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8章 又雙叒叕見祖宗成法(求訂閱)

首頁
    還沒完?! 徐階眉頭頓時一跳。

     遲疑的看向高拱,眼底已經生出幾分不悅。

     高拱難道要揪着翰林院、詹事府不放了嗎? 他要做什麼! 嘉靖卻是随手一揮:“既然有事,那就說。

    ” 高拱這時才從袖中掏出一份折本。

     呂芳定睛一看,立馬上前接過,送到了皇帝手上。

     高拱也已開口道:“此次禦史言官上疏彈劾翰林院、詹事府之不法,可見兩衙确也有些官員行舉不法。

    臣這裡,日前剛收到一份供述翰林院學士、詹事府詹事董份,所行不法諸事。

    ” 董份一出。

     徐階立時心頭一震。

     原來高拱是沖着董份去的! 如今已經定下要查翰林院和詹事府,那自然就說明了兩衙是有問題的。

     兩衙有問題,而在兩衙都有官職,甚至還掌着詹事府差事的董份,這個時候出現不法供述。

     就很是合情合理了。

     更是因為有前面要查兩衙賬目,如今有董份的不法,人們也定會下意識的認定,确有其事。

     果然的。

     當高拱将折本呈上。

     原本才差點被禮部尚書嚴讷扣上緻使兩衙虧空罪過的戶部尚書高燿,便立馬站了出來。

     “陛下,翰林院、詹事府如今出事,董份在兩衙為官,想來這份供述之不法事,是有迹可循的,而非空穴來風。

    ” 不管是不是真的。

     現在這就是真的。

     說完之後,高燿更是淡淡的看了禮部尚書嚴讷一眼。

     而趁着皇帝翻閱那份折本的時候。

     高拱已經開口解釋道:“陛下,董份此人在朝為官,任職翰林院及詹事府,本該思量報國。

    然此人卻毫無忠君報國之念,而以手中權勢,在其老家湖州府,明面創義田,築義宅、義塾,又建義倉,借此博取名聲。

     “但其私下,卻在鄉野廣占田地,蓄積财貨,所行暴虐,戕害百姓。

     “湖州地方有言:富冠三吳,田連蘇湖諸邑,殆千百頃。

    有質舍百餘處,各以大商主之,歲得利息數百萬。

    家畜僮仆不下千人,大航三百餘艘。

     “董家更貪于财帛,以家産私放利貸,高利剝削,幾如九出十三歸,盤剝鄉野之民。

     “臣初聞之,駭然驚恐。

     國朝治下,竟有如此奸臣,所行之事罄竹難書,臣不知湖州烏程、烏江等地百姓遭此盤剝,今狀如何,但料定亦非人可稱也。

    ” 萬壽宮大殿之上。

     大明朝的内閣輔臣高拱,高肅卿。

     一番言語,說的那叫一個痛心疾首。

     就如同是看到了湖州府的百姓,在董家的壓榨剝削之下,已經是每時每刻都過的水深火熱。

     不等旁人開口。

     高拱已經繼續說道:“前些日子,臣等休沐,去往昌平,正值秋糧收割,百姓豐衣足食,人人面露喜悅。

    而今再觀湖州百姓,于董賊盤剝之下,渾渾然,此乃我大明一朝之地,同朝之民? 臣請陛下,降下聖旨,即刻拿下奸臣董份,押入诏獄,派遣欽差去往湖州,查抄董家,為湖州一地百姓掃除奸惡,還百姓以朗朗乾坤,彰顯我朝律法森嚴,陛下愛民之心。

    ” 大殿内。

     高拱沉聲痛斥,餘音繞梁。

     徐階當即站出:“陛下,高閣老此道折本所載諸多不法,尚不知來路,亦未查證董份及家人是否行有不法,盤剝百姓,按理需先行查證,待有司确鑿,方可緝拿審問有關不法之人。

     若僅憑一份來路不明的供述,便要将朝廷官員拿下問案,此後天下人人皆可送來所謂供述,直指在朝命官,以此動亂朝綱。

    ” 高拱卻是揮袍看向徐階:“徐閣老,天下豈有空穴來風之事?若董家在湖州乃良善人家,本官又豈能收到這份供述?” 他董份和董家要是幹淨的。

     誰會沒事告他們家啊。

     徐階卻皺眉道:“我知肅卿嫉惡如仇,聞聽不法,便要嚴查嚴懲。

    可若是此事乃是有人誣告,亦或有失公允。

    而此時,便要将朝廷官員拿下,豈不是置大明律法于不顧?” 不等高拱反駁。

     徐階便憂心忡忡的說道:“國朝律法,一切皆有定奪。

    若今日有人供述,便要将董份押入诏獄。

    那明日,若再有人供述在場我等,是否也要不經查證,我等便自行去往诏獄關押?” 高拱目光陰沉。

     他自然清楚,嚴紹庭送來的供述,不會有假。

     但徐階所說的卻又占據大義。

     正當他要開口反駁的時候。

     徐階卻又一次搶先說道:“陛下,臣并非是要為董份遮掩。

    而是我朝行事,一切都該按照律法規矩行事。

     “此次有人供述不法于高閣老之手,或許真有其事。

    朝廷此刻也該當調派有司,前往湖州查證清楚。

     “若董份及董家,确有不法如供述所言,自當嚴懲不貸,以正視聽,告誡百官。

     若無此事,也該給朝堂官員以清白,不能因此而讓滿朝官員惶惶不安,唯恐來日不知何處供述,便要陷入牢獄之苦。

    ” 同樣的。

     如同高拱前番的痛心疾首一樣。

     徐階也是說的義正言辭。

     高舉着朝堂律法規矩。

     刑部尚書潘恩,亦是上前附議。

     “陛下,徐閣老所言極是。

    ” “朝廷律令,便是有舉告不法,也應先派官員審查,而被舉告之人,則需知曉舉告之條陳,上奏自辯。

    ” “若不加辨别,日後人人皆可供述朝堂官員,這朝廷日後到底還能否安心當差做事,恐怕也将成未知之數。

    ” 在潘恩開口之後。

     随後便是兵部尚書楊博和禮部尚書嚴讷,出聲附議。

     核心就是一條。

     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真要是因為一份供述,就将董份下獄。

     那以後誰都可以這麼幹。

     隻要看誰不爽了,大不了就是一份供述呈上。

     而這個時候。

     袁炜、雷禮等人也不願多言。

     便是戶部尚書高燿,這時候也選擇了閉口不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