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4章 :隐居龍皇島

首頁
    .居住區: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搭建草棚,避免洪水侵襲。

     2.耕種區:開辟靠近濕地的平坦地帶,嘗試種植水稻。

     3.防禦區:利用島上的天然石頭和木材搭建防禦工事,防備可能的襲擊。

     他親自示範如何使用石刀砍伐樹木,用火燒制簡易磚瓦,用竹子和茅草搭建房屋。

    宋清婉則負責帶領婦女和老人整理糧食、分配物資,還從書籍中整理出簡單的耕種指導,教人如何開墾土地。

     流民的構成複雜,包括逃亡的漢人農戶、百越部族的遺民,甚至還有一些戰亂中逃出的奴隸。

    由于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彼此間時有沖突發生。

    有些百越人覺得島上由漢人主導不公平,而部分漢人對百越人的“野蠻”行為充滿戒備。

     項龍沒有直接用武力鎮壓,而是召集全島的人舉行了一場集會。

    他站在一塊巨石上,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說道: “我知道你們之間有分歧,但請記住,我們站在這裡,是因為共同的苦難。

    龍皇島不是某個人的領地,而是屬于所有在這裡安身立命的人。

    隻要你肯付出勞力,這片土地上收獲的一粒糧食,都會有你的一份!” 他的這番話,結合公平的物資分配政策,逐漸緩和了島上的緊張氣氛。

     一個月後,島上的耕種開始見效,簡單的灌溉系統讓水稻長出了第一片綠芽;漁民用竹簍捕捉江中的魚蝦,為大家提供了新鮮食物;防禦工事的雛形也已完成。

    夜晚,島上燃起了篝火,流民們圍坐在一起,第一次有了安穩的笑聲。

     宋清婉悄悄走到項龍身旁,遞給他一碗熬好的稀飯。

    “你說得對,未來是可以創造的。

    ”她輕聲道,語氣中透着欣慰和希望。

     項龍看着眼前這片土地,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才剛剛開始。

    這片地方的潛力,比你我想象的更大。

    ” 清晨,項龍站在稻田邊,凝視着工人們忙碌的身影。

    他随手拿起一根竹竿,帶領大家搭建簡易的水渠。

    項龍根據地勢,設計了“梯田式”水田結構,既能節省用水,又能防止山洪沖毀田地。

     “你們看,這水流從高處下來,一路灌溉下去,最後多餘的水還能引回江裡。

    ”他向周圍的流民講解道,“隻要維護好水渠,今年的收成肯定翻倍!” 在他的指導下,龍皇島的農業效率迅速提高,不僅水稻長勢喜人,還開始嘗試種植甘薯、豆類等作物。

     與此同時,他帶領一部分手工業者開發制陶技術。

    通過燒制陶器,島民們終于有了可以長期儲存糧食的容器。

    制鹽也被提上日程,項龍組織人從河口收集海水,利用簡陋的鹽田曬鹽,解決了大家長期缺乏鹽分的問題。

     島上的人們從最初的疲憊與絕望中逐漸恢複了生機。

    無論是手拿鋤頭的農夫,還是圍着火堆燒陶的工匠,每個人臉上都帶着對未來的期待。

     流民的數量越來越多,但随之而來的矛盾也愈發明顯。

    一些百越部落的頭領試圖恢複舊有的“酋長制”,甚至要求重新劃分資源。

    項龍意識到,如果沒有一套明确的規則,龍皇島遲早會陷入内鬥。

     宋清婉主動提出草拟一份《龍皇律》,将島上的管理方式制度化。

    她建議: 1.所有人必須參與勞動,按勞分配; 2.禁止私鬥,所有糾紛需提交“議事堂”解決; 3.組建一支民兵隊伍,專職防禦外敵; 4.定期舉辦“豐收祭”,以凝聚人心,淡化民族差異。

     這份律法被公開宣讀後,引發了激烈的争論。

    一些百越酋長認為這會削弱他們的權力,甚至揚言要帶人離開。

    但項龍看穿了他們的虛張聲勢,果斷宣布:“這裡不需要割裂的人,如果你想走,我不會攔你,但離開後,就别再回來!” 這番話震懾了那些心存異心的人,他們最終選擇留下。

    而那些真正想共同發展的流民,則主動加入了自治議事會。

     “你這是在建一座小國。

    ”宋清婉看着逐漸穩定的局勢,打趣道。

     “這不是小國,而是家園。

    ”項龍回答,目光堅定,“一個足夠溫暖、能包容所有人的家園。

    ” 龍皇島的繁榮逐漸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特别是趙佗,他一直試圖整合嶺南的勢力,龍皇島的崛起無疑是他計劃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某天清晨,一艘小船悄悄靠近島嶼,船上的探子觀察着島民的日常生活,暗暗記下了項龍的布置。

    當夜,探子試圖帶着情報離開,卻被島上的民兵隊截獲。

     審問中,項龍得知這是趙佗派來的探子。

     “看來,他終于注意到我們了。

    ”項龍沉思片刻,随後下令:“将這個人放回去,讓他告訴趙佗,我們隻是自保而已,不想參與他的争鬥。

    ” 探子離開後,宋清婉皺眉道:“趙佗不會就此罷休,你打算怎麼辦?” 項龍微微一笑:“暫時按兵不動。

    他想來,就讓他來,但主動權必須握在我們手裡。

    ” 與此同時,奀妹也得到了龍皇島的消息。

    她誤以為項龍已經投靠趙佗,決定發動突襲以削弱趙佗的勢力。

     某個夜晚,龍皇島突然遭到西瓯部族的襲擊。

    數百名訓練有素的戰士乘着小船從水路殺來,試圖一舉摧毀島上的防禦工事。

     項龍早有準備,他将流民訓練成了一支防禦能力極強的民兵隊伍。

    他們利用地形和簡易的陷阱,将敵人引入預設的包圍圈。

    激戰持續了整整一個晚上,最終以龍皇島的勝利告終。

     戰後,俘虜中有人認出了奀妹的戰旗。

    項龍神情複雜,低聲說道:“她終究還是沒放下對趙佗的仇恨。

    ” 宋清婉勸道:“你不可能改變所有人,但至少可以守住這裡,守住我們的希望。

    ” 不久後,趙佗親自率船隊登上龍皇島。

    他帶着禮物,也帶來了嶺南百姓的苦難故事。

    趙佗在島上呆了整整三天,親眼目睹了項龍帶領下的繁榮景象。

     “項龍,我需要你。

    ”趙佗直言不諱,“嶺南現在亂成了一盤散沙,你有能力幫我統一它。

    ” 項龍冷笑:“統一之後呢?你會把他們變成你的附庸,還是繼續榨取他們?” 趙佗沒有回避:“我可以答應你,百越部落将保留自治權。

    隻要他們願意歸順南越,我不會強迫改變他們的習俗和生活。

    ” 經過一夜的深思,項龍終于點頭:“我可以幫你,但有兩個條件:第一,你必須兌現自治的承諾;第二,我要全權處理趙光和奀妹的歸順。

    ” 趙佗爽快答應,雙方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随着項龍正式出山,龍皇島的烏托邦生活告一段落。

    項龍計劃利用趙佗的力量,完成嶺南的統一,并借此保護島上的流民家園。

    他内心清楚,這隻是戰亂年代的一段過渡,但他願意賭一把,看看未來是否能改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