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兩減一增

首頁
    甘國陽的話緩解了拉姆齊的焦慮,讓他腦子清晰了很多。

     拉姆齊當然知道,任何戰術都不可能是把球給某個人就能解決的。

     單打多并不意味着戰術要求低,很多時候怎麼把球交給那個能單打的人,也是戰術環節的一部分。

     阿甘是中鋒,不是後衛,他很難像喬丹那樣從後場就開始拿球自己幹(阿甘:也不是不可以),一個戰術素養低的球隊,是沒辦法很好給中鋒喂球的。

     或者反過來說,任何一個球隊,如果想圍繞内線建隊,打造進攻體系,戰術素養絕對不能低。

     隻有馬刺、掘金那種以後衛、鋒線為主導的進攻,才能玩自由式,這是球員特點決定的。

     上個賽季,甘國陽和拉姆齊一直在努力讓單打和團隊戰術有機結合起來。

     為了調動全隊的戰術積極性,甘國陽單打有三三制原則,接球後處理球時間不超過三秒鐘,運球最好不超過三下,一場比賽在低位的進攻手段不超過三種。

     還有他的助攻,分配球能力,都來到了新秀賽季以來的最佳,都是為了更好的給團隊進攻做貢獻。

     雖然阿甘總是一副“把球給老子你們什麼都不用幹”的樣子,但那是為了給大家信心,他是那種地球快爆炸,還能擠出一個小笑話來撫慰你,告訴你沒事的那種人。

     背後他練的比誰都苦,想的比誰都多,每個賽季他都有改變,都有進步。

     新秀賽季他在内線打的像摩西-馬龍,到第三個賽季打完,他幾乎沒有摩西的影子了,他成為了他自己。

     拉姆齊注意到,甘國陽比之前更重,更強壯了。

     夏天他一定在瘋狂的訓練,新賽季他肯定會有更加出色,更加驚人的表現。

     想到這些,拉姆齊讓自己振作起來,他拉着貝爾曼加班加點的看錄像,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不斷結合過去的曆史經驗,試圖為球隊新賽季定下基調。

     這個過程對拉姆齊來說很痛苦。

     他的體能不存在問題,精力也沒問題。

     問題出在他的觀念上,問題出在他曾經固守的思想上。

     看着貝爾曼給出的數據統計,看着上個賽季的比賽錄像,還有貝爾曼剪輯出來的更早的錄像,兩人經過反複讨論、訓練實驗,得出一個結論:他們要推翻不少過去奉為圭臬的戰術原則。

     在經過一周時間的加班加點,痛苦思考、辯論、争吵,以及淩晨三點多打電話給康甯漢姆,給皮特-紐維爾之後,拉姆齊做出了決定。

     在訓練營上,他和迷茫了一周時間的開拓者球員提出了新賽季的戰術要求,簡單總結為三點: “減少快攻,減少傳球,增加三分。

    ” 兩減一增。

     大夥兒聽到拉姆齊的話都有些蒙圈,這還是傑克博士嗎? 甘國陽小聲問道:“戰術要求不是把球給阿甘嗎?你在說什麼,傑克。

    ” 拉姆齊給了甘國陽一個白眼,接着他和鮑比-貝爾曼一起解釋了兩減一增的用意。

     減少快攻,意思是除非有絕對把握的快攻反擊機會,否則就不發動快速反擊,而是轉為陣地戰。

     80年代一場比賽,快速反擊的次數可能在15到20次左右,有些對手實力差,或者面對掘金,快速反擊能到20次以上。

     傑克-拉姆齊曾經判斷,如果一場比賽你能順利的打30次以上快攻,這場赢球的概率會非常大。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快攻在NBA比賽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高得分效率的保證。

     拉姆齊一直是快攻的堅定支持者,以在場邊大喊“跑跑跑”而著稱。

     但在80年代末期,随着防守一步步加強,身體對抗越來越出色,快攻的成功率在下滑。

     反倒是陣地戰,當你有阿甘這樣的單打高手時,效率不會比快攻差多少,而且殺傷力還強。

     所以他要求将一場比賽的快攻次數,降到10次左右。

     第二條,減少傳球。

     除非隊友有非常好的機會,或者戰術安排了某人持球攻擊,持球人要減少無意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