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他迅速在靈渠以南聚攏了十幾個中小部落的支持。
在梧嶺的大殿中,阿光身着嶄新的铠甲,頭戴象征權力的銅冠,召集各部首領舉行了盛大的封王儀式。
大殿上火把熊熊燃燒,各部落的代表依次上前行禮,口稱“蒼梧王”。
阿光高居主位,俯視衆人,眼中透出自信和傲然。
他微微擡手,示意衆人安靜。
“從今日起,嶺南将不再是那些土著首領争權奪利的亂地!本王立誓,依靠大秦的力量,為所有部落帶來秩序與繁榮!”阿光目光掃過人群,聲音铿锵有力,“追随我的人将與我共享勝利,反對我的人——隻有滅亡!”
他的宣言引得場下一片喝彩聲,那些猶豫不決的部落首領也紛紛低頭附和。
一時間,阿光的威望達到了新的頂點。
與此同時,趙佗接到阿光稱王的消息,并未感到意外。
他坐在嶺南的行軍大帳中,臉上帶着幾分玩味的笑意。
副将心有疑慮,小聲問道:“将軍,這阿光自稱蒼梧王,是否會對我們秦軍的控制造成威脅?”
趙佗擺擺手,輕聲說道:“嶺南山高水險,部落複雜。
若是靠我們秦軍一路平推,耗時耗力,勝負難料。
與其勞師動衆,不如讓這些土著首領自相殘殺。
”
“阿光稱王不過是跳得高一些罷了,他需要我提供糧草和武器,若失了我的支持,立刻便會四分五裂。
到時,整個嶺南仍是我趙佗的囊中之物。
”趙佗的目光冷峻,語氣中滿是算計。
副将點頭稱是,又問道:“那項龍呢?他是否也會尋求與我們合作?”
趙佗沉思片刻,嘴角微微上揚:“項龍眼下四面楚歌,他若來求援,我自然歡迎。
不過,這援助可不會白給。
”
靈渠之戰後,項龍的聯盟陷入極大的危機。
一些中立部落因懼怕阿光背後的秦軍,開始暗中轉投蒼梧王,而更多部落則選擇按兵不動,觀望局勢的發展。
在靈渠的議事大廳中,項龍召集殘存的盟友召開緊急會議。
大殿内氣氛凝重,連空氣中都彌漫着壓抑的氣息。
“阿光稱王,已經徹底撕破臉皮!”項龍猛地拍案而起,怒視衆人,“難道你們還看不清楚嗎?他不僅要滅我項龍,還要讓嶺南的所有部落都成為秦人的奴隸!”
一名部落首領低聲說道:“項龍大人,阿光背後有趙佗撐腰,而我們……恐怕難以匹敵秦軍的裝備與戰術。
”
此話一出,其他首領紛紛點頭附和。
項龍冷笑一聲,目光掃過這些人,怒斥道:“懦夫!難道你們以為投靠阿光就能得安甯?秦人隻會利用他,待到嶺南徹底被掌控時,你們又算得了什麼?”
謀士見狀,連忙上前勸解:“大人,當前确實局勢不利,但我們仍有機會。
阿光雖稱王,但他的勢力仍未穩固。
隻要我們穩住聯盟,并與那些反對秦國控制的部落聯合,仍可一戰。
”
項龍深吸一口氣,壓下怒火,點頭道:“說得對。
秦軍人數雖多,但嶺南的山川地勢對他們極為不利。
我們必須團結所有反抗力量,将阿光與趙佗逐一擊破!”
随着阿光的稱王,嶺南的勢力格局逐漸明朗化。
靈渠以北,項龍依然控制着聯盟的大部分核心區域,并試圖重新整合分裂的部落。
靈渠以南,則是阿光的新政權,在趙佗的支持下逐漸穩固根基。
兩大勢力間的摩擦開始頻繁,雙方的間諜與斥候不斷出沒于邊境,試圖刺探對方的情報。
一次邊境沖突中,項龍的一支小隊遭遇了阿光的巡邏軍隊。
雙方短兵相接,刀光劍影間,項龍的人雖英勇頑強,但終究寡不敵衆,不得不撤退。
這場小規模的沖突很快在各部落間傳開,進一步加劇了嶺南的緊張局勢。
意識到正面對抗的困難,項龍決定改變策略。
他召集一批信任的部下,制定了一套針對阿光的反擊計劃。
在密室中,項龍指着地圖說道:“阿光目前依賴趙佗的糧草支持,他的勢力看似強大,但實際上極為脆弱。
我們可以從内部瓦解他的聯盟。
”
謀士點頭道:“大人所言極是。
阿光的支持者中,有不少隻是因為懼怕秦軍才暫時歸順,若我們能制造分裂,甚至挑撥他與趙佗的關系,他的勢力将不攻自破。
”
項龍冷笑道:“很好。
從今日起,我們全力滲透到他的部落中,同時加強邊境的防禦。
阿光的稱王不過是跳梁小醜,本龍必讓他明白,嶺南終究是我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