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1章 給道長上課(求訂閱)

首頁
    廷如今朝局艱難,便是因國庫空虛所緻。

    ” “而今鄢懋卿南下兩淮巡鹽,便是為解國庫空虛一事。

    今日臣言兩淮鹽政,實乃希望奏請陛下準允,改朝廷鹽政。

    ” 嘉靖目光一緊,這小子果然如自己所想,到底還是動了要改制鹽政的心思。

     他聲音變得悠長了一些:“你欲如何改?” “不論鹽政之正鹽、餘鹽、私鹽,皆起自太祖洪武一朝,曆時至今已近二百年,朝廷于鹽政上早已積弊重重,二百年間朝廷不斷推行新策,卻不過都是縫縫補補。

    ” “臣以為,朝廷當有大魄力,一掃鹽政積弊,唯有徹底廢黜當下積弊二百年之鹽政,掃清了鹽政這間屋子,重新裝點推行鹽政新策!” 大明鹽政二百年,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确定好制度。

     就如同大明寶鈔一樣。

     國初,就沒有将天下貨币制度确定。

     一切都是初創,未曾有更改修正,便這麼稀裡糊塗的進行了二百年。

     現在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和能力,也沒有辦法扭轉。

     唯有一條。

     重新制定新的鹽政制度,重建一個新的鹽務體系。

     嘉靖卻是眉頭一凝:“你就不怕,到時候鹽課新政推行尚未徹底,便引得天下大亂?” “臣怕!” 嚴紹庭回答的很是果斷,随後便轉口道:“但臣更怕我大明鹽政舊制,永不更改,朝廷明明有千萬利潤,卻每歲隻得百餘萬,錢糧流于商賈士紳,乃至于……權貴之手。

    ” 嘉靖沉默了。

     鹽課的利潤,從國初一路下滑到現在的原因,他又何嘗不知道。

     天下鹽商竊奪其利,隻是其一。

     而是上上下下,數不盡的人将手都插在了鹽務裡,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

     嚴紹庭則是繼續道:“而今鹽課,各方上下其手,無人顧忌朝廷空虛,不如借此次兩淮鹽務生亂,追查各方罪責之機,一掃鹽政舊制。

     重新厘定天下鹽場,重新編練鹽戶竈丁,革除折色,皆以米麥或銀定額工本,以資鹽戶竈丁生産正鹽,防止夾帶私鹽。

     朝廷統購天下鹽場食鹽,禁絕預支,以防寅吃卯糧,朝廷取薄利于鹽課,天下商賈盡于鹽政衙門采買食鹽,轉運各地。

    或以開中之法,以已産食鹽為引,命鹽商開中轉運糧草于地方衛所及邊軍。

    ” 嘉靖不由擡頭看向嚴紹庭,半響之後方才開口道:“如此所謂改制,朕聽之,為何卻亦如舊制?” 嘉靖的臉上露出不解。

     嚴紹庭所提的這些鹽政新制,其實都不過是已經有了的法子。

     嚴紹庭卻是搖頭道:“回禀陛下,臣之奏議,其重在額定鹽戶竈丁工本,便不如太祖時餘鹽一引一石米麥,也該有之七八,不許地方官府更改。

    如此才能讓鹽戶竈丁,皆産生送至官府,而非夾帶于商賈變作私鹽。

     鹽,亦是百姓日常所需之物,國初鹽價甚低,隻是其後因朝廷用度而不斷漲價,方才導緻官鹽價高而私鹽低,商賈亦不願采買官鹽,而紛紛賺于私鹽。

     而今鹽政每歲不過百萬餘得利,但東南已有絲綢行銷海外千萬巨利。

     臣以為,凡天下百姓日常所需,若是官辦,不可高價。

    官辦鹽課以低價,私鹽如何存? 私鹽無,則天下百姓盡購官鹽,則朝廷得利依舊巨大。

    ” 其實嚴紹庭在鹽政上的提議,不過就是提高鹽戶的工本,降低官鹽價格。

     他覺得道長應該能聽明白自己這番話。

     嘉靖亦是點了點頭,沉吟着說道:“優待鹽戶竈丁,防止産鹽流入私鹽,薄利多銷,朝廷得利更多,你是這個意思吧。

    ” “陛下聖明!” 嚴紹庭順勢拍了個馬屁。

     而後他便接着說道:“正如陛下所言,我朝鹽政最該做的便是薄利多銷。

    隻要鹽戶竈丁看到朝廷給出的工錢足夠多,遠超夾帶私鹽得利,即便朝廷不能全部斷絕私鹽,卻定能使其銳減,在附以嚴法監察整頓誠摯。

     “屆時天下百姓所用食鹽,皆出自于官鹽,而官鹽價格降低,使百姓皆可購買。

    便是價低,隻要人人皆食官鹽,則朝廷鹽課得利必定不會銳減,而是定然大漲。

     當下商賈觀之朝廷鹽政正鹽價格高昂,紛紛不願開中、不願采買,更願擔着風險行銷私鹽。

    官鹽價低,商賈于朝廷官府采買食鹽,亦是本錢減少。

    臣以為,在法度之下,商賈亦不願整日冒殺頭之罪兜售私鹽。

    ” 道理其實很簡單。

     嚴紹庭甚至可以斷言,如今大明朝堂之上,那些所謂衮衮諸公,也都明白這個道理。

     嘉靖開口:“朕明白你的意思。

    ” 在嚴紹庭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嘉靖便已經在心中推算了一遍依照嚴紹庭所言之法,朝廷得利幾何。

     确實會讓朝廷重新再鹽課上,獲得更多的利潤。

     嘉靖的聲音拖長了一些。

     “但是……” ………… 月票推薦票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