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三人組

首頁
    薩博尼斯和彼得洛維奇的健康狀況都有些問題,而且是不小的問題。

     薩博尼斯在1986年在西班牙備戰世錦賽時遭遇了嚴重的腳踝傷,休養一段時間後他在俱樂部的比賽中拉傷了右腳跟腱。

     接着在國内聯賽的決賽中他在沒有完全康複的情況下強行複出,幫助球隊拿到冠軍,這導緻的跟腱傷勢惡化。

     很多傷病都是疲勞累積的,1987年在蘇聯隊備戰歐錦賽期間,薩博尼斯的跟腱完全撕裂,這是非常嚴重的傷病。

     接着在康複期間,他又從樓梯上摔了下來,導緻了跟腱的二次撕裂,這讓他的傷病雪上加霜。

     之後他進入了漫長的恢複期,期間他曾來到波特蘭進行手術治療,接受美國最先進的醫療服務。

     原本開拓者的隊醫要求他休息一年半的時間,這讓他會錯過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

     結果,奧運會之前,薩博尼斯宣布自己将參加奧運會,不過是以觀衆的身份在場邊看球。

     可是等他真正歸隊後,在可以上場對抗的情況下,國家隊還是毫不猶豫的将他派上了場,在他蹒跚腳步的幫助下,蘇聯最終拿到了至高榮譽。

     為此美國教練約翰-湯普森大罵波特蘭開拓者,說他們幫助薩博尼斯手術治療的行為屬于資敵。

     你們已經有一個中國來的超級中鋒了,又搞個蘇聯超級中鋒,還幫着他擊敗美國隊,你們還是不是美國球隊? 因為美國隊在1988年漢城的失敗,到1989年,美國推動國際籃聯允許職業球員參加奧運會、世錦賽。

     這一舉措客觀上推動了薩博尼斯、迪瓦茨等一大批歐洲球員來NBA淘金,因為他們不用再擔心加入NBA球隊就無法為國效力了。

     但薩博尼斯因為一系列的傷病、強行複出,導緻他的健康狀況很不樂觀。

     在1988-1989賽季中,他在聯賽裡再度受傷,不僅僅是跟腱,他還患上了慢性膝痛,腳踝習慣性扭傷以及腹股溝的問題,這讓他的雙腿變得脆弱,彈跳、移動都受到影響。

     他的膝蓋綁上了兩個特制的護膝,他很少能再像1986年之前那樣飛天扣籃了。

     來到波特蘭後,醫生例行對他進行了健康檢查,發現他的腿傷痕累累,也就比當年的比爾-沃頓要好一些,和甘國陽這種從沒大傷過的人是沒法比。

     所以薩博尼斯對自己的憂慮并非單純的不自信,他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很了解,他對NBA的密集賽程非常擔憂。

     好在開拓者目前已經建立了一個相當完善、謹慎的球員健康評估機制,一個球員是否适合登場,他們會給出最為穩妥的建議,把球員健康放在第一位。

     NBA賽季确實漫長,但開拓者充裕的人員配置,能給球員休養生息的時間。

     再說了,開拓者還有NBA第一老黃牛,場均登場40分算少的鐵人阿甘,他們的内線完全不用擔心無人可用。

     和薩博尼斯相比,迪瓦茨的健康狀況是很好的,他是薩博尼斯的平替,迪瓦茨的問題是:他還沒有服南斯拉夫的一年兵役,這會給他打球帶來一些麻煩。

     而彼得洛維奇已經服過兵役,但他的身體在夏天出現了一些狀況。

     彼得洛維奇和薩博尼斯不同,同歲的他之前很健康,沒有大的傷病。

     在來波特蘭之後,他根本閑不下來,他對遊山玩水沒興趣隻想找個地方打球。

     結果在波特蘭社區大學體育館訓練時,突然感到背部疼痛,是那種無法活動的疼。

     一同訓練的訓練師将他送回公寓,接着通知隊醫,對他進行全面檢查,了解疼痛的來源。

     一開始醫療團隊認為彼得洛維奇是坐骨神經痛,隻要進行微創手術就能好起來。

     但是經過更為細緻、全面的檢查後,波特蘭地區著名的日裔神經外科醫生卡爾文-田邊認為,彼得洛維奇的椎間盤出現了問題,裡面的一些碎片壓迫神經,導緻背部和腿部的疼痛。

     韋斯特在得到相關信息後,要求立刻對彼得洛維奇進行手術治療,确保他在休賽期能夠好好養傷,早日恢複。

     于是,卡爾文-田邊操刀了彼得洛維奇的手術,清理他椎間盤的一些骨頭碎片。

     在手術過程中,田邊醫生發現他的椎間盤上有一個囊腫,這個囊腫壓迫了彼得洛維奇背部的一根神經,是導緻他背部持續疼痛的元兇。

     在處理掉碎片和囊腫後,彼得洛維奇背部的疼痛和腿部的不适都消失了。

     和薩博尼斯一樣,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休養生息,為新賽季做準備。

     因為手術的原因,他錯過了開拓者7月份的夏季聯賽訓練營,隻能在場邊看着隊友們訓練比賽。

     薩博尼斯受到了同樣的待遇,他們都隻能在場邊看着,醫生給他們的建議都是休養。

     隻有迪瓦茨可以參加比賽,和新人們一起适應NBA的對抗環境。

     這種場面很奇怪,在歐洲,南斯拉夫和蘇聯男籃可以說是死對頭。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蘇聯和南斯拉夫是最為強勁的對手。

     彼得洛維奇是南斯拉夫的得分王,而薩博尼斯是整個奧運會的籃闆王。

     雙方在小組賽中首場相遇,當時蘇聯隊大比分落敗,76:92,輸了16分。

     這個分差在40分鐘上下半場的FIBA比賽中還是比較誇張的,尤其是雙方實力這麼接近。

     這場比賽薩博尼斯隻拿到11分,他還沒有從跟腱傷勢中恢複,開拓者醫生建議他不要上場。

     為了金牌和勝利他還是登場了,結果首戰表現掙紮,輸給了宿敵南斯拉夫,薩博尼斯非常沮喪。

     但後面薩博尼斯和蘇聯隊越打越好,在關鍵的半決賽他們幹掉了美國隊,薩博尼斯13分13個籃闆球,他在三秒區的防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外線球員很難殺入内線得分,超級新星丹尼-曼甯全場一分未得。

     接着,蘇聯隊在決賽再遇南斯拉夫,這次薩博尼斯沒有留情,他摧毀了迪瓦茨,摧毀了南斯拉夫的内線,他拿到了20分15個籃闆球,一雪前恥,率隊拿到冠軍。

     這場比賽彼得洛維奇拿到了全場最高的24分,但無濟于事,他的突破屢屢被薩博尼斯破壞。

     迪瓦茨在薩博尼斯面前更是頗為狼狽,被薩博尼斯在頭上扣籃,在進攻中被薩博尼斯大帽。

     這場失利讓兩人非常失望,更是牢牢記住了薩博尼斯這個蘇聯巨人。

     沒想到,現在三個人成為了隊友,一個在場上比賽、訓練,兩個坐在場下發呆。

     薩博尼斯和彼得洛維奇略顯尴尬,他們語言不通,而且都是沉默寡言的性格。

     偶爾想說兩句,往往一方開了個頭,另一方就不知道該說什麼,接着又是沉默。

     兩人和周圍的美國球員也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大部分簽了短合同的新人在球隊的時間都不會長。

     雖然不怎麼說話,但兩人的關系不差,在88年奧運會的時候,他們作為對手在場下碰過頭。

     奧運會決賽後組委會安排藥檢,兩人被分配在了同一個房間,巴克沃爾特和甘國陽一起去看的比賽。

     巴克沃爾特非常擔心剛剛打完比賽的他們在裡面會發生沖突,進而影響日後在開拓者的合作。

     但藥檢結束後他們并肩從房間裡走出來,臉上的表情很正常很輕松,薩博尼斯還請彼得洛維奇喝了一紮啤酒。

     三人組裡,年齡最小的迪瓦茨是沉默寡言二人組之間的最佳粘合劑,性格開朗、活潑的他是三個人裡英語最差勁的,可是他話最多,最喜歡開玩笑。

     面對老對手薩博尼斯,迪瓦茨并不抵觸,相反兩個巨人相處的很好。

     薩博尼斯能參加一些簡單的對抗性訓練,裡克-阿德爾曼允許他參加戰術訓練。

     兩個斯拉夫巨人會在訓練館裡一對一鬥牛,互相交流經驗。

     因為迪瓦茨的加入彼得洛維奇話也會多起來,他們有共同的話題:籃球。

     之後就形成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