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冠軍的心

首頁
    一個球隊在建隊策略上,大緻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戰略層面,你這個球隊是内線為主還是外線為主,進攻為主還是防守為主,打快還是打慢,打反擊還是打陣地。

     這些都是根據球員配置,教練風格,還有球隊所在城市的整體氣質來決定的。

     一旦定下來,輕易不會更改。

     一旦更改,說明球隊進入重建。

     第二個層面就是戰術套路層面,五個球員在場上打什麼套路,怎麼跑,怎麼配合,怎麼分配球權。

     防守端用什麼策略,包夾還是單防,是否換防等等。

     這些需要教練指導,球員在場下大量訓練,場上很多比賽磨合。

     戰術套路往往根據戰略來确定,随着籃球技戰術發展會不斷豐富、改進,但大方向不會變。

     第三個層面就是技戰術細節,細節這個東西可就多了。

     比如同樣是擋拆,不同的掩護細節,效果就完全不同。

     還有諸如球員之間的距離把控,球員在場上的某個決策選擇,傳球的方式,跑位的速度,防守時的手部動作等等。

     細節是無窮無盡的,而這些看似不顯眼的東西,往往能決定比賽的成敗。

     像開拓者這種成熟的冠軍球隊,戰略上是不會更改了。

     他們是一支攻防兼備,總體而言進攻更強一些的攻擊性球隊。

     球隊風格沉穩、堅韌、果決,擅長第三節決勝,關鍵時刻進攻效率奇高,進攻爆發力強,防守韌性好強度一般但變化多端。

     戰術套路上,傑克-拉姆齊擅長一切以中鋒、大前鋒為核心的策應戰術,以後場球員為核心的套路較少。

     根據球員配置,每個賽季都會有側重點和變化。

     85賽季典型戰術套路是甘國陽順下後的接球沖筐和前場籃闆。

     86賽季的三高,87賽季随着沃頓、湯普森衰退,甘國陽單打挑大梁,結合範德維奇、波特、德雷克斯勒的弱側接球攻筐等等。

     不同側重點反應了球員實力、狀态的變化。

     但總的戰術套路變化不大,一個球隊有那麼十幾套拿手、默契的戰術配合,已經足夠用了。

     一般再留幾手平時不怎麼用,關鍵時刻用得上的邊線球戰術,打到關鍵時刻就能發揮作用。

     像開拓者這種,什麼戰術都不管用了,還有一個兜底:把球給阿甘。

     也不用管阿甘在不在低位,反正他三分也能投,讓他打就完事了。

     所以,在戰略、戰術上,開拓者這種冠軍球隊能變動的已經不多,真正能提升和變化的,就是細節。

     兩減一增,本質上就是細節變化,同時增加一些戰術套路。

     當然這些細節不是突如其來的,都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快攻減少,85賽季開拓者有大量的快攻。

     德雷克斯勒、範德維奇,包括甘國陽也有大量快下。

     甘國陽1985賽季的後場籃闆數是目前生涯巅峰,後面兩年一年比一年少。

     不是因為他籃闆能力下降,而是球隊快攻少了,德雷克斯勒和範德維奇分走一部分籃闆球。

     到1987賽季,開拓者已經不是聯盟典型的快攻球隊了,他們陣地戰更好。

     還有傳球減少,1986賽季是開拓者傳球、助攻數的頂峰,1987賽季随着甘國陽開始單打,傳球本就在減少。

     三分球更不用說了,開拓者是三分運用最多的球隊之一。

     所以,拉姆齊和貝爾曼不是突發奇想,給球隊定了三個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規矩,讓大家照着這些原則去打。

     而是總結了前面三個賽季的球隊和聯盟戰術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強化這些細節要求,以期球隊戰力能進一步鞏固提升。

     不過真正在執行時,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訓練營期間,季前賽正式開始,球隊根據新的原則執行比賽。

     結果他們在季前賽的表現并不好。

     德雷克斯勒喜歡快攻,今年夏天他變得更強壯,快攻能力顯著提升。

     現在球隊要減少快攻多打陣地,讓他在比賽時很不舒服。

     本賽季是德雷克斯勒的合同賽季,他當然想打出好的數據,有利于自己拿一份更大的合同。

     上個賽季他已經進不去全明星了,這個賽季他渴求爆發。

     可是減少快攻像給他上了一層枷鎖,有種有勁使不出的給感覺。

     德雷克斯勒知道,這三個細節原則都是為阿甘制定的。

     減少快攻,因為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