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章 “先進”文化

首頁
    點,至少越冬地裡還要種東西。

     廣州也是南方,傅璟佑以為和老家情況差不多,結果後面下火車直接懵了。

     熱呀。

     熱得額頭大汗直滾。

     天氣溫度跟平常的春末、初夏似的。

     脫了軍大衣也不頂用。

     把中間的夾衣也脫了,就穿着最裡層的背心和薄褂子才覺得好過許多。

     不論是過來辦公,還是回鄉探親過年,從北邊趕往這邊的人,大多都跟他一樣。

     早早地就脫了厚實的衣服。

     傅璟佑初來乍到,落地雙腳站踏實了,才對這邊的氣候天氣情況剛有了解。

     他抱着厚大衣倒是不突兀。

     不過對比那些事先有所準備,下車前就用繩子把棉襖等厚實衣服捆紮好背在背後的人。

     他沒準備繩子,隻能在車站的長椅角落把軍大衣卷着疊一疊。

     跟平時在家抱閨女似的,長臂把軍大衣抱在右側肩窩、胸口,正好壓住褂子裡側揣錢的口袋。

     火車站裡人山人海,出了車站,照樣嘈雜熱鬧。

     之前夜裡八九點上的車,到這邊時,已經是兩天後的淩晨四五點。

     就是這個點兒,天幕還幽藍着。

     路旁一些立着的竹竿和木樁上,卻有簡單的走線,拉起了一個個昏黃的燈泡。

     愣是在冬季的破曉之後,染出初陽的顔色來。

     跟在人群後面沿着主道往外走,傅璟佑眼睛一路掃視。

     擺小桌的面攤,擺過鍋爐賣油條、鹵蛋的早點攤。

     還有直接在地上鋪墊蛇皮袋,擺着襪子、毛巾等小商品賣的小販。

     諸多重重。

     叫喊、叫賣聲不斷。

     都是過去不曾見過的景色。

     國營市場業務員可不會像這樣吆喝。

     都是你要買什麼你就買,不買拉倒的那種。

     這些人明顯是幹的私人營生…… 傅璟佑狐疑環視,有點沒明白過來,這個經濟政策到底推動的是什麼? 這種街頭明目張膽地叫賣,難道就沒人管嗎? 路旁有年輕的小夥子,也有年紀大的叔伯、嬸子和嫂子,口音各不相同,吆喝的内容也不相同: “嘿,襪子,純棉的,老闆看一看,看一看?” “葉兒菜清湯面,二兩糧票兩角錢一碗,兩碗送半個雞蛋咧!” “油條兩分錢一根,鹵蛋五分錢一個,裡頭的大湯罐裡還有綠豆湯、豆漿,比國營飯店的便宜,裡面有地兒,進來坐……” 賣襪子的是個矮個兒的小寸頭。

     年輕人受時代文化影響,大概接觸過來往的港島人,所以學了一些“先進”的文化。

     沒見他喊過什麼同志,老闆、大哥的,卻是一口一個。

     目前階段,廣州本土這種叫法,私下無傷大雅。

     可火車站人流湧動,人們來自五湖四海。

     好多地方還在搞反資本的那一套。

     别說買那小寸頭的東西。

     光是聽見他對人的稱呼,行人就紛紛揮手避之不及。

     生怕被扣上什麼帽子…… 傅璟佑對那小寸頭手裡雜七雜八賣的東西,挺感興趣。

     但是剛過來,還不明局勢,也不好上前打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