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都紛紛表示自己無辜:
喲!
楊警官回頭望着一座房屋,問道:“這裡是你家嗎?”待傻柱點頭确認後,他徑直走了進去。
周圍的鄰居互相對視了一眼,也都跟着走進了這家屋子裡,希望能目睹到楊警官找到一些重要的破案線索。
一進何家,楊警官就四下檢查了一下,劉慧珍在一旁說明情況:“所有的東西都被翻過,是我剛剛重新擺放好的(李好好幫着)。
”他點了點頭。
接着楊警官詢問:“顯然家裡進了人,夜裡你們為什麼沒發現呢?”劉慧珍搖了搖頭表示不清楚。
傻柱憨笑幾聲:“我們白天要工作,夜裡睡得非常死,根本就沒有聽到任何聲音。
”他似乎在說連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被繞過的。
會不會是有經驗的小偷?
楊警官心裡這樣推測着,然後走到了門邊,仔細查看了門栓,又繼續問:“今早起床時,門栓還好好的嗎?”
傻柱看着劉慧珍,劉慧珍即刻補充:“門栓一點也沒壞,還是完好的。
”
“隻是窗戶那裡有個小孔。
”但門栓完好?
這使楊警官更加感到驚訝,他又追問道:
“請問你确定今天早上門栓完好無損嗎?它是上了反鎖的?”劉慧珍肯定地回答是的。
噓!
真是個高手啊!
楊警官内心同樣震驚。
這意味着,小偷可能是先撬開門栓進來偷竊,離開前又将其恢複原樣。
這種操作實在令人費解。
當然,在當時的環境中,人們使用的門栓大多是木質的,小偷相對更容易打開。
但在偷走東西之後還能記得還原現場,這不是平庸的小偷所能辦到的事。
楊警官一頭霧水,再次查看了那個由劉慧珍所說的窗孔——隻是一個大約拳頭大小的小口,不注意可能就會以為這隻是被風吹開的痕迹。
從何家出來,楊警官腦海裡充滿了不解與疑惑。
原以為可以找到一些有價值的線索,結果卻發現整個案件錯綜複雜,如同一場迷局。
他在院子裡被寒風一吹,随即看見陽光落在屋檐上,立刻反應過來,朝着何雨水的房子指了指,問道:
“這間是哪位的住宅?”
何雨水站了出來。
“你們家是否有失竊情況?”楊工安進一步詢問道。
“确實丢失了一些東西,不少首飾被盜。
”何雨水代替前往前面院子登記的婁曉娥迅速回應。
聽到這裡,楊工安咂舌表示驚訝,并邁開步伐。
“我們去看看能否在你家找到線索!”
走進何雨水的房間,楊工安不由得眉頭緊鎖。
這房屋未免太狹小了。
這樣狹小的空間竟然能任由賊人在不驚擾住戶的情況下将财物盜走?
周圍觀望的村民們躍躍欲試想要一探究竟,楊工安立即阻止道:
“大家先不要進來,别把可能的證據給毀了!”
衆人隻好站在門口等候。
環顧屋内的陳設,一張寬大的床幾乎占據了房間的一半空間,其餘還有化妝台、書桌、餐桌和火盆等物品,使得房内顯得更加局促。
“女士,你夜晚休息時未曾聽到任何聲響?”他滿是不解地問道。
何雨水輕輕搖了搖頭。
奇怪了,通常來說,房屋寬闊時如果盜賊輕手輕腳進入而不被察覺尚說得通;但這房間如此緊密,如果盜賊真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并行竊,未免太過匪夷所思。
除非那個盜賊具備了傳說中的“輕功”。
如果不是因為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