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兵工廠

首頁
    和熟鐵,灌鋼工藝主要生産含碳較高的刃鋼。

     雖然這時候鋼材的質量遠遠比不上後世專用的槍鋼,可李智雲現在資金有限,不可能開設煉鋼廠煉出好鋼,隻能湊合着使用。

    好在他也不追求生産出的武器質量太優良,隻要能達到一戰時的水平,他就心滿意足了。

     接着,李智雲又來到槍械車間,許多工匠正在這兒忙着造槍。

    槍支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滑膛槍,俗稱鳥铳,也叫獻彈槍。

    另一種是線膛槍,也叫來腹槍。

     李智雲打算兩種槍支都生産,鳥铳由槍管,火藥池,槍機,準星,槍柄等構成,槍機采用隧發式,就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的擊砧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來腹槍采用旋轉後拉槍機,這種結構屬于非自動槍機,原理是通過人力使槍機旋向一邊開鎖,再向後拉槍機來壓縮擊針簧和複進簧,并退出彈殼,最後靠複進簧推動槍機向前,推彈入膛并使槍機旋向另一邊完成閉鎖。

    二戰時德國的矛瑟98,日本的三八大蓋,就采取這種手動槍機。

     李智雲雖然畫出了各種武器的圖紙,但也隻是示意圖,并不是每個零件都畫了出來。

    因為,有些零件他壓根兒不知道是啥樣子,至于每個零件的具體尺寸,他更是無從知曉。

    所以,他在廠部設置了設計科,專門從事武器的設計工作。

    設計科的那十幾個人,都是隋朝舊臣,他們以前是負責河道修繕工程的,對測量、繪圖等很是内行。

    大隋覆亡後,天下大亂,到處都在打仗,朝廷也不需要他們修理河道,所以,他們就丢了飯碗。

    李智雲把他們找來,讓他們畫圖紙。

    他打算等大唐統一後,再讓這些人回去幹老本行,這也算是為國家保留了一批人才。

     設計科的人根據他提供的武器原理,與工匠們一起研究,制作出每一個零件,反複試驗,合格後再将尺寸固定下來,繪制成圖紙。

     最後,李智雲來到了炸藥車間。

    炸藥車間生産炸藥和手榴彈。

    當初,李智雲離開“娘子軍”後,那幾名工匠繼續研究硝酸甘油炸藥,不斷地進行試驗,改進原料的配比,使炸藥的威力越來越大。

     除了生産黑色炸藥和硝酸甘油炸藥外,這兒還生産威力更大的化學炸藥。

    生産化學炸藥最重要的原料是硫酸,古人很早就會生産硫酸,古代道士用硫酸來煉丹。

    生産硫酸最古老的方法,是用綠礬為原料,放在蒸餾釜中煅燒而制得硫酸。

    所以,古人稱硫酸為“綠礬油。

    ”李智雲看見,車間牆角擺放着五六口農家腌菜用的陶缸,那就是用來盛放硫酸的。

     至于手榴彈,制造出來的是木柄手榴彈,彈體是用熟鐵鍛打而成的,導夥索裝黑火藥作導爆藥。

     李智雲離開長安的這幾個月,兵工廠将各種武器的樣品都制造出來了。

    他屁股上的傷好後,立即帶人進行試驗。

    可試驗結果卻令他十分失望,迫擊炮和擲彈筒根本沒法将炮彈打出去,不知是炮彈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

    來腹槍也故障連連,無法進行正常的射擊。

    隻有鳥铳和手榴彈的效果符合他的期望值,而這兩種武器的工藝相對簡單,所以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直到此時,李智雲才明白過來,他的兵工廠雖然規模不小,但機器和工藝太落後了,隻相當于後世家庭作坊的水平,想要現在就生産工藝較複雜的武器是不現實的,隻有從生産最古老的火器開始,循序漸進,一邊改進機器,一邊提高工藝,再逐步向生産現代化的武器過渡。

     于是,他叫停了來腹槍、擲彈簡和迫擊炮的生産,隻保留了三個研究小組,等他們研究出合格樣品後,再小批量生産。

     除了生産鳥铳和手榴彈外,李智雲還讓兵工廠生産紅衣大炮。

    這種炮由身管、藥室、炮尾等部分構成,炮筒為鐵制滑膛,彈藥前裝,可發射石彈,鐵彈和爆炸彈等,它與鳥铳一樣,工藝比較簡單,雖然與現代火炮相比很落後,但用來對付沒有任何火器、隻裝備冷兵器的軍隊,還是綽綽有餘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