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0章 燒陶

首頁
    如來時那樣,蘇敏跟李俊一前一後回到營地,還順道将竹籬笆門挂上。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大夥兒都早早起床,準備見證燒陶器的奇迹時刻。

     陶器這東西對國人來說并不陌生,畢竟我們祖先幾千年前就有了諸多燒制經驗。

     在李俊老家泰城有個汶河文化遺址,其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

     遺址裡出土了各種黑陶、紅陶、彩陶,個别精美器物甚至被安放在了帝都的華夏博物館進行展覽。

     到了現代,由于有各種瓷器、鋁合金、塑料器具,因此生活中我們對陶器的需求就不再那麼大。

     都市裡年輕人除了那些兼具興趣和玩票性質的發燒友之外,大部分人根本都不知道如何燒制陶器。

     對泥土選擇、比例搭配、窯爐設計、溫度控制等工序根本不在行。

     至于說在陶器上雕花、上色那更是連想都不敢想。

     好在荒島上沒有KPI,大夥有的是時間,也不怕失敗。

     總之一句話,幸存者們是真正的為自己而活。

     李俊跟王利民拿做飯剩下泉水将麥苗細細澆灌了一遍,然後去檢查昨天捏好的泥胚。

     經過一下午加晚上晾曬,泥胚基本上已經幹燥定型。

     不過很不幸,凱西捏的泥盆不知道是因為太大還是什麼原因,已經出現皲裂。

     還有其他幾個泥胚也有類似情況。

     那邊徐明和吳澤濤,已經把昨天挑選出來的木柴一層一層摞了起來。

     在凱西的指揮下,大家将晾幹的泥胚小心翼翼安放在木柴上,泥胚上面再放摞木柴。

     話說這場景怎麼跟古裝劇裡燒屍體那麼像。

     劇裡那樣操作都能将人的屍體燒成骨灰,想來柴堆溫度不會太低,燒陶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由于秦華跟山田新是燒陶的絕對大拿,因此點火儀式自然由他倆完成。

     除去打水和打獵的人外,營地裡剩餘十幾人齊刷刷站成一條橫線,對前方的柴堆行注目禮。

     隻見山田新和秦華一人手拿一根火把,從相對方向順勢點燃了柴堆底下預先放置的引火幹草。

     幹柴草被點着後引燃了上層鋪的黑松等帶有油性樹枝,而後點燃了整個柴堆。

     不出五分鐘,将近兩米高的柴堆就陷入一片熊熊大火之中。

     大火炙烤的每個人臉上很是溫暖,一瞬間讓人有種回到夏天的恍惚感。

     這場大火燒了整整一個小時才徹底熄滅。

     當然燒火期間大家也沒閑着。

     姑娘們去海邊撈些海鮮,男人們則去林子裡撿拾木柴。

     一場火消耗掉平日裡差不多兩三天的柴火存量,那可不得趕緊補充回來嘛。

     等火堆快要熄滅時人們忍不住,一個個趕緊圍上來觀看。

     焦急的眼神裡滿是熱情,滿是期待。

     大家都想見證一下奇迹。

     畢竟幸存者們能否鳥槍換炮,過上更像樣的生活全在此一舉了。

     還沒等火徹底熄滅呢,一個個猴急的就想進去扒拉看看陶器有沒有成功。

     李俊心裡也七上八下的,他總覺得這次燒陶的步驟過于簡單也過于潦草,所以在心裡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果不其然,等到人們在灰燼中扒出那些已經被熏得黢黑的所謂泥胚時,所有泥胚都已經被燒的四分五裂,幾乎看不出原來形狀。

     李俊的蓋碗、陳婉婷的餐盤、秦華的泥碗和山田新的陶罐無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