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兵工廠

首頁
    按照李智雲的規劃,兵工廠分為廠部和生産部兩部分,廠部下設設計科、生産科、材料科、總務科等,生産部下設機修車間、鑄鍛車間、槍械車間,彈藥車間、手榴彈車間等。

     李智雲上次離開長安時,兵工廠的建築施工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等他從晉陽回來,不僅房屋建築早已完工,設備都已安裝完成,開始了正式生産。

     兵工廠内分為辦公區,生産區和家屬區三大部分。

    辦公區内目前隻蓋了一幢兩層的辦公樓,生産區除了鍋爐房外,還蓋了五棟廠房和三間倉庫。

    廠房雖然都是磚木結構,但都很寬敞高大。

    每棟廠房長七十五丈,寬十丈,高一丈五尺,四面牆上都開了門窗,通風和照明良好。

    為了節約用地,家屬區建了幾十幢三層木制小樓,每幢樓内可住六戶人家。

     李智雲從晉陽回來後的第一天,就去兵工廠參觀和巡視。

    他首先去的當然是生産車間,在一衆随從的陪同下,他先從鍋爐房看起。

    鍋爐房是一座方形建築,長寬各八丈,裡面安裝了一台鍋爐。

    由于兵工廠所需蒸氣量很大,這座鍋爐也很大,李智雲估計與後世的四噸鍋爐差不多。

    這座鍋爐是工匠們根據他繪制的圖紙制造的,十分粗糙簡陋,其複雜與精密程度與後世的鍋爐根本無法相提并論,但原理和功能相差不多。

     鍋爐最主要的一點是保證安全,由于沒有壓力表,無法知道容器内蒸氣壓力是否過大,從而避免鍋爐爆炸。

    工匠們很聰明,安裝了一根細鐵管,根據容器内噴射出蒸汽的力道和聲音的大小,來判斷裡面壓力的高低,有點類似于後世的高壓鍋。

     鍋爐産生的蒸汽經過管道通往旁邊廠房内的蒸汽輪機,驅動渦輪機旋轉,然後将動力傳輸給一根長達五六丈的鐵棒。

    鐵棒上每隔兩三尺就安裝一隻輪子,各種機床就安裝在兩旁,通過皮帶傳動裝置,将輪子上的動力傳輸給機床,從而驅動機床運轉。

     由于沒有橡膠,皮帶是用粗麻織成的,很不耐磨,所以耗損率很高。

    至于機床,都是工匠們自制的,有車床,鑽床和銑床,很是簡陋,大部分部件都是木制的,勉強能用。

    其中車床最為重要,鑽槍管和開膛線都要靠它了。

     依靠蒸汽做動力,最大的缺點就是一旦渦輪機旋轉,輸出了動力,所有的機床都要跟着運轉,不能想開就開,想停就停。

    李智雲已經派人去尋找磁鐵礦了,一旦找到了磁鐵,再将銅材拉絲成線,有了磁鐵和銅線,他就可以制造發電機了,用火力發力。

    有了電,下一步兵工廠就要實現電氣化。

     李智雲來到了另一棟廠房,這棟廠房裡有許多木制的工作台,上面安裝着老虎台,還有砂輪機什麼的,工匠們還造出了锉刀,老虎鉗,卡尺等工具。

    當然,這兒也有許多機床,但這些機床都是手動的。

     一些工匠正在工作。

    他走到一台車床旁邊觀看,這台車床的動力是一隻直徑三尺的木頭輪子,木輪外面套上了鐵制的加重輪,由一人轉動輪子帶動車床輪盤旋轉。

    陪同的工匠介紹道:“旋轉這隻輪子很費力氣,平均一個時辰就要更換一個人。

    ” 他又來到了鑄鍛車間,這兒擺放着七八隻坩埚,地上還有許多模範,有石範,泥範和砂範等。

    古代的鑄造方法有石型鑄造;陶範鑄造,也就是泥型鑄造;鐵範鑄造,也就是金屬型鑄造;此外還有失蠟鑄造和砂型鑄造等。

     他看見一名工匠用鐵鉗将坩埚中熔化的鐵水端過來,注入到砂型模範中,鐵水讓砂模發出了“嘶嘶”的聲響,還冒出了一絲絲藍色的煙塵,等鐵水冷卻後,鑄件就成形了。

    車間的另外一半,就像是個大鐵匠鋪,有好幾座爐膛,還有鐵砧,鐵錘等。

    幾名工匠正在“叮噹叮噹”地鍛打鐵件,這是在進行鍛造。

    由于沒有電焊,所有的武器零件都是一次成型,或是鑄造,或是鍛造,成形後經過打磨,最後烤藍。

     制造現代武器,除了要工匠,設備外,還得有材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鋼材。

    從漢代起,古人就學會了煉鋼,主要有塊鐵滲碳法,炒鋼法,灌鋼法,百煉鋼法,炒鐵滲碳法等,其中炒鋼工藝一般可煉制鍛鋼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