎可為吏部尚書。

    ” 緊随其後。

     在吏部尚書一職人選上,始終沒有開口的高拱和高燿兩人,先後開口。

     “臣附議。

    ” “郭樸可為吏部尚書。

    ” ………… 月票推薦票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