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開始琢磨着到莊子上的事兒了。
反正眼下長安城沒有什麼正經事要做,去莊子上就挺好。
哪怕是在莊子上給泾陽王蓋蓋作坊什麼的呢?
今年,那邊還是要動工的吧。
泾陽王在莊子上,肯定還是要有動作的。
匠作監這邊的動靜不算小,太仆寺的官員離開之後,消息也就傳開了,當然,也隻是在匠作監和太仆寺這兩個地方内部傳開了。
匠作監這邊的官員罵太仆寺那幫人沒腦子。
跟牲口打交道把腦子都給養壞了。
但是轉念一想,算了,不能這麼罵了,将來指不定還要跟他們打交道,别把自己給罵進去了。
而太仆寺的人回去之後,趕緊将這件事的重要程度提升上去。
省的到時候真的闖出禍來。
也不能因為幾個番邦人,去得罪同僚。
太仆寺的這些官員,也隻是敢在小事情上拿喬,平常卡點這個,卡點那個。
但是在這種大事上,他們不敢犯糊塗。
不為了自己,也得為了家人着想。
閻立德在去泾陽縣莊子上的路上的時候還在想,當初自己就應該留在臨颍,跟姜确一塊在那邊幹活。
這會兒估計也能落得輕松。
臨颍縣那邊的工程,正兒八經的負責人就四個。
姜确總領,杜構協助,馬周處理雜務,王玄策在旁學習。
當年馬周也是這麼過來的,王玄策自然不能免俗。
如果還要再加上一個的話,那就是臨颍縣令孫龜年了。
這家夥對服務器的事兒也上心,知道這地方建好了之後對整個臨颍縣的百姓都有好處,所以每日府衙裡的事情忙完了之後必定要去工地上走一圈,詢問是否有需要幫忙協助的事情,臨颍縣這邊人,他能夠調動一些。
便是周圍郡縣的,他也能說上幾句話。
他是真的想幫忙。
他也想臨颍縣趕緊重新恢複往日的生機。
但凡在臨颍縣受災之後來到這邊,幫着百姓過日子,親眼見過災後的慘狀,在這邊做官,想做個壞官都難。
因為百姓實在是沒油水,就吊着一口氣活不下去的滋味兒了。
還是幫着他們活下去吧。
百姓都死了,且不說官位就沒了,命都保不住。
李複這邊回到莊子上沒兩天,孫思邈就不住在宅子裡了,搬進了書院裡。
書院後頭專門給先生們建造的宅子,尚且有空閑,孫思邈就在那裡安家了。
至于書院,單獨給孫思開辟出一個院子,離着藏書的臨時圖書館很近。
白天孫思邈就可以在那裡靜下心來研究着作他這大半生的心血了,或是整理記錄,或是謄抄,或是,編撰成書冊。
李複吩咐造紙作坊那邊,專門給孫思邈送了不少好紙過去,連筆墨都是最頂尖的。
他記錄下來的資料,哪怕是手稿,也是價值千金的。
李複開始忙着準備喬遷宴的事。
之前給宮中送消息,詢問太上皇,這喬遷宴該怎麼安排。
李淵的意思是,讓欽天監算個好日子,先自家人辦一席,若是有朝中關系好的,再辦一席,而後家宅内,關起門來,讓手底下的人也熱鬧一回,畢竟李複是主君,主君家有喜事,也不能忽略了手底下的人。
李複表示明白了。
從欽天監拿到日子之後,回到莊子上,就要開始準備了。
事情不算複雜,但是十分繁瑣。
不過好在有老趙小桃在旁協助,倒也不累。
老宅子這邊,李複經常用的東西,都已經送到新宅子裡布置下了。
就是庫房那邊,老趙拿不定主意。
“庫房就不用動了,等後續的再來,再送到新宅子裡。
”李複思索着,皺着眉頭:“本來正常情況下庫房就不太夠用。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新宅子庫房的地窖挖的比老宅子都深。
都可以說不能是叫地窖了,得叫地室了,地面收拾的十分周正,正兒八經的鋪的地闆磚,粗壯的承重的柱子上方搭建着橫梁,橫梁上還有支撐,橫梁中間,木闆鋪設的天花闆。
雖說簡陋了一些,但是畢竟是地室,足夠了。
從庫房裡往下面走一段,就是一層,走到邊角,還能看到往下走的樓梯。
地下室挖了兩層。
而且每層面積都不算小。
之前看過老閻的圖紙,地下的庫房跟地上的房屋,都是錯落着來的。
蓋房子的地方,底下正兒八經的是實實在在的。
而且挖地室,也是在庫房這片院子裡,不會挖到其他地方的底下。
庫房院子可不小,而且加上周圍的各種設施,包括後花園,那地底下的操作空間加起來,就不小了。
地室通道的設置也是有講究的,地室通風好不好,大多都依靠通道的位置和角度。
通往地室的通道基本都是弧形或者是傾斜的,利用自然空氣的流動,地室也會連接到建築的底部或者是側面的小洞口,以便于外面空氣進行交換。
地底下的溫度比地面上高,那地面上的熱氣就會流導入地室當中。
這也是利用了熱空氣具有較小的密度的原理,冷空氣會順着地道流動,從而進入地室之内,這樣的氣流運動還會帶走地室内潮濕的空氣,使得裡面更加幹燥。
因此,在二層的地室的通道兩側,設置有水槽,通過水的蒸發帶走部分熱量,降低二層地室的溫度,這樣,一層的溫度就會比二層更高一些,空氣也能順利的進入到二層地室内。
匠作監的官,沒兩把刷子,幹不了。
要麼怎麼就比太仆寺的那幫人聰明呢。
李複這會兒已經住進了新宅子裡。
畢竟需要操持的事情,全在這邊,其次就是老宅子那邊能弄過來的東西,都已經在這邊了。
其餘的,在老宅子裡倒是原封不動的,老宅子那邊留着幾個仆從時常打掃着就是了。
新宅子這邊的話,地方大,現在就算是将仆從調派過來,也是覺得宅子還是有些空蕩蕩的。
不過人手方面,暫且夠用。
這邊又不舉辦什麼大型的宴飲,平日裡二十幾個幹活的仆從,就夠用了。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