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9章 nb;面對利劍流口水的蔣慶之

首頁
    。

    ” “可憐。

    ”朱希忠看着孩子蹲在那裡,眼睛随着王二而動,卻不肯吃一口餅子,不禁歎道:“該讓大郎來看看,興許看了便能長進些。

    ” “該堕落的依舊會堕落,該上進的依舊會上進。

    ”蔣慶之一直覺着孩子的性格和環境有着密切的關系。

     所謂三歲看老,在孩子三五歲之前,他們會根據環境來選擇面對這個世界的生存方式。

     “可想讀書?”蔣慶之問道。

     孩子點頭,又搖頭。

     “為何?” “娘說讀書費錢,咱們家窮。

    ”孩子低頭,用發黑的手指頭在地上劃來劃去。

     蔣慶之問道:“若是有人願意不要錢教你呢?” 孩子擡頭,那雙眼睛亮的讓蔣慶之心中打顫。

     這一刻,他深切理解了後世那些為了教育而奉獻一生的人們。

     當你面對這樣的目光時,你很難做到無動于衷。

     仿佛是有什麼東西扣住了你的心弦! “把孩子們叫來。

    ”蔣慶之對郭興說道:“但凡家中孩子在附近的,願意讀書的,都送來。

    ” 郭興不解,剛想問,莫展冷冷道:“伯爺的吩咐,你照做就是了。

    ” “是。

    ” 午飯後,百餘孩子來了。

     朱希忠對蔣慶之的這個行為有些不解,但還是拍着胸脯說,若是需要先生隻管開口。

     孩子們用磚頭當做是凳子坐下,空地前是一塊大黑闆,不,大白闆。

    蔣慶之拿着炭筆,看着這些年歲不一的孩子們說道:“人不讀書便不知理,這裡我說的不是禮節的禮,而是道理的理。

     你們的爹娘興許說過:人活着能吃飽,能不餓死就是福氣,但我希望你們能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是由什麼組成,這個世間有什麼……” 王二一邊挑着擔子,一邊不時回頭看一眼,喜滋滋的道:“長威伯竟然教授我娃,我娃果然有福氣。

    ” 前面的男子說道:“我娃也在裡面。

    ” 二人都有掩飾不住的喜意。

     “一!” 蔣慶之在白闆上寫了一字。

     “一!” 孩子們跟着念誦。

     因為急切間沒有備下筆墨,故而孩子們都是拿着樹枝在地上寫。

     “二!” “二!” 一個年輕官員在不遠處牽着馬兒,靜靜的看着這一幕。

    他微微蹙眉,輕聲道:“江山一隅罷了,這有何益?” “哦!這位……” 身後有人出聲,年輕官員回頭。

     “徐渭!” “張居正!” 徐渭是吃不慣工地夥食的,早早就尋個借口回了一趟伯府。

    順帶問問宮中來人的目的。

     “你說這是江山一隅?”徐渭問道。

     張居正點頭,“雖說我對儒墨之争并不感興趣,不過墨家的有些看法卻有失偏頗。

    且長威伯乃大才,既然有大才,便該行大事,而不是在這裡為百餘孩童啟蒙。

    ” “呵呵!”徐渭笑了笑,“伯爺曾有句話,說,做好身邊事,便是對這個天下最大的幫助。

    當天下人見到不平事便能伸個手,看到弱小者便能出手相助,那麼天下大治輕而易舉。

     你不做,我不做,誰來做?什麼大事小事,最終都是天下事。

    你張叔大乃是庶吉士,敢問為這個天下做了什麼?” 張居正微笑道:“我此刻最該做的便是在翰林院讀書學習,觀政。

    一旦為官一方,自然會為這個天下做些什麼。

    ” “那麼此刻呢?”徐渭說道:“伯爺在為孩童啟蒙,你卻在此無所事事。

    ” “你二人在争執什麼?”不知何時蔣慶之走了過來。

     徐渭說道:“我與張叔大在辯論為孩童啟蒙是大是小,與這個天下是否相關。

    ” 蔣慶之看了張居正一眼,“叔大乃是庶吉士,在翰林院學習觀政,偶爾我也在陛下身邊見到你……這一陣子可有收獲?” 庶吉士便是重臣預備役,在翰林院讀書學習,同時還得觀政。

    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有機會在帝王身邊随侍,這是極為難得的機會。

     張居正說道:“大明難。

    ” 三個字,但蔣慶之卻聽出了沉重之意。

     “既然難,那麼我輩該如何?是斤斤計較一件事對大明的影響大小,還是見到事兒就毫不猶豫的去做。

    ” 在蔣慶之的注視下,張居正突然心中熱血一湧,“張某不才,今日便給這些孩童開一課。

    ” “善!” 蔣慶之退後。

     徐渭低聲道:“在下的激将法如何?” 老徐早就看出蔣慶之對張居正的欣賞之意,一個激将法就把年輕的張居正給忽悠了。

     蔣慶之說道:“此人鋒銳如利劍,若是調教好了,便是範文正與王安石合二為一。

    ” 徐渭倒吸一口涼氣,“伯爺對此人評價竟如此之高?” “若是性情能壓制住,隻低不高!” 曆史上張居正最終的結局不大體面,蔣慶之覺得和性情有關。

     這厮控制欲和權力欲太強烈,為此把帝王視為無物,甚至聯手宮中人壓制帝王。

    死後被萬曆帝抄家一點都不意外,家人死的死,被流放的流放更是預料中事。

    萬曆帝最終沒把他掘墓鞭屍,真的算是寬宏大量了。

     “天!” “天!” “地!” “地!” 張居正一絲不苟的教授着孩子們,卻不知自己被蔣慶之給盯上了。

     蔣慶之抖抖煙灰,“儒家有什麼好?我墨家若是有這柄利劍在手……” 大明最犀利的政治家投入墨家門牆,為蔣慶之沖鋒陷陣…… “伯爺,您流口水了。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