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眼睛微擡,看向龍椅的位置。
皇帝坐的龍椅是用千年紅木雕刻而成,紅木顔色偏黑。
紅木龍椅前面放着紅木案幾,就這兩件家具放在二十二世紀。
那可就是價值連城,當然也是極其珍貴的文物。
劉章收回目光,如果長時間看着,可能會被禦史中丞記錄下來。
這可是他第一次參加朝會,他可不想被人當場抓住把柄。
他隻是短暫地瞥了一眼,他微微閉着眼想着紅木龍椅和案幾的價值。
禦史中丞觀察着文武大臣的言行,他隻是注意到劉章的目光看向龍椅。
他并沒有将劉章的行為記錄下來,也許隻是好奇。
看劉章又很快收回目光,他應該不會觊觎皇位。
至于他心裡怎麼想,禦史中丞不知道。
在場的文武大臣非常的謹慎,他們可不想因為一點失誤被記錄。
那太丢人了,再過一會,皇帝就會跟大臣議論朝政。
過去兩刻鐘之後,劉徹從側門進入宣室殿。
衆臣站起身來,他們擡手向皇帝行禮。
“臣等參見陛下,大漢萬年無期,陛下萬年無期。
”
衆臣一起喊口号,口号聲響徹整個大殿。
這種口号跟影視劇中“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意思差不多。
”
劉章親身體驗上朝,跟影視劇中感覺不一樣。
再看看皇帝的穿着,他穿着暗紅色龍袍。
漢朝皇帝穿着龍袍根據自己喜好而定,并不是特定一種顔色。
劉徹有時候會穿黑色龍袍,有時候會穿金色龍袍。
劉徹頭戴通天冠,他正襟危坐在千年紅木龍椅上。
他并沒有戴着像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琉冕,通天冠才是上朝皇冠。
琉冕主要在重要的祭祀活動中穿戴,劉章親眼見到皇帝上朝的穿着。
“衆卿免禮。
”劉徹輕擡手。
“謝陛下!”衆臣異口同聲答謝。
他們答謝完之後,文武大臣面對面而坐。
文官坐在東邊,武官坐在西邊。
他們手持笏,朝會正式開始。
朝會是嚴肅的,大殿之内一片寂靜。
沒有人交頭接耳,那麼接下來聽皇帝的講話。
劉章也會靜靜地聽着,今天他們有重要的事奏報。
如果劉徹問起,他會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最近匈奴派使者來大漢求和,匈奴主動向大漢示好,請求大漢和親。
”
丞相石慶向劉徹奏報,自從漠北之戰結束之後。
這兩年内,漢朝與匈奴沒有太大的戰事。
偶爾有一小股匈奴南下騷擾邊境,他們大多一無所獲。
匈奴在漠北過得并不好,伊稚斜不得不派使者來向漢朝求和。
這次和親與以往不同,匈奴這次沒有那麼強硬的态度。
他們跟漢朝無法再進行一場大規模戰争,可漢朝每年都會派兵去匈奴境内進行軍事行動。
匈奴被騷擾的苦不堪言,他們也嘗到了被欺負的滋味。
當年匈奴在漢朝境内很嚣張,如今他們自食苦果。
“三年前,匈奴派使者來和親,有不少大臣贊成和親。
三年後,匈奴又來請求和親。
諸位對此怎麼看?”
劉徹是不會同意跟匈奴和親,他倒要聽聽在場的文武大臣看法。
劉徹目光看向劉章,他的想法肯定很獨特。
隻是暫時沒有點他的名字,就看看其他大臣的反應。
劉徹又看向石慶,他作為三公之首,他應該有獨到的見解。
“匈奴來和親,你對此怎麼看?”劉徹問石慶。
“臣不贊同和親,如今大漢強,匈奴弱。
和親對大漢沒好處,更不能把和親的嫁妝送給匈奴。
”
石慶對匈奴痛恨,孝文帝和孝景帝時期,匈奴每隔兩三年就派使者來和親。
每次和親都送大量物資,匈奴是滿載而歸。
可苦的是漢朝百姓,如今漢朝國力強盛。
不用再跟異族和親,也不用再受恥辱。
“禦史大夫,對匈奴和親,你怎麼看?”劉徹問莊青翟。
“臣也反對,若是匈奴因和親不成開戰,大漢奉陪到底。
”
自從上次漠北之戰結束之後,漢朝所有人底氣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