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漠北之戰獲勝之後,滿朝文武更是底氣十足。
主戰大臣占據大多數,反對和親的也占多數。
自漠北之戰以後,漢朝折損戰馬數十萬匹。
各種物資消耗不計其數,也有人反對跟匈奴繼續作戰。
隻是他們不敢明說,怕皇帝發怒。
“匈奴派使者來和親,他們是想從大漢得到豐厚的嫁妝。
他們就可以恢複元氣,以後到大漢邊境搶掠。
”
莊青翟太了解匈奴,絕不能讓他們有翻身的機會。
最好給他們再來一次沉重打擊,雖然做不到讓他們臣服。
至少讓他們不敢輕易到漢朝邊境侵略,其他大臣也贊同莊青翟的觀點。
“劉章,你對匈奴和親有何看法?”劉徹問道。
“臣反對和親,更何況匈奴與大海有着血海深仇。
匈奴言而無信,這是世人皆知的。
”
劉章也反對和親,他是個主戰派。
匈奴這麼做就是緩兵之計,等他們緩過來了。
他們肯定會揮兵南下,在漢朝邊境肆意搶掠。
“恕臣直言,當年匈奴跟大漢和親。
他們還是照樣在大漢邊境肆意搶東西,傷害大漢百姓。
若是讓陳領兵出戰,必讓匈奴付出慘痛的代價。
”
劉章很想親自領兵打匈奴,而不是每次去打輔助。
雖然能取得幾場戰鬥的勝利,但也受到了制約。
就發揮不出他的全部能力,就像上次從北海一路西行。
再向南走,劉章率領的漢軍戰無不勝。
就是因為沒有頂頭上司的制約,他可以自由發揮。
如果給他三萬漢軍,絕對能輕松消滅十萬匈奴。
“劉衛尉,你多次打了勝仗。
也鼓舞了漢軍的士氣,若是你再次率軍打匈奴,可不要大意輕敵。
”
裝輕敵知道劉璋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太年輕了,也很容易驕傲。
“莊禦史是覺得他年輕氣盛,容易驕傲輕敵。
隻有敢打敢拼的年輕将領,才能獲得勝利。
”
說話的是張湯,他比較看好劉章。
莊青翟說的話似乎在針對劉章,他可沒有那麼好心。
張湯當然要幫着劉章,他跟莊青翟一直不對付。
劉徹并沒有阻止他們的辯論,就聽聽他們對匈奴和親的态度。
既然是朝會,在場的文武有言論自由。
隻要不是犯了大不敬,就不會治他們的罪。
劉章靜靜的聽着,這些大臣代表着各個家族。
除了周彭出身低微,其他大臣身份高貴。
他們讨論的是關于跟匈奴是戰是和,和親的利與弊。
這些大臣就算是在朝堂上争論,也很講禮,不僅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口才。
還要壓過對手,在場的衆人大多不贊同和親,大多是主戰。
“劉衛尉當初率軍由北海向西,太過于輕敵冒進,差點讓一萬多将士回不來。
”
莊青翟繼續針對劉章,為何不從北海以南返回漢朝。
“你并不知道當時的情況,隻憑你的想象來判斷。
數十萬匈奴堵住了我們的退路,你說我們要不要沖過去?”
真是不知實際情況,就知道瞎嚷嚷。
由北海向西,雖然路途難走,但好歹遭遇的敵人少。
“我把将士們一個不少地帶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不少戰利品。
當初左賢王率領十萬精銳騎兵在後面追,我也隻能帶着将士向西行軍。
”
劉章所做的一切對得起漢朝,也對得起一萬多将士。
“劉衛尉說得不錯,他把将士一個不少地帶回來了。
這堪稱奇迹,而且多場仗獲勝。
”
太尉趙沖雲也很佩服劉章,他能帶着一萬漢軍翻山越嶺。
不僅帶回來了大量戰利品,在行軍途中滅掉幾個王國。
還斬殺了不少敵人,更不可思議的是,随行的将士全部回來了。
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得到?西域諸國勉強臣服大漢。
就連霍去病和衛青都沒有做到,劉章卻做到了。
他還在燕然山和狼居胥山刻字,還有誰敢質疑他的戰績。
“匈奴使團近幾日就回到長安,這次由左賢王率領,要好好招待他們。
”
劉徹讓典客安排接待匈奴使團,另外,讓劉章應對匈奴使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