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七章:南國

首頁
    ,在張獻忠最高興的上前恭賀道。

     「此番我軍襲取襄陽,占據重鎮,除去了楊嗣昌,又收獲了囤積在襄陽城内的大量兵甲,棋局已活,天地之大皆可去矣。

    」 這一次攻陷襄陽,他們的收獲不可謂是不大。

     楊嗣昌因為襄陽的淪陷和襄王的死難必然會遭受牽連。

     除此之外,他們也繳獲了大量的軍資、器械。

     襄陽是楊嗣昌囤積糧草、辎重、軍械的重地,簡單來說就是整個南國明軍的後勤基地。

     攻下襄陽,便等于是切斷了南國大部分的明軍的命脈。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襄陽就是明軍的軍倉,但是現在襄陽已經被他們拿下。

     楊嗣昌囤積在襄陽的一切,都成為了他們的戰利品。

     「軍師說這些文绉绉的話咱不懂,咱也下不來棋,咱現在隻想問軍師,如今打下了襄陽之後,下一步咱該怎麼做?」 張獻忠哈哈一笑,拜了拜手。

     他此時的心情大好,襄陽城中有上萬的兵甲,還有數以十萬石的糧草和數十萬兩白銀,這些糧草、白銀無疑都是楊嗣昌準備供給明軍的。

     但是眼下,這一切都為他所得,都将成為他的助力。

     徐以顯沉吟了片刻,回答道。

     「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

    」 「襄陽,自古以來曆代兵家必争之要地,軍事之重鎮。

    」 襄陽位于中國之中,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

     湖廣之形勢,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

     東進可居高臨下,直搗武昌,順流而下進取南直隸。

     北上可逐入南陽,進入中原,南陽盆地一馬平川,暢通無阻。

     而南下則可以直達富饒的荊楚大地,襄陽城的難免就是盆地和一望無際的江漢平原,根本無險可守。

     曆史上,曹魏隻是掌控着襄陽,便一直壓制着孫吳無法行動。

     而在宋蒙戰争時期,襄陽的失守直接導緻南宋一潰千裡,最終迅速的滅亡。

    。

     這些事情,都足以可見襄陽城的重要性。

     掌控襄陽,便等于是掌控了戰役的主動權。

     進可攻,退可守。

     徐以顯是讀過史書的,這些事情他都清楚無比。

     「襄陽城堅池固,有山河之險,易守難攻,乃是基業之地。

    」 「據襄陽可望南國,定南國便可取天下!」 如今的局勢正好,一切都正在往好的地方發展,一直當流寇是沒有出路的。

     「現在已經是時候了。

    」 徐以顯強壓着心中的激蕩。

     在跟随着張獻忠這麼長久的時間之中,徐以顯很多次都認為他壓錯了寶,選對的道路。

     但是到現在,張獻忠真的攻下了襄陽之後,徐以顯便改變了自己此前所有的看法,他沒有跟錯人,也沒有走錯路。

     張獻忠,有枭雄之資,有帝王之象! 「徐軍師說的有理……」 張獻忠眼神微動,有些意動。

     但卻僅僅隻是一瞬間。

     「隻是,如今咱麾下兵馬統共不過五千,就靠着手裡的這五千軍兵,隻怕是保不住襄陽啊。

    」 「困守襄陽,一旦明軍從各個地方都趕過來,十幾萬大軍将襄陽圍住,咱不就成了那水缸裡面的王八了嗎?」 張獻忠搖了搖頭,連呼道。

     「不妥,不妥,咱感覺還是去找馬回回他們會和靠譜些。

    」 徐以顯神色微凝,連忙道。

     「我等能夠攻下襄陽乃是可遇不可求之事,若是放棄,隻怕再難取得,如此天賜良機……」 徐以顯的話沒有說完,便已經是被一旁上前的潘獨鳌所打斷。

     「大王所言有理,如今我軍兵力不足,占據襄陽,無異于是坐以待斃。

    」 徐以顯臉色微變,轉頭看向潘獨鳌,正想質問,但潘獨鳌話鋒再轉,卻是讓徐以顯沒有将後續的話再說過來。

     「但是許軍師的話卻也是極為有道理。

    」 「若是此時往東走,襄陽府中的大半财物我等都無法搬取,要麼将其盡數焚毀藏匿,要麼便是将其再度遺留給官兵。

    」 這麼多的金銀,這麼多的糧草,他們不可能全部都帶上。

     全部都帶上了之後,明軍無疑可以輕而易舉 的追上他們。

     他們機動的優勢将會喪失的一幹二淨。

     「據襄陽可望南國,定南國便可取天下。

    」 潘獨鳌上前了一步,對于編練軍隊,管理軍務,他确實不如徐以顯。

     但是對于民生政事,對于揣測人心,徐以顯卻是遠不如他。

     「如今我們的問題,是兵馬太少,不足以占據襄陽,掌控南國。

    」 張獻忠點了點頭,他确實想要待在襄陽,徐以顯的話對于他來說确實很有吸引力。

     但是但靠着這點人馬,真的面對面打起來,還不夠明軍來塞牙縫。

     潘獨鳌上前了一步,問道。

     「大王可曾聽聞過河南的萬民軍?」 張獻忠挑了挑眉,在朝廷之中有他安插的人在,天下的大事,他自然也是有所關注。

     萬民軍在河南鬧得個天翻地覆,李岩更是攻陷了洛陽,斬殺了福王。

     雖然萬民軍在開封城下落敗了一場,但是萬民軍的聲勢卻沒有弱上多少。

     前不久萬民軍似乎攻下了歸德府的商丘,大掠而去,突然轉向南直隸,連破數城。

     「自然是聽過。

    」 「那大王也應當是知曉,為什麼李岩在短短數月之間便能夠拉起如此龐大的軍隊吧?」 潘獨鳌再度上前了一步,壓低了些許的聲音,向着張獻忠進言道。

     「軍師是說……」 張獻忠舉一反三,潘獨鳌隻是輕輕提點,他便已經是想到了潘獨鳌話中的意思。

     「大王心思靈敏,在下的意思正是如此。

    」 潘獨鳌神色嚴肅,沉聲道。

     「明廷圖謀進剿,加征錢糧,以至于民間積怨嚴重,百姓難以存活。

    」 「大王如今完全可以效仿李岩在河南所做諸事,開倉放糧,赈濟災民,收攏民心,編練軍隊。

    」 「宣布仁義,禁 兵Yin殺,收人心以圖大事!」 免費閱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