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蒂拉的手裡還拿着由三色神光組成的神劍,這把劍正是傳說中戰無不勝的‘軍神之劍’,本來是羅馬至高神的軍神馬爾斯的象征之物,如今卻落在了作為入侵者的匈人王手中。
這把劍十分花裡胡哨,乍一看上去更像是玩具,絲毫看不出軍神之劍的赫赫威風。
這正是當初被白色巨人賽法盧奪取自戰神阿瑞斯的一部分神軀所化,作為機械降神,阿瑞斯本身就是一個擁有自我的大型武器裝備。
這是阿蒂拉的伴生之物,從白色巨神頭顱中挖掘出來之後,阿蒂拉天然就帶着這阿瑞斯的一部分殘骸。
羅馬人還以為這是匈人王阿蒂拉受到萬軍之馬爾斯鐘愛的象征,殊不知,這完全是馬爾斯最為恐懼的大敵!
從衣着到頭飾再到武器,組成了一個奇裝異服的匈人王阿蒂拉,任誰來也絕不會認錯,絕對能在千軍萬馬之中,一眼就認出究竟誰才是阿蒂拉。
在戰場上,穿的越是花裡胡哨,說明這個人也就越是強大,畢竟弱者沒有衣着自由的資格,就像是提比略的盔甲,看上去就不像是雜兵可以穿得起的裝備。
雖然提比略的标新立異穿着,遠沒有阿蒂拉的奇裝異服風格那麼離譜,但也區分了他和雜兵的區别。
強者總有特權,就比如凱拉爾上戰場從不着甲,穿着一身樸素的遊俠布衣,這也算是一種強者的餘裕。
除了凱拉爾以外,其餘圓桌騎士,強如蘭斯洛特都要穿着一身厚厚的甲胄。
而如今,阿蒂拉也是一個全身奇裝異服,卻并不着甲的強者。
阿蒂拉擡眸,面無表情的眺望着羅馬城前駐紮營地的羅馬軍團,用着沒有任何感情起伏,但卻帶着極緻殺意的聲音說道:“羅馬是壞文明,壞文明必将得到懲罰,必須要被破壞!”
提比略隔空與阿蒂拉對視,這位羅馬帝國最後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乃是羅馬最後的希望,若是阿蒂拉能将其擊殺,那麼羅馬将失去最後一位剛強的統帥。
同時,也将宣告羅馬的滅亡!
提比略隻是看了她一眼,便收回了目光,對旁邊的心腹說道:“隻要能把匈人王死死拖在羅馬城下,等到他們的後勤支撐不住,就是我們羅馬的勝利了。
”
“這些來自東方的野蠻人,絲毫不懂如何治理國家,隻知道為了破壞而破壞,我甚至不需要擊敗他們,隻要讓戰局僵持住就算勝利!”
提比略的聲音不大,因為他不能讓士兵們知道自己這位主帥竟然沒有必勝的信心,甚至于在言談之中就已經露了怯。
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而提比略這是連在戰略上都說不出藐視敵人的話來了。
周圍的高級軍官皆是點頭表示理解,因為他們也被匈人王那可怕恐怖的氣勢震懾住了。
那破壞一切、殺戮一切、毀壞一切,純粹隻是為了殺戮而殺戮,為了破壞而破壞的遊牧大王的氣勢,令人感到恐懼與無力。
作為人,他們必然憎惡阿蒂拉這樣的扭曲之物。
但同樣也是作為人,他們卻又無力抵抗阿蒂拉這樣強大的扭曲之物。
在見到匈人王之前,這些從不列颠尼亞返回歐羅巴的邊軍們從來沒想過,蛐蛐野蠻人又有多麼強大?
可是在見到匈人王阿蒂拉本人之後,這種傲慢和信心瞬間被摧毀,瞬間便理解了為何十字教與羅馬會給作為敵人,而且不可能被招安的阿蒂拉,加封那麼多具備神性的可怕頭銜。
僅僅隻是阿蒂拉一人,在氣勢上就已經壓制住了羅馬軍團的六萬人。
提比略本以為自己說的足夠小聲,可阿蒂拉卻好像聽到了一般,她平靜的回應道:
“我破壞,我勝利,迄今為止從未失敗,從今以後也不會失敗,直到永遠!”
誠然,阿蒂拉隻知道殺戮與打仗,但是完全不懂治理國家,軍隊戰力和後勤完全依靠劫掠和常勝維持,若是劫掠的物資不足以維護大軍的開支,她戰無不勝的匈人大軍甚至會不戰而潰。
但就是這一點,就沒有人可以做到,因為歐洲沒人可以擊敗匈人王阿蒂拉!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建立起橫跨兩洲之地的大帝國的王,阿蒂拉居然對内政和治理一竅不通。
她一直以來,都是依靠殺戮與侵略,用戰争的手段來轉移國内的矛盾,當然她也做到了,常勝不敗的匈人王的确讓匈人帝國無比輝煌,甚至壓制住了有着千年璀璨文明的羅馬帝國。
但這個方法隻适用于阿蒂拉一人,其餘人絕沒有戰無不勝的能耐,那些被轉移的矛盾依舊存在,故而在她死後,煊赫一時的匈人帝國立刻四分五裂,無法調和的社會矛盾直接讓這個強大的匈人帝國昙花一現。
話雖如此,事實如此……
匈人帝國如今的情況,甚至都不需要阿蒂拉敗上一場,隻要不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那麼縱橫歐亞的匈人大軍就會崩潰。
可是,哪怕匈人帝國内部矛盾如此之多,但匈人王阿蒂拉依舊打的歐羅巴各國滅國,甚至攻破了西羅馬的首都拉文納,将這座象征羅馬輝煌的城市破壞,同時也将羅馬的奧古斯都趕到了羅馬城。
若是羅馬城破,羅馬的皇帝就隻能向着高盧跑了。
看着眼前齊整嚴密的軍陣,阿蒂拉揮舞手中的馬爾斯之劍,說道:“進攻!”
提比略面色一緊,在那位崇高美麗而又恐怖絕倫的匈人王說話之前,整個匈人大軍沒有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音。
明明是一人雙馬的十萬鐵騎,連人帶馬足有三十萬條生命,但隻能聽到阿蒂拉一個人的聲音,隻能看到阿蒂拉一個人的動作。
她一個人的身姿,就已經蓋過了十萬匈人鐵騎的存在感。
十萬匈人鐵騎穿着各異,看上去就如同一支東拼西湊的雜牌軍,按理說不該有這樣令行禁止的軍紀。
可事實就是如此,十萬看着就像雜牌軍的匈人鐵騎,其實是一支縱橫歐羅巴無敵手的強軍;看着就沒什麼軍紀,甚至語言都不統一的匈人大軍,卻沒有一個生物敢發出聲音引起阿蒂拉的注意。
提比略麾下的羅馬軍團,哪怕是蠻族士兵,穿着上也和羅馬士兵一般無二,他們除了發色和瞳色以外,說着和羅馬士兵一樣的語言,聽着一樣的軍令。
羅馬軍團的指揮能達到基層的小隊長級别,統帥的任何軍令都能夠得到貫徹,組織力度強過一窩蜂沖過來的匈人不少。
匈人騎兵在匈人王阿蒂拉的一聲令下,十萬人一窩蜂的沖了上來,有的馬快、有的馬慢,最前頭的已經快要接觸到羅馬軍團,和他一并出發的卻還有距離羅馬軍團幾百步之遠的劣馬……
從感覺上來看,這支亂七八糟的匈人騎兵,根本就不像是多麼有戰鬥力的樣子,如果放到東亞怪物房,多半會被打爆。
其實這也正常,因為匈人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是一個種族,而是由多個部族聯合在一起,共同皈依在匈人大王阿蒂拉麾下的聯合部族,這種聯合部族模式,就和八百年前的匈奴帝國差不多。
匈奴帝國能夠稱霸東亞草原,與大一統的大漢帝國為敵百年,最終才被漢武帝以戶口減半為代價消滅,其實力放眼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
‘匈奴’這個稱謂,就是冒頓單于、老上單于兩代匈奴雄主生生捏造的詞,是他們整合了整個草原的所有部族,取消他們原本的族名,聯合稱之為‘匈奴’。
老上單于便是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