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0章 問題

首頁
    裡就不一樣了,後續想要擴張,可就給局限住了。

    ”李複說道:“所以,不如一開始麻煩一些。

    ” “甚至,就目前這點事兒,也算不上麻煩,之所以事情鬧的動靜大了,本身也不是蓋作坊的緣故,無非是長安城裡人多嘴雜,心裡藏這事兒的人多,所以他們看什麼,都覺得非同尋常,都想要追根問底。

    ” 事情本身很簡單,隻不過是人的心思複雜了些,所以看簡單的事情也能看出諸多複雜來。

     就是這麼個道理。

     李複也是拐着彎的罵人了。

     一幫閑的蛋疼的人,正兒八經的朝政不去關注,不去處理要緊事,城外這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他們倒是放在心上了,甚至拿到朝堂上去說。

     怎麼着,朝堂上衮衮諸公一天天閑着沒事兒,在朝會上就議論城外多了個作坊的事嗎? 李二鳳生氣也是應該的,沒有一氣之下罷免這些閑着蛋疼的官員,也算他脾氣好了。

     可幹點正經事吧。

     “經過今日,朝中不會再有什麼言論了。

    ”房玄齡笑道:“朝中無言論,但是不代表長安城裡,事情就這麼平息了,我估計,還是會有好事者,想要探聽作坊的事兒,本身作坊也隻是個正常的作坊,但是關于棉花的事情,我想,應該會有很多人感興趣。

    ” “是啊,畢竟,大唐與高昌國通商之後,大批量的棉花進入關中,這也是一筆買賣。

    ”杜如晦思索着:“殿下的莊子上也種了棉花,一旦發現這棉花當中有利可圖,怕不是要有一部分土地,都要被種上棉花了。

    ” 這才是讓他們兩人憂慮的地方。

     土地産糧食才是最主要的,一旦種植棉花變得有利可圖,那麼,手握大批量土地的地主,可就要将糧食,都換成棉花來種植了。

     糧食對于朝廷來說,可是至關重要的。

     順着杜如晦的話去想,李複也想明白了杜如晦的擔心。

     農作物,經濟作物。

     如果說糧食的産出有富餘,拿出一部分土地來種植棉花,也未嘗不可。

     中男和丁男每人受田100畝,其中包括口分田80畝、永業田20畝;老男、笃疾和廢疾受口分田40畝,寡妻妾受口分田30畝;如果沒有丁男,以老男、笃疾(重病、不治之病)和廢疾為戶主的,每人另受永業田20畝;雜戶受田同于百姓。

     在一家人有足夠多的土地,正常産出的糧食足夠一家人溫飽還有富裕的情況下,也可以勻出一畝兩畝地用來種植棉花,除卻滿足自家人用之外,還能出售。

     這當然是好事。

     不過,這說的可是正常情況下。

     而大唐,多的是不正常情況。

     比如說,自家土地被高門大戶所兼并,淪為佃農。

     再比如說,為了避免交稅,将自家土地挂靠在不用交稅的人家....... 李複沒有看過戶部的統計,所以對這種情況了解的不多,也不知道這種情況占比有多少。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