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章 少就是多

首頁
    第四場自己是不是可以轉換一下思路。

     大部分球員,都是主場發揮更好,他們在主場更放松,環境更熟悉,尤其是年輕球員。

     有些年輕球員到了客場簡直不會打球,在主場倒是能和對手過兩招。

     像柯西、霍納塞克這樣的年輕人,原本在主場可以有更好的發揮。

     但因為全隊都以他為絕對核心,使得他們在賽場上的想象力、表現力都被遏制了。

     霍納塞克、庫裡基本沒有得到登場機會,而柯西上場後也是防守工兵,進攻端除了吃餅機會很少。

     從日常的訓練,常規賽,甘國陽能覺察到,他們的天賦不止于此。

     像霍納塞克,這個不起眼的家夥,在弱隊或許能混個首發,從賽季初到賽季末他的進步非常大。

     甘國陽不希望這些有天賦的隊友,最後都和戴爾-埃利斯一樣,去别的球隊發光發熱。

     隔天甘國陽參加球隊的賽前訓練,和鮑比-貝爾曼溝通了第四場的策略問題。

     “第四場我們應該做一些變化。

    我可以當做誘餌,更多的策應和傳球,自己少打,多給其他人創造機會。

    我們需要一場全隊發揮的勝利來鼓舞士氣。

    如果第四戰主場再丢,局面對我們就太不利了。

    ” 甘國陽主動提出自己少打,一來給更多人機會,二來迷惑湖人,出其不意,三來自己也可以休息,緩一口氣。

     貝爾曼認為甘國陽的想法有道理,便和傑克-拉姆齊進行的溝通。

     教練組在賽前準備會議上反複讨論,拉姆齊認為這麼做風險很大。

     大部分教練随着系列賽深入,用人都是越來越保守,前面發揮不好的球員,後面基本就不給機會了。

     打到第六、第七場,雙方輪換用盡,有可能會出現六人、七人輪換這種比較極端的情況。

     不過拉姆齊是個在用人上比較大膽和不拘一格的教練,1977年那支開拓者是史上最年輕的總冠軍。

     那支開拓者平均年齡24歲,全隊有3個新秀,3個二年級菜鳥,2個三年級球員——包括他們的核心比爾-沃頓。

     季後賽12名球員出場次數全都超過10次,核心輪換都是這些三年級、二年級的菜鳥,拉姆齊充分挖掘了他們的潛力。

     所以他是敢于使用新人的,絕對不是用人保守的教練。

     在認真的思考後,拉姆齊認為,這幾場開拓者對甘國陽的依賴确實太過于嚴重。

     一旦甘國陽這個點發揮一般(甘國陽所謂的一般,30分15個闆),或者因為某些因素無法登場,開拓者剩餘陣容就不知道怎麼打了。

     七場系列賽,你不能每場赢球都靠着甘國陽40多分拿下,其他人必須能站出來,給湖人施加壓力才行。

     否則湖人的緊箍咒會越收越緊,打到後面開拓者會越發艱難,湖人的陣容潛力确實比開拓者更大。

     在長時間的讨論和推演後,拉姆齊給出了意見:同意貝爾曼、甘國陽的策略,第四場要打湖人一個出其不意。

     但是拉姆齊提出了一個條件,他說:“為了保證萬無一失,阿甘的上場時間要增加。

    反正他傳球策應,減少進攻,應該不累。

    ” 甘國陽從貝爾曼那裡聽到拉姆齊的條件,差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麼?因為我要少打,所以我要多打?” 貝爾曼點點頭,道:“沒錯,就是這樣的,少就是多,我認為沒問題。

    ” 甘國陽内心不禁朝着教練組豎起了大拇指,你們的理論真是牛,無懈可擊!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