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主簿一職事關機要,你要快些熟悉起來,有不明之處盡可問文儀公、公琰、幼常他們,當然也可以來找我。
”
諸葛亮公房中,楊清認識的長史王連、參軍馬谡也同在舍内。
此外還有一人楊清卻是首次見到,此人就是坐在他對面的蔣琬蔣公琰,現在丞相府任主二千石長吏及軍吏遷除的東曹掾。
此人托志忠雅、方整威重,有濟世安民之才,原先曆史上諸葛亮北伐,蔣琬常坐鎮丞相府足食足兵供給前線,可見其人之才,後諸葛亮臨終前讓蔣琬接替他執掌朝政,成為四賢相之一。
對這樣一位大才,楊清不敢輕慢,執禮甚謙,故而兩人初一相識,蔣琬就對楊清印象不錯,此時他與王連、馬谡聽得諸葛亮要他們多指教楊清一二,也是連忙向楊清颔首緻意,言道不敢。
楊清點頭回應,拱手向衆人道:“謹遵丞相之命,那就麻煩諸公了。
”諸葛亮又勉勵了楊清幾句,就讓衆人散去。
楊清回到自己公房甫一坐下,旋即命人将各類典章案簡一一拿給自己察看,他要快速地熟悉丞相府的公務運轉、曆年議事檔案、籍簿數據,當然還有自己僚屬們的情況。
楊清看了數個時辰,期間進了一次食,感到些許疲憊,就往後堂歇息。
丞相府的吏舍仍然是前堂後寝的布局,他不知睡了多久,醒來時往窗外看去隻見日已西沉,他見已到散值之時,整理一番,來到前堂,就見令史杜均早已等候多時。
“主簿,現已到散值之時,我等一幹僚屬已在酒樓設宴特為主簿接風,萬勿推辭。
”杜均恭敬地說道。
楊清回去也是一個人,上任之初也需要熟悉手下人,因此對屬吏所請并不推辭,他颔首答應,跟着杜均前去赴宴。
觥籌交錯間,他對手下的屬吏已然熟悉,除了令史杜均外還有兩名令史、兩名禦屬一并負責文書事宜,至于鈴下、侍閣等下吏則有十數人之多,他們品秩低微今日并未作陪。
楊清回到家中已是午時初,他出仕任主簿之事街坊四鄰都已知曉,畢竟西曹掾李邵昨日下午來宣布任命的陣仗還是不小的,四鄰們也在李邵走後過來道喜了一番。
夏侯月也在其中,她那時隻随衆人附和了幾句并未單獨向楊清祝賀,而且神情也有些不自然。
楊清那時雖也注意到她似乎欲言又止,但他忙于赴任就未理會此事,此時望着旁邊閣樓的燭光,他覺得還是過去問問為好。
楊清走出院門正準備鎖門,突然想起藏在心中多日的疑問,歎了口氣,又回轉了屋内。
他又看了對面的閣樓一眼,心中暗自想道,看來明日得尋個時間去王家走一遭了。
這是上任第二天,楊清抱定了多看多問、少說少做的方針,在今日的丞相府議中,他完全充當了令史佐吏的角色,僅僅是将議題文書分門别類、上傳下達,并将結果記錄在案,在集議中他并未發表任何意見。
當然,府議作為丞相府最核心的政事活動,府中各掾吏皆會聚于百官朝會殿集議,因此他也基本上與各曹的主官皆已認識。
按先漢制,丞相府中的正堂乃是商議政事的百官朝會殿,又稱天子以下大會殿,因丞相位高權重,故而相府中的正堂也能以殿稱之。
在百官朝會殿舉行的政事活動頗多,議政方面主要為朝議,所謂朝議是由天子親至或由丞相主持,以讨論重要事務或疑難問題,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