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 省城之行

首頁
    我就在老爸辦公室給省農科院打的電話,得到的答複很讓人振奮。

    他們可以提供意大利蜂和中華蜜蜂兩種種蜂。

    相關蜂箱、養殖技術都一并提供。

     我比較喜歡中華蜜蜂這個名稱,當下便訂購了兩箱。

     原本想多訂購幾箱,但農科院的接待人員聽我大緻說了情況,是沒有經驗的新手養殖,便熱情的給予建議說最好先訂購兩箱,等有了養殖經驗,再增加箱數。

    而且蜜蜂養殖一段時間後,會自然分群。

     老爸聽我打完電話,這才問道:“給誰買的?” “梁國成,就是梁經緯他爸。

    ” 其實不用加這個解釋,自家兒子都跑去人家家裡玩了兩天,焉能還不記得梁國成是何許人也? “梁家太窮了,整個楓樹大隊都太窮了。

    得想辦法讓他們脫貧緻富。

    ” 經過昨晚長談,老爸對我的認識更深入了一層,已經完全将我當成了可以平等對話的對象。

    聞言說道:“這個思路是對的。

    我看可以請省農科院的專家再下來做個調研,看看我們向陽縣到底有哪些地區适合蜜蜂養殖。

    搞一個方案出來,全縣鋪開。

    ” 我大為欣喜,贊道:“老爸,好氣魄,越來越像縣革委的一把手了。

    ” 老爸笑罵道:“什麼叫越來越像?我本來就是。

    ” “對對對,是我說錯話,該打。

    ” 說着,輕輕在臉頰上碰了一下。

     見我們父子倆開心地調笑,正在低頭整理文件資料的江友信也微微笑了。

    打從他幫大姐輔導功課以來,老爸越來越器重他,欣賞的神色幾乎都要寫在臉上了。

    不過貌似他和大姐之間,尚沒有什麼看得見的進展。

    這也難怪,大姐這時候還是高中生嘛,江友信可得小心翼翼。

    若惹惱了柳主任,卻不是玩的。

     得,找機會咱再撮合撮合他們。

     “既如此,那就不必麻煩梁經緯去省城跑一趟了。

    我自己去趟省城吧。

    正好順路送周伯伯回黨校。

    ” “這個主意不錯。

    ”老爸笑道:“我安排農業局的同志帶你一道去省城。

    開縣裡的吉普車去。

    ” “好咧。

    ” 聽說不用去擠那一步三搖,兩百多公裡走七八個小時的大班車,我高興得一蹦老高。

    不要說七十年代,便是整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老百姓出門難,坐車難都是一個全國性存在的大問題。

    而對于部分草根階層來說,曆史的車輪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這個問題也依舊未曾得到很好的解決。

     江友信笑着提醒一句:“主任,周老師搬家,該有些行李吧?一個吉普車怕是不夠。

    ” 我立即想起周先生那一屋子的書籍,那可是極其寶貴的财富,先生看得比命還重的。

     “嗯,這個,我叫縣革委辦公室派一台卡車。

    周先生是恢複了級别的副廳級幹部,可以享受這個待遇。

    也不能讓省裡的人說我們向陽縣太沒有情義。

    ” 堂堂縣革委主任調動兩台車子,原本無須向嚴玉成彙報。

    不過老爸習慣成自然,還是和嚴玉成打了個招呼。

    嚴玉成當然是點頭贊同。

     到周先生搬家的次日,縣劇團和麻塘灣大隊情形蔚為壯觀。

    倒不是說周先生有多少家當,也不是送行的人特别多,關鍵在于搬東西的人群裡,居然有縣委書記和縣革委會主任的身影。

    縣劇團的團長一聽這個事,頓時傻了眼,等他匆匆忙忙踢破腳趾頭般趕到周先生臨時居住的小單間外頭,已然人去樓空,隻能遠遠看着轟鳴的大卡車,吃一臉的灰塵。

     縣農業局此番赴省農科院公幹的同志是局長陳立有和一名姓嚴的股長。

    陳局長極有眼色,見嚴書記和柳主任親自幫忙搬家,立馬便猜到周先生身份非同尋常,半路上叫司機拐了個彎,回到農業局叫上一男一女兩名年輕職工坐上大卡車的駕駛樓,一并向大甯市進發。

    這兩名年輕職工,卻是陳局長叫到省委黨校給周先生布置新居的。

    先生和師母年歲都大了,大堆書籍和家居用品搬上搬下的,挺不方便。

    陳局長和嚴股長,貌似也不像是幹慣體力勞動的主。

    而吉普車司機和卡車司機,是屬于縣革委辦公室主任管的,他陳局長指揮起來自然不如指揮自己農業局的下屬那麼便當。

     事實證明,陳局長這個臨時安排十分富有遠見。

    車到省城,周先生到省委組織部報過到,再趕到省委黨校宿舍樓,已然是下班時分。

    好不容易找到總務處管後勤的一位幹部,這才拿到新居的鑰匙。

    想要黨校派人幫忙搬家,卻是有些一廂情願了。

     周先生家當少得可憐,就是書多。

    所幸書籍搬運起來相當方便。

    農業局四名幹部加上兩位司機再加上本衙内,不到一個小時就将家安置好了。

    周先生很是感激,招呼大夥在省委黨校的小餐廳吃了晚飯。

    餐廳的大師傅倒還是八年前的那位,一眼就将周先生認了出來,晃動着胖大的身軀,大呼小叫地和周先生見了禮。

    故人相見,自有一番寒暄感慨。

     陳局長辦事精細,次日尚不忙着去省農科院,一大早自省委黨校招待所起來,也不打發卡車司機回去,帶着兩個車,拉上周師母在省城亂逛,将一應需用的家具用品都購買其全,安置妥當,又忙碌了一天,才算諸事順就。

     到得第三日,這才辭别周先生夫婦,去省農科院公幹。

     想着日後再也不能經常與先生相見,離别之時,我着實傷感。

    師母摸着我的頭,流了半天眼淚,甚是不舍。

    他倆沒有子女,這兩三年裡,将我當親生兒子般看待,感情深着呢。

     “小俊,你天資聰穎,前程遠大。

    日後行事要小心謹慎,不可恃才傲物,緻招禍端。

    ” 周先生望着我,緩緩說出了臨别贈言。

     我紅着眼睛點點頭,退後一步,跪下來,規規矩矩磕了三個頭。

     “小俊,有空就來家裡玩呀……” 吉普車已經開動了,師母還追着車子喊。

     那一刻,我竭盡全身力氣,才算是勉強将眼淚忍了下來。

     省農科院的人非常熱情。

    去年年底他們幫助向陽縣搞大棚養殖和防空洞蘑菇培育成功,成為農科院的一大成績,得到省革委主管農業生産的領導表揚,大家很是興奮了一陣子。

    如今向陽縣的同志再度上門請求幫忙,自然不能推拒。

    省農科院的馮副院長甚至親自接見了陳局長一行,對向陽縣重視農業科技的态度大加贊賞。

    當即指定兩名蜜蜂養殖方面的專家帶着四箱中蜂和一大堆養殖技術的資料與我們同車返回向陽縣。

    其中兩箱是我為梁國成買的,另兩箱專家用作講課示範之用。

     陳局長知道我是柳主任的兒子,私下跟我說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