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1章 木炭

首頁
    木炭是燒烤攤上最為常見的材料之一。

     現在人們大都去外面攤上吃燒烤,或者三五好友戴上爐竈炊具來個戶外野餐。

     電商的發展讓我們可以通過線上渠道購買食材和簽子、木炭等一系列物料。

     王利民介紹,二十多年前在他們年輕的時候燒烤其實就已經很流行了。

     他還跟朋友合夥開過燒烤攤,不過最後因為分配不均,兩人鬧了個不歡而散。

     那時候他們為了降低成本,就是自己燒制木炭。

     店裡一般都是選用果木如荔枝木、棗木、蘋果木等進行燒制,當然在沒有果木的情況下其他木頭也不是不行。

     按照王利民指揮,三人在平地上挖了個直徑一米多的淺坑,又挑選了些合适木柴。

     将那些長一點的、粗一點的豎在坑中間,小一點的堆砌在兩邊,然後用枯草将整個柴堆覆蓋起來。

     等這項工作忙完後他們打來海水和泥。

     李俊還納悶,不是說不能用海水和泥嗎? 老王解釋這個泥和好後是要抹在柴堆最外層,用來隔絕空氣用的,所以并不受海水影響。

     待泥和好後,仨人将之細細的塗抹到木炭堆上。

     王利民特意在柴堆底部留下了四個拳頭大小的孔洞,用來供氧助燃也作觀察之用。

     柴堆最頂部也留了個同樣大小的孔洞。

     一切準備就緒後,李俊從底部空隙續了根燒着的柴火将柴堆引燃。

     到這個間隙,老王才給他解釋了木炭燒制的原理。

     衆所周知木炭是柴火柴不充分燃燒,碳化的結果。

     廢話,如果完全燃燒那不就成灰燼了嘛。

     因此燒制木炭的思路,就是讓柴火達到這種不充分燃燒的效果,剛才他們和的泥用來隔絕空氣起的就是這個作用。

     由于火苗有向上燃燒的特性,從底部點火後随着火苗不斷上升,整個半密封狀态的柴堆将會逐漸被引燃。

     氧氣通過底部和頂部預留的通風口進入柴堆内部,進一步加快了燃燒速度。

     當我們能夠從頂部孔洞看到火焰時,就代表着整個柴堆内部已經全部燒着。

     這個時候要趕忙用濕泥将預留的孔洞全部封堵住,柴堆沒了氧氣供應,燃燒反應自然就會慢慢停止。

     隻要等上一會兒,柴堆内部冷卻後扒開泥土得到的就是木炭。

     經王利民一番解釋,李俊這才明白其中道理。

     果然人類智慧無窮啊,這些還是生活裡最基礎的操作。

     若換成是前沿時代的科技,怕是窮盡自己一生,都弄不明白裡面的原理。

     正說着,李俊已經能夠從柴堆頂部看到熾熱的火焰。

     “時間到,可以了!” 随着老王一聲令下,三人當即将和好的泥土覆蓋在各個孔洞上。

     直到被泥土覆蓋的柴堆再也沒有白煙冒出。

     等柴堆完全冷卻下來至少還得三四個小時,于是三人去海邊清洗了手上、臉上和衣服上的泥巴。

     山田新那邊窯爐修的也挺順利。

     他也是在原地挖了個深度十幾公分,直徑差不多七八十公分的大坑,并在坑底挖出一條平直的溝渠。

     而後同樣用海水和起了泥,待泥和好糊又當起了泥瓦工。

    沿着方才的大坑一點一點堆砌,直到将爐子壘到一米來高才停止。

     幾人又雙手蘸水,将窯爐外層細細的抹勻。

     然後找來樹枝木柴扔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